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5-10 13:34:50   全部文章   0/351

成都空军机关医院【视频】【民间文学】1701:民俗文学之太原-晋俗晋美

【视频】【民间文学】1701:民俗文学之太原-晋俗晋美
点击上方“晋俗晋美”可以订阅哦
风景这里独好之太原
锦绣太原蔻蔻网,魅力龙城
太原,别称并州、晋阳、龙城等,地处太原盆地西斯特玛,三面环山,汾河流经其间,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尧最早建都于晋阳,由于此地多出帝王,且形状像龙、一些朝代将此定为都城,太原被称为龙城。太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老太原传说中的十大怪
蒙山大佛佛不在,
晋水出自娘娘怀,
铁人举步会走路,
油锅分水三七开,
一山两座龙王庙,
道佛石窟紧相挨,
六月牺汤喝得怪,
四季凉风洞中来,
黑脸农奴当神拜,
姊妹相见脸朝外。
第一怪:蒙山大佛佛不在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

第二怪:晋水出自娘娘怀
晋祠,位于山西,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马小翠,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难老泉的传说:相传晋祠缺水,百姓喝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在悬瓮山脚下有户人家,娶了个媳妇叫柳春英,她婆婆又懒又馋,心狠手辣,不论啥时候都让春英去挑水,还十分刁难春英,打造了尖底水桶,一路上不能休息,回来晚了就打骂春英。
一天,春英在挑了水回家的路上就遇到了一个白发老人,老人希望春英能给他和他的马喝口水,春英很纠结,马上要到家了,可老人又实在可怜。善良的春英最终把她挑的水都让老人和马喝了,春英回去挨了一顿毒打孟子两章,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但老翁这次对春英说:“你心地太好了,我是白衣大仙特地考验你,送你一条金丝马鞭,把马鞭放入缸中,轻轻一提水就满了,但不能把马鞭提出缸外。”然后老翁就不见了。春英回了家一试果然如此,便叫全村人来他家打水,她婆婆很生气趁春英回娘家的时候把鞭提出缸外,顿时大水留了出来,冲走了她婆婆,春英知晓后赶忙回来,她拿了一把蒲团盖在缸上然后坐在了上面,水立马就不流了,反而有一股股清泉流出形成了生生不息的难老泉,春英也坐化成仙。

第三怪:铁人举步会走路
"铁人举步会走路" 铁人位于太原县城西南的晋祠庙内,俗称"金人台",传说金人台是金兵占领太原并虏去宋朝二帝时筑此台歌舞庆贺胜利,于是得名"金人台"。铁人主要职责是镇水除患,驱邪压魔。

晋祠铁人的传说:晋祠有四个铁人人,有一年夏天,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其中有一个铁人就想着出去玩玩。这个铁人走到了汾河边,看到一个划船的带着小舟停在河边,铁人就说:“哎,划船的,你快过来,把我带过去。”老人说:“就你一个人太少了,等一等人多了再走哇。”“你的船能带得动我吗?”老人说,你还不见有多大了,还带不动你。你还不是晋祠的铁人人了。哎哟,这不就是晋祠的铁人人嘛。兄弟们,快把他给我抬出去。有一群人上场把这个铁人人抬了出去。这个时候王母娘娘出现了,“你一个顽皮的铁人人,竟然不听指挥出来玩了,看我怎么惩罚你。来人啊在他的脚上砍上三道。”从此,铁人的脚下便留下了三道疤痕,至今犹存。

第四怪:油锅分水三七开
晋祠难老泉的出水口之东有一石堤,堤上有十个圆孔,泉水从洞孔分别南三北七流出,而分界处有一石塔,名曰张郎塔,埋着张郎的遗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此处周边村庄的百姓为争水浇地,经常发生械斗,很多人都死于非命。后来换了位县令,为分水想了个办法,在出水口旁架设油锅,当油被烧得滚烫时,投入铜钱十枚,令南北各村人派人捞钱,捞出几枚就得几分水,人们大惊失色,这时北村一位青年名唤张郎,一下子跃入油锅,捞出七枚铜钱,自己却变成了一股白烟,至此南三北七成为定决。

太原特色美食
油面儿:油面儿是一种制炸的面食,只流传于交城西部山区和古交西南一带。是山里人过春节家家必制的点心类面食品,有油香、面酥、味甜的特点。当地人把它看成“细吃法”或“细点心”李梓溪。不仅是自家享用的节日甜点具智成,也是正月里供神、祭祖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昔日的古交,交通闭塞,整年的营养是靠天长成的土豆、谷子、玉米,连自家养的鸡、鱼都不知可以食用,穿的都是代代传下来的补丁摞补丁的“传家宝”衣服。整个古交只有一座小二层百货,一个小菜市窗口,市政府也不过是灰色小二层建筑。油面儿也因此成为这个时代的美食,但是,恋旧的古交人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富裕而抛弃油面儿。
油面儿在当地被认为是高档食品。即便是苏式点心、广式糕点也不能类比。特别是老年人,因为习惯使然,他们总认为广式糕点味道古怪,苏式点心华而不实,只有油面儿才香甜可口,味道纯正。可见山里人对家乡味道的固直。油面儿的确不难吃,不像其他糕点那样甜腻或风味异样,的确有一种单纯的美。不仅耐吃,吃后总让人回味无穷。

头脑:太原小吃“头脑”,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药膳食品,对人体有滋补作用。冉东阳太原小吃“头脑”又名“八珍汤”,是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因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吴欣然博客,也叫“赶头脑”,需要挂灯笼照明,所以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都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

太原名人——龙城将相
王侯篇
太原历史上出的皇帝数不胜数 。
赵简子,赵襄子以太原为基地成就战国七雄 。
汉文帝刘恒八岁来到太原成为晋王,16年后即位, 开创文景之治,成就西汉盛世 。
北齐高欢、高洋父子以晋阳为基地,建立北齐
隋炀帝杨广即位也为晋王 。
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攻入长安,夺取了隋朝政权,于 618年建立了唐朝。
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
五代十国今日废钢价格,李存勖(xu)、石敬瑭、刘知远和刘崇兄弟凭借晋阳争夺天下,走马称帝分别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刘恒: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大于孝文皇帝。高皇帝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而孝文皇帝便是汉文帝刘恒了。而“文景之治”的“文”亦是汉文帝刘恒,由此可见,刘恒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寒门称王。但是大家知道吗?刘恒在做皇帝之前,曾在晋阳(今太原)做了十七年的代王,他对晋阳有着深厚的感情,称晋阳为“龙潜之地”。

将相篇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狄仁杰达子的春天,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杨业李裹儿,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唐俭,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高尼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俭生于乱世之北周大象元年,卒于唐高宗显庆元年,经历三朝五帝成都空军机关医院,年近八旬而逝,可称当时官场的老寿星。

文学泰斗篇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王昌龄 ,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傅山,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
太原民俗知多少
清徐架火节
架火节是山西太原特有节日,其中属清徐县的最有特色。
架火,即在一个高耸入云的架子上一层一层的摆鞭炮(鞭炮的导火线是拴在一起的),由主场人员用长的导火线引燃,一层一层的向上炸开。

背棍
背棍是一种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的传统民间艺术。
背棍,一般由两人表演。下面,由男子汉肩背一种专制的三角形铁架,铁架下扎于腰,中搁于肩,上部为一个铁插座。铁插座上便立着八九岁的灵巧女孩。
民间盛传,当年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徐沟在当地大财主王启恩家住了一夜,次日启程时由徐沟轿夫抬送。原定要途中换班,因徐沟轿夫抬得步平轿稳,绵软舒适,很得慈禧赏识,下令由徐沟轿夫一直抬到西安。徐沟轿夫的高超技艺,与背铁棍有关。

晋祠庙会
“七月初二,晋祠赶会”,古称“赛神会”。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以祭祀圣母诞辰为由头举办的。明清至民国时期,晋祠庙会同时还是晋、冀、绥、豫等数省商业交流的盛会,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声色优美。圣母本是邑姜”,即唐叔虞之母。长期以来,晋祠水乡的百姓出于生存需求,一直把圣母当作晋源水神祭祀,以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主要内容有,祭祀,迎圣母出行,演戏,社火表演等。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小时候圣母的妹妹相貌丑陋,而且爱流鼻涕。圣母便说“他日你若能有 出息,我便屁股见你”。后来她妹妹果然 出人头地,受到人民尊敬。从此每年七月初二庙会期间,圣母坐着 銮舆去看她妹妹时,都是倒着进门。

晋祠风火流星
晋阳风火流星(俗称火流星)是一门融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一说源于民间杂技的水流星,一说源于武术中的流星锤。其表演者要求有很高的武术功底,他们持着刀枪棍棒,流星锤(也有火流星),三三叉等兵器,在行进中或场地表演。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表演开始之前先在铁笼中填满木炭,用火点燃后,用手飞快地扳动绳子,使得铁笼在空中飞转,此时火花四溅,并伴有火烧木炭的“噼啪”声,场面十分壮观。“风火流星”有单人或多人表演,其表演由小锣鼓来配乐,随乐声变换动作,扣人心弦。群体表演则可以表现出飞龙飞舞的气势。人在表演中行、站、坐、卧、翻滚。人在火中,火围人转。

小组成员:
荣娇、闫煜、何妍佼、高欣荣、王欢、牛彦玮、张姝、孙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顾问:高忠严
策划:武振宇、王强
图文编辑:王淼欣
山西师大民俗学
关注山西美俗
关注山西美景
寻访历史遗迹
寻访非遗传人
这里是山西师大民俗学教学园地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以订阅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