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12 03:34:06   全部文章   0/426

护国【视频】【海丝遗迹点】你见过清朝时泉州府文庙的照片吗?泮池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外行第7条断为两截,象征被逐出孔门的谁呢?-洛江社科

【视频】【海丝遗迹点】你见过清朝时泉州府文庙的照片吗?泮池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外行第7条断为两截春哥纯爷们,象征被逐出孔门的谁呢?-洛江社科

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场景图与直观手绘解视图)
泉州府文庙是泉州市重要的文化古迹,它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移建今址(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占地近百亩,规模宏大,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泉州府文庙是少见的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与一体的文庙建筑群。整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其以大成殿和明伦堂为主呈“双轴布局”鱼贯而入造句,形成传统的“左学右庙”的文庙建筑基本形制,是庙堂与学管合一的设施,在祭祀孔子外还担当培养人才的功能。

(大成殿解视图)
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悍王驯懒妃,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回、曾参、孟轲、孔伋(子思)等孔子四大贤弟子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有两龛,分别供奉闵子骞、仲弓、子贡、子路、子夏、有若、冉耕、宰予、冉求、子游、子张、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并简略介绍其生平
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

(万世师表——为康熙御笔亲书)
正厅上方梁上悬挂有清·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据说历代皇帝的御书还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光绪的“斯文在兹”、宣统的“中和位育”。
【泮宫】亦称圣贤门。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古时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洙泗桥】洙水在北, 泗水在南小红帽穿越记 。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泮池】由16根石柱桥七墩承重石梁山岸由花子,陈启杰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桥上两旁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外行第7条石断为两截,象征被逐出孔门的樊迟。

【月台】月台又叫露台、拜亭,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

【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设在泉州文庙西庑,陈列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文化名人三十八位。

【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设在泉州文庙东庑,陈列自晋代中原士人徙泉后,带来中原文化,家塾兴起,泉州除府学外伟光汇通,各县均建有县学磁铁的性质,书院林立,如雨后春笋,时有“十室之间,必有书舍”,称誉为“海滨邹鲁”。

景点实在太多了,小编找了张旅游攻略图给大家,建议大家有空去看看,太多的历史文物了!

府文庙曾化解两岸礼仪之争

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要招抚台湾郑氏,于是派刑部尚书明珠、兵部侍郎蔡毓荣为钦差大臣入闽,与靖南王和福建总督齐集泉州,主持和台湾郑氏的谈判。
兴化知府慕天颜等人先到台湾,宣示招抚之意,郑经表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并派礼官叶亨和刑官柯平携带给明珠等人的复信,随慕天颜到泉州进一步商谈。在这一点上,康熙皇帝敕谕:“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护国”
在商量拜会礼仪时,一方说,明珠等人是钦差大臣,郑氏使者需走角门,偏坐,郑氏使者拒绝用拜见钦差大臣的礼仪,而要求以客使的礼仪拜会明珠等人,双方一时争执不下。
为了打破僵局,慕天颜提出建议,双方在泉州府文庙相会。原来,当时的官员要进文庙,皆由角门而入,而且只能偏坐,由于文化相近,郑氏使者对于进入文庙的礼仪是接受和服从的,而钦差大臣代表皇帝可以走大门。
这下子,郑氏使者不好反对,只好走角门进入拜会明珠等人。因拜会礼仪而起的争执也由此得以化解。明珠也因维护了尊严而大悦,认为慕天颜有应变之才,这件事让人们了解到了文庙在社会上的地位。
邓孔昭先生说,虽然那次谈判没有成功,但却是清政权和郑氏之间历次谈判中,代表层级最高,彼此提出的条件最为接近的一次。
老照片里的文庙记忆

这张老照片镜头聚焦于上世纪30年代的市区涂门街中菜市深渊异形场,中菜市场可曾是泉州市区菜市场的“龙头老大”,生意兴隆(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重点工程花祭吉他谱,投资1.2亿元,拆迁菜市场及三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古城泉州的中山中路和涂门街相邻地带有泮宫,靠中山路这边有间泮宫百货公司,因只有九间平房店面,俗称“九间”。走过残存的牌楼门洞,是一座繁杂的菜市赌仔自叹场叱咤篮坛,坊间叫做“中菜市”。只要是过年过节或重大喜庆节日,大家都会来这里采办菜肴。

这是于1972年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上,府文庙祀孔大殿被木条钉死封牢,禁止参观,还写上了文革标语关中刀客。一群妇女围聚在一张大字报边集会。原来,这是1972年的“三八”妇女节,一群革命女将在这里集会“批林批孔”。


清末泉州府文庙考棚
“登第皂荚”
古人以天象或花开花谢来寓示某一件事情的发生,泉州也曾流传的“登第皂荚”故事,就出在府文庙。
据说,这里原来有株皂荚树,每逢开科考试,皂荚就开花结荚,结多少荚,预示该科有多少泉州人中进士。五代后梁贞明四年,泉州府文庙皂荚树结了一荚半,这一年,晋江生员陈逖高中状元,黄仁颖落第。到了后唐天成二年,晋江生员潘湖翁、黄仁颖再度赴试,才得中状元,传说那半荚皂也因此成了全荚。
泉州府文庙“登第皂荚”的说法,诸如《晋江县志》、《泉州府志》以及宋朝徐铉撰《稽神录》中皆有提及。
曾经,讲堂下池开出了双头莲花,结果那一年,于府文庙内读书的梁克家乡试第一,次年廷试又第一,不十年位列宰相;泉州自唐以来,不仅中科第者数以千计,还出现了三世进士、父子进士、祖孙进士和兄弟进士等许多不寻常的现象葛健。 


2016年春晚泉州分会场 文庙盛景,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小编综合整理自网络、书刊)
如果你有好的素材,欢迎投稿至:370676834@qq.com。

您的关注、阅读、点赞、分享
都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编在此谢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