admin @ 03-12 17:36:00   全部文章   0/294

彭家驹博山山水——八陡青石关西坡顶-博山眼

彭家驹博山山水——八陡青石关西坡顶-博山眼

彭家驹
 
点上方蓝字关注末尾可留言转自方志博山(撰文 陈维政摄影 丁立昌)
西坡顶位于八陡镇青石关村西南。由于青石关村民习惯上把该村西南方临近的山坡称为西坡,西坡的最高峰就称之为西坡顶。峰顶海拔310米,其山阳为白石湾河谷,河谷之南便是鞍子顶诸山,东北隔五龙溪与东顶、八古台相对,西北面与荆岭山相接,东面为平缓坡地。西坡顶原为大片梯田,20世纪80年代,投资兴建淄博涤纶厂,车间厂房覆盖整个山头,现已成为晶鑫科技公司。西坡顶交通方便,东北坡有博沂公路从山腰穿过,山南白石湾河谷有南环公路经过。正因为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山顶及周围建有晶鑫科技公司、淄博富源化工有限公司、八陡迈克鞋厂等数个企业。

西坡顶山体地质构造与八陡岳阳河南岸的荆岭山、镗锣顶等山相似:山之南坡为石灰岩、北坡多砂(页)岩,且山体岩层由南向北倾斜下插。西坡顶东北坡的五龙溪两岸,有多处绝壁,从悬崖断壁之截面可发现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犬牙交错、穿插互层。

五龙溪青石台
五龙溪青石台 西坡顶地质构造特点导致了山南少水而山北富水。岳阳河上源之一的五龙溪就发源于西坡顶东北面山脚下,它由五条小溪流先后汇集而成,故称五龙溪。该溪向西北流经青石关村(古称五龙溪村),过南北桥,至北河口荆岭山下汇入岳阳河。溪水常年基流不断,夏季山洪爆发、溪水暴涨、水声如雷,十分壮观。每到丰水年的雨季,两岸众多泉眼涌水,不少村民院中,甚至棚屋里也会涌泉。五龙溪中游南庙(观音庙)附近,由于溪水长年冲刷,上层砂岩已被冲掉,河床底部露出大片的石灰岩青石板,当地称青石台。光滑的石板上清水潺潺,是洗衣、玩水的好去处(后因两边修路,青石台面积大为减少),为该村一特色景观,青石关村亦因此景而得现村名。之所以称为“关”,因这里河谷狭窄,两岸陡壁,一夫挡之,万夫莫过,确为往东、往南的关隘。
耩沟甜水井 西坡顶山阴地下水较丰富且水位较高,所以五龙溪两岸的青石关村一带多水井,井水四季不涸。有名的水井主要有:耩沟甜水井、新井、周家桥井、魏家菜园井、西菜园井、李家炉坊上井、李家炉坊下井、龙王庙后井、下洼井等多眼,可谓是水井之村。因各眼水井水源来自不同的岩层,故水质差别较大,有甜水井、染水井、半染水井等。其中耩沟甜水井最为有名。该井具有水质好、流量稳、水位高等优点,成为青石关及附近各村吃水的主要来源。如遇大旱,很多井干涸,但耩沟甜水井水量如故,这时连远处的各村村民都要来此汲水,取水之人白天黑夜络绎不绝,而且往往要排号等待。除耩沟甜水井外,其余水井大多是含杂质较多的硬水(俗称染水),不能饮用,仅做洗衣、刷碗、浇菜、浇花之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打机井取水,村民家家通了自来水,井水逐渐被弃用,不少井已经填埋,现只有少数几眼仍在,但也几乎无人从井里提水了。
特色民居——魏氏民居群 青石关村地处五龙溪河谷,村民房屋大都依山势地形而建,分布于河两岸的狭长地带。这些民居,有的建在十余米高的悬崖上,类似高高的城堡;有的建在河道上,成了跨河而居的“河上房”;有的为出门方便,则在自己大门前溪流上自建小桥,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桥流水人家”。该村特色民居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其中魏家大院清代“魏氏民居群”已被批准为区级重点文物予以保护。魏氏迁自盆泉村,出过几位名人,如:魏孔彰是咸丰恩贡,任过博山县团练总团长。魏金标,举人,曾为县令,与本村陈云祥同为清代八陡举人。魏树兰,曾任县教育局长。所以,魏氏家族的宅院曾经辉煌一时。

西石坡崖(鹁鸽崖)
古道 五龙溪河谷的街道是八陡大街的最南段,该大街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此道往北可通博山、淄川。在八陡段,经北河口、过南北桥、穿青石关村、攀八古台,再往东可通源泉,往南可达莱芜、沂源。八陡大街路面都用大的长条石板铺成,车辆经年碾压,石板上磨出了深深的车辙沟印,现在八古台一段仍保留一段石板路,石板上有明显的车辙痕迹。自清代始,五龙溪两岸交通就十分繁忙,商贾南来北往,沿街店铺林立,是八陡南部的繁华地段。
西石坡崖 西坡顶山之南坡、南环路边有一大段悬崖绝壁,叫西石坡崖(亦称鹁鸽崖),崖高30余米、长百余米,矗立于白石湾河北岸,与磨石阁隔河相对,绝壁石缝中常有鹁鸽等鸟类栖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