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最新章节【视频】10个文学巨匠代言10个瑞士绝美之地-瑞士深度游
【视频】10个文学巨匠代言10个瑞士绝美之地-瑞士深度游
瑞士是一个为作家、诗人带来丰富灵感的国度。几乎是,有多少作家、诗人到过瑞士花好孕圆,就有多少作家、诗人写下过或者就在瑞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与此同时,瑞士的不少地方,因为作家的生花妙笔而赢得了极为广泛的知名度,吸引到世界各地的游客,作家成为了当地最好的代言人。
本期,我们从众多曾游历或居住过瑞士的作家中,精选10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巨匠及其10部作品,对应10个真实的瑞士目的地城镇。让我们在名家的引领下,细细感受瑞士之魅。
托马斯·曼/《魔山》:达沃斯
保罗·托马斯·曼(Paul 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人道主义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于德国北部吕卑克城的一家望族,1924年发表长篇小说《魔山》,并以此获192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只要心够决。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因撰文谴责法西斯对德国文化的歪曲和破坏而被迫流亡国外,先到巴黎,后居住在苏黎世附近的屈斯纳赫特(Küsnacht)。1938年移居美国,1952年返回瑞士定居,直至1955年8月12日因动脉硬化症在苏黎世的医院逝世。
托马斯.曼在苏黎世Kilchberg的墓地
《魔山》一书的构思源自1912年其妻子因患肺结核而前往达沃斯(Davos)的结合病疗养院进行长时间疗养。托马斯.曼去疗养院看望妻子。疗养院的气氛、妻子对医院病人的描述和作者自己在医院的印象赋予作者以灵感恶汉最新章节。《魔山》被认为再现了当时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
小说中,在达沃斯的一间名为Berghof的肺结核疗养院的狭小天地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人物宇宙奇趣录,既有许多德国人和俄国人,又有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其他欧洲人,他们在这个培养疾病的豪华大饭店里,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没有配偶,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没有政治的和经济的生活现实,优哉游哉,无所事事。如今,当年的Berghof已成为接待游客的莎茨阿尔卑疗养院酒店菏泽古沉船。酒店内外,完好保留着昔日的样貌。
达沃斯是一片夹在群山之中类似峡谷状的狭长地带,分为普拉茨和多夫两个部分,属于格劳宾登州唐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度假胜地。20世纪初这里设立了呼吸系统 疾病的治疗所,奠定了现在宾馆业发展的基础。作为阿尔卑斯山区规模最大、海拔最高(1560米)的度假村,达沃斯提供包括高山休闲疗养、健身、举办国际会议等在内的多种服务。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郁的国际化氛围。
黑塞/《堤契诺之歌》:提契诺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语诗人、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黑塞出生在德国,1904年以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获得包恩费尔德奖,奠定了他新进作家的地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黑塞热”。1962年,黑塞于瑞士提契诺家中去世。
黑塞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他那独特的美学世界观,也体现在其散文集《堤契诺之歌》中(中文本将此地名写作“堤契诺”,比较正规的译法现统一为“提契诺”)。黑塞在提契诺(Ticino)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创作之余和农人、村夫闲话家常,欣赏他们的质朴。提契诺的居民作息一如远古,时间在此似乎停滞不前,黑塞的思古情怀油然而生,流露于笔尖。在提契诺,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提契诺是瑞士一个州或地区的名字,位于瑞士南部,与意大利接壤,属意大利语区,其首府为贝林佐纳,但卢加诺却是全州第一大城,重要城市还有洛迦诺,阿斯科纳也是该州著名的度假胜地之一。
黑塞在蒙塔格诺塔创作了《堤契诺之歌》
提契诺的科利纳道罗(Collina d'Oro )被称为“黄金山丘”,包含了三个无比静谧美丽的小村庄:阿格拉(Agra)、简提里诺(Gentilino)和蒙塔格诺塔(Montagnola)。蒙塔格诺塔正是黑塞长期隐居和创作的地方,就是在那里,黑塞写出了悠远的《提契诺之歌》。简提里诺是黑塞的长眠之地,如今还有黑塞博物馆。而阿格拉,虽与黑塞没有关系,但也有特色,这个小村庄历史上为从俄罗斯到欧洲的诸多国家培训和输出了许多工匠最强反派系统。
简提里诺的黑塞博物馆
拜伦/《西庸的囚徒》:西庸城堡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诗人。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日内瓦湖区。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故事诗《西庸的囚徒》、悲剧《曼弗雷德》、长诗《青铜世纪》等。其中《西庸的囚徒》中的西庸即是指蒙特勒附近的西庸(chillon)城堡黄骅港贴吧。
西庸城堡因为拜伦的这首诗,成为瑞士至今最具世界知名度的古堡。关于西庸城堡,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1150年。而考证发现,城堡的底部基石早在11世纪已修筑完成。“西庸(chillon)”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所以,一般认为,城堡名字的由来就是指它建基在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上。13世纪至14世纪是城堡的黄金时期。当时,城堡属于意大利王族萨伏伊家族的领地。为将西庸城堡扩展成家族的避暑行宫,第二代萨伏伊伯爵聘请著名建筑师梅尼耶对城堡进行设计改建。1536年到1798年,西庸城堡为伯尔尼人统治的沃洲所有,伯尔尼人在城堡留下了自己最美丽的装饰。随着1798年沃洲的独立,西庸城堡相应成为沃州政府的财产。
在宗教改革时代,城堡曾是囚禁异端分子的所在,而自16世纪后期至到17世纪,死于城堡的囚徒超过四十五人,拜伦之诗所叙正是此段历史。不过,也正是因为拜伦,西庸城堡才成为如此有名的古迹。很多人都是读了拜伦的诗才来到瑞士,一睹城堡的真面目。
施比丽/《海蒂》:迈恩费尔德
约翰纳·施比丽(Johanna Spyri,1827-1901),著名的瑞士儿童文学作家,她于1880年发表《海蒂的学徒和旅行年代》、1881年发表《海蒂应用她学到的东西》两部书。随后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至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之一。书中天真善良的小女孩海蒂,作为一个善良美好的化身,影响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儿童。
当年,生活在苏黎世的约翰纳.施比丽时常到好友居住的迈恩费尔德(Maienfeld)度假,渐渐地她喜欢上了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和纯朴民风。也许她认为,在迈恩费尔德这片土地上,才更能体现海蒂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迈恩费尔德位于瑞士东部的阿尔卑斯山谷中。冬季大雪覆盖,夏天绿草如茵。海蒂虽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在如今的迈恩费尔德却是活生生的。当地不仅有海蒂村庄、海蒂小屋、海蒂爷爷养的羊,还有一条专门设计的海蒂步行路线,让你与海蒂一起倾听大山的呼唤。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蒙特勒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俄裔美国作家,20世纪杰出的文体家、批评家、翻译家、诗人、教授以及鳞翅目昆虫学家。纳博科夫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10月革命后举家流亡海外。流亡时期,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俄语小说,但真正使他成为享有世界级声誉伟大作家的是他1955年出版的英语小说《洛丽塔》。纳博科夫的声誉在晚年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同时,他在昆虫学、国际象棋等领域也有所贡献。
纳博科夫出身贵族之家,年少时曾随家人到过蒙特勒(Montreux)度假,深知蒙特勒之美好秦洪涛,所以,当《洛丽塔》一书令他的经济情况大为改观后,立即于1961年10月1日,携夫人搬到蒙特勒的蒙特勒皇宫酒店居住,直至去世。1977年,纳博科夫在洛桑患严重支气管充血,同年7月2日,在家人的陪伴下病逝。他的遗体火化后埋葬在蒙特勒的公墓。
《说吧,记忆》是纳博科夫的回忆录,所写之事从1903年至1940年,虽未涉及他晚年岁月,但却是他自己撰写的唯一一部个人传记。
蒙特勒位于日内瓦湖东岸萧月华,有“瑞士的里维埃拉”之称,是日内瓦湖沿岸最漂亮、气候最好的城市。自古即位于南北交通要冲,从两百多年前开始,外国旅游者到瑞士,除了必须在日内瓦过“海关”,绝大部分人必到之地即是蒙特勒。
乔伊斯/《尤利西斯》:苏黎世
詹姆斯·奥古斯丁·阿洛伊修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以及《芬尼根的守灵夜》。吕帅希
尽管乔伊斯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远离故土爱尔兰,但早年在祖国的生活经历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爱尔兰为背景和主题。他所创作的小说大多根植于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敌人、中学和大学的岁月。乔伊斯被认为是用英文写作的现代主义作家中,将国际化因素和乡土化情节结合最好的人。
乔伊斯与苏黎世(Zurich)渊源深厚,不仅曾在苏黎世生活,他最主要的作品《尤利西斯》中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乔伊斯夫妇于1904年来到苏黎世,在中央邮局附近的廉价旅店里住了几天,随后前往的特里雅斯特(现属意大利)。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5年的6月,他们再一次来到苏黎世。在游历完提契诺之后,入住苏黎世高尚区--6区的大学街38号。正是在这里,他写出了《尤利西斯》开头几章中的很多情节。
乔伊斯于1941年1月13日在苏黎世经过大肠手术后去世。他被安葬在苏黎世动物园边上的弗伦特恩(Fluntern)公墓。从1996年开始,乔伊斯的妻子和孩子也和他合葬在一起。
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整个城市坐落于苏黎世湖北岸,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壮丽的景色近在眼前。
科莱特/《蓝灯》:日内瓦
科莱特(Colette,1873-1954),原名西多内-加布里埃.科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法国20世纪上半叶传奇女作家,有“法国文坛怪杰”、“法兰西国宝”之誉。她是龚古尔奖第一位女性得奖者、第一位龚古尔学会女性主席象腿树,创作生活长达50余年,一生发表过40多部作品,所著大部分为爱情小说,最著名的是《吉吉》。
科莱特出生于法国乡村潘怡行,成长于花园和图书馆之间,大自然使她陶醉,她善于表达芬芳、滋味和各种感觉,对大千世界和人的心理都极为关注,并怀着赞叹不已的心情观察爱情的种种表现:心动、激情、忌妒和折磨。她的小说具自传性质,既不掩盖自己的真面目,也不隐藏自己的感情。她最早的四部小说是在她的第一个丈夫维里的指导下写成,用维里的名字发表。后期创作偏重短篇小说,著名的有《朱丽.德。卡尔尼朗》、《吉吉》。晚年写的两部小说《长庚星》和《蓝灯》,表现了其宁静欢愉的晚境。据说科莱特逝世后教会拒绝为她举行宗教葬礼,但法国政府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科莱特曾于1946年和1947年期间住在日内瓦(Geneva)的Hotel Richmond,并完成了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蓝灯》。
日内瓦位于日内瓦湖和罗纳河的交界处,是瑞士最西部的城市。日内瓦秉承博爱主义的传统,拥有国际化的视野,是联合国的欧洲总部和红十字会总部的所在地,并以“和平之都”著称。
托尔斯泰/《琉森》:琉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 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57年托尔斯泰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因而催生了以美丽的琉森(Luzern)为故事发生地的短篇小说《琉森》。《琉森》传递出当年琉森的优美风景名胜引得各国游客趋之若鹜的信息和情景吉顺达驾校。
琉森,中文也译作卢塞恩,位于瑞士的中心地带,坐落在琉森湖畔风景如画的山峰上,是琉森州的首府,瑞士最宜居城市,也是几百年来最吸引游客的城市。琉森湖上的卡佩尔木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之一。建于17世纪的耶稣会教堂,是瑞士第一个巴洛克式宗教建筑。从一个渔村发展而来的琉森康维欣,还保留有一段古老的城墙沸腾鱼的做法,同时,现在的琉森也是一个新旧气息结合得非常好的城市。
玛丽·雪莱/《科学怪人》:科洛尼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狂怒角斗士,原名玛丽·葛德文(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随笔家、传记作家及旅游作家,因其1818年创作之《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诞生于日内瓦湖畔的这部《科学怪人》是西方文学上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
生于伦敦的玛丽·雪莱,是一个作家的女儿,很早就与叛逆的天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一起离家私奔。1816年5月,他们前往日内瓦旅游,于5月14日到达日内瓦,打算与拜伦一起度夏。5月25日拜伦与其年轻医师约翰·威廉·波里道利加入他们,并在日内瓦湖附近的科洛尼(Cologny )租下一栋房子。雪莱他们自己则在当地的滨水区租下一栋较小的别墅。他们以写作、游湖及畅谈至深夜来打发时间。
在雪莱的鼓励下,玛丽·雪莱写成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弗兰肯斯坦:或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于1818年出版。这部小说问世后马上成为畅销书。
科洛尼是个风光明丽的幽静小镇,位于日内瓦湖左岸,西南与日内瓦市接壤,当地的高尔夫俱乐部非常有名,深受欢迎。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尚碧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国记者和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情锁冷面君王。海明威出生于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是美国“迷茫一代”的代表人物,一生曾荣获不少奖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2年,《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极具权威。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海明威于1922年1月在其妻子哈德莉陪伴下第一次踏上瑞士的土地,当时就住在尚碧(Chamby)的一个名叫de la forêt的旅馆里。这是一家典型的瑞士山村旅店。正是在这间看得见阿尔卑斯山风景的小屋中,海明威完成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的一些章节康健吉顺。
海明威在瑞士逗留期间留下的足迹并不难重拾。这位在活着的时候就一直积累着关于自己的传奇故事的作家总是不忘记把他的生命旅程记录在自己的作品中。 在他去世后于1964年出版的作品《流动的圣节》中,他描述了自己在雪地中漫步和在勒阿凡(Les Avants)这里乘坐雪橇的经历,他写道:“那些雪穿过冷杉树落下,盖住了街道和山坡利威尔班。”
在尚碧这个舒适的小旅店中,海明威同他的妻子度过了很多个假期,他着迷于这种感觉:“两个人在一起,被数不清的书包围着,躺在床上,头上是开启的窗户,望出去是满天的繁星,两个人互相取着暖。”
尚碧位于蒙特勒北面,恬静精致,洋溢着舒适的自然气息,也是人们钟爱的休闲度假之地。
瑞士是一个为作家、诗人带来丰富灵感的国度。几乎是,有多少作家、诗人到过瑞士花好孕圆,就有多少作家、诗人写下过或者就在瑞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与此同时,瑞士的不少地方,因为作家的生花妙笔而赢得了极为广泛的知名度,吸引到世界各地的游客,作家成为了当地最好的代言人。
本期,我们从众多曾游历或居住过瑞士的作家中,精选10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巨匠及其10部作品,对应10个真实的瑞士目的地城镇。让我们在名家的引领下,细细感受瑞士之魅。
托马斯·曼/《魔山》:达沃斯
保罗·托马斯·曼(Paul 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人道主义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于德国北部吕卑克城的一家望族,1924年发表长篇小说《魔山》,并以此获192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只要心够决。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因撰文谴责法西斯对德国文化的歪曲和破坏而被迫流亡国外,先到巴黎,后居住在苏黎世附近的屈斯纳赫特(Küsnacht)。1938年移居美国,1952年返回瑞士定居,直至1955年8月12日因动脉硬化症在苏黎世的医院逝世。
托马斯.曼在苏黎世Kilchberg的墓地
《魔山》一书的构思源自1912年其妻子因患肺结核而前往达沃斯(Davos)的结合病疗养院进行长时间疗养。托马斯.曼去疗养院看望妻子。疗养院的气氛、妻子对医院病人的描述和作者自己在医院的印象赋予作者以灵感恶汉最新章节。《魔山》被认为再现了当时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
小说中,在达沃斯的一间名为Berghof的肺结核疗养院的狭小天地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人物宇宙奇趣录,既有许多德国人和俄国人,又有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其他欧洲人,他们在这个培养疾病的豪华大饭店里,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没有配偶,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没有政治的和经济的生活现实,优哉游哉,无所事事。如今,当年的Berghof已成为接待游客的莎茨阿尔卑疗养院酒店菏泽古沉船。酒店内外,完好保留着昔日的样貌。
达沃斯是一片夹在群山之中类似峡谷状的狭长地带,分为普拉茨和多夫两个部分,属于格劳宾登州唐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度假胜地。20世纪初这里设立了呼吸系统 疾病的治疗所,奠定了现在宾馆业发展的基础。作为阿尔卑斯山区规模最大、海拔最高(1560米)的度假村,达沃斯提供包括高山休闲疗养、健身、举办国际会议等在内的多种服务。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郁的国际化氛围。
黑塞/《堤契诺之歌》:提契诺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语诗人、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黑塞出生在德国,1904年以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获得包恩费尔德奖,奠定了他新进作家的地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黑塞热”。1962年,黑塞于瑞士提契诺家中去世。
黑塞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他那独特的美学世界观,也体现在其散文集《堤契诺之歌》中(中文本将此地名写作“堤契诺”,比较正规的译法现统一为“提契诺”)。黑塞在提契诺(Ticino)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创作之余和农人、村夫闲话家常,欣赏他们的质朴。提契诺的居民作息一如远古,时间在此似乎停滞不前,黑塞的思古情怀油然而生,流露于笔尖。在提契诺,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提契诺是瑞士一个州或地区的名字,位于瑞士南部,与意大利接壤,属意大利语区,其首府为贝林佐纳,但卢加诺却是全州第一大城,重要城市还有洛迦诺,阿斯科纳也是该州著名的度假胜地之一。
黑塞在蒙塔格诺塔创作了《堤契诺之歌》
提契诺的科利纳道罗(Collina d'Oro )被称为“黄金山丘”,包含了三个无比静谧美丽的小村庄:阿格拉(Agra)、简提里诺(Gentilino)和蒙塔格诺塔(Montagnola)。蒙塔格诺塔正是黑塞长期隐居和创作的地方,就是在那里,黑塞写出了悠远的《提契诺之歌》。简提里诺是黑塞的长眠之地,如今还有黑塞博物馆。而阿格拉,虽与黑塞没有关系,但也有特色,这个小村庄历史上为从俄罗斯到欧洲的诸多国家培训和输出了许多工匠最强反派系统。
简提里诺的黑塞博物馆
拜伦/《西庸的囚徒》:西庸城堡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诗人。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日内瓦湖区。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故事诗《西庸的囚徒》、悲剧《曼弗雷德》、长诗《青铜世纪》等。其中《西庸的囚徒》中的西庸即是指蒙特勒附近的西庸(chillon)城堡黄骅港贴吧。
西庸城堡因为拜伦的这首诗,成为瑞士至今最具世界知名度的古堡。关于西庸城堡,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1150年。而考证发现,城堡的底部基石早在11世纪已修筑完成。“西庸(chillon)”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所以,一般认为,城堡名字的由来就是指它建基在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上。13世纪至14世纪是城堡的黄金时期。当时,城堡属于意大利王族萨伏伊家族的领地。为将西庸城堡扩展成家族的避暑行宫,第二代萨伏伊伯爵聘请著名建筑师梅尼耶对城堡进行设计改建。1536年到1798年,西庸城堡为伯尔尼人统治的沃洲所有,伯尔尼人在城堡留下了自己最美丽的装饰。随着1798年沃洲的独立,西庸城堡相应成为沃州政府的财产。
在宗教改革时代,城堡曾是囚禁异端分子的所在,而自16世纪后期至到17世纪,死于城堡的囚徒超过四十五人,拜伦之诗所叙正是此段历史。不过,也正是因为拜伦,西庸城堡才成为如此有名的古迹。很多人都是读了拜伦的诗才来到瑞士,一睹城堡的真面目。
施比丽/《海蒂》:迈恩费尔德
约翰纳·施比丽(Johanna Spyri,1827-1901),著名的瑞士儿童文学作家,她于1880年发表《海蒂的学徒和旅行年代》、1881年发表《海蒂应用她学到的东西》两部书。随后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至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之一。书中天真善良的小女孩海蒂,作为一个善良美好的化身,影响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儿童。
当年,生活在苏黎世的约翰纳.施比丽时常到好友居住的迈恩费尔德(Maienfeld)度假,渐渐地她喜欢上了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和纯朴民风。也许她认为,在迈恩费尔德这片土地上,才更能体现海蒂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迈恩费尔德位于瑞士东部的阿尔卑斯山谷中。冬季大雪覆盖,夏天绿草如茵。海蒂虽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在如今的迈恩费尔德却是活生生的。当地不仅有海蒂村庄、海蒂小屋、海蒂爷爷养的羊,还有一条专门设计的海蒂步行路线,让你与海蒂一起倾听大山的呼唤。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蒙特勒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俄裔美国作家,20世纪杰出的文体家、批评家、翻译家、诗人、教授以及鳞翅目昆虫学家。纳博科夫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10月革命后举家流亡海外。流亡时期,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俄语小说,但真正使他成为享有世界级声誉伟大作家的是他1955年出版的英语小说《洛丽塔》。纳博科夫的声誉在晚年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同时,他在昆虫学、国际象棋等领域也有所贡献。
纳博科夫出身贵族之家,年少时曾随家人到过蒙特勒(Montreux)度假,深知蒙特勒之美好秦洪涛,所以,当《洛丽塔》一书令他的经济情况大为改观后,立即于1961年10月1日,携夫人搬到蒙特勒的蒙特勒皇宫酒店居住,直至去世。1977年,纳博科夫在洛桑患严重支气管充血,同年7月2日,在家人的陪伴下病逝。他的遗体火化后埋葬在蒙特勒的公墓。
《说吧,记忆》是纳博科夫的回忆录,所写之事从1903年至1940年,虽未涉及他晚年岁月,但却是他自己撰写的唯一一部个人传记。
蒙特勒位于日内瓦湖东岸萧月华,有“瑞士的里维埃拉”之称,是日内瓦湖沿岸最漂亮、气候最好的城市。自古即位于南北交通要冲,从两百多年前开始,外国旅游者到瑞士,除了必须在日内瓦过“海关”,绝大部分人必到之地即是蒙特勒。
乔伊斯/《尤利西斯》:苏黎世
詹姆斯·奥古斯丁·阿洛伊修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以及《芬尼根的守灵夜》。吕帅希
尽管乔伊斯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远离故土爱尔兰,但早年在祖国的生活经历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爱尔兰为背景和主题。他所创作的小说大多根植于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敌人、中学和大学的岁月。乔伊斯被认为是用英文写作的现代主义作家中,将国际化因素和乡土化情节结合最好的人。
乔伊斯与苏黎世(Zurich)渊源深厚,不仅曾在苏黎世生活,他最主要的作品《尤利西斯》中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乔伊斯夫妇于1904年来到苏黎世,在中央邮局附近的廉价旅店里住了几天,随后前往的特里雅斯特(现属意大利)。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5年的6月,他们再一次来到苏黎世。在游历完提契诺之后,入住苏黎世高尚区--6区的大学街38号。正是在这里,他写出了《尤利西斯》开头几章中的很多情节。
乔伊斯于1941年1月13日在苏黎世经过大肠手术后去世。他被安葬在苏黎世动物园边上的弗伦特恩(Fluntern)公墓。从1996年开始,乔伊斯的妻子和孩子也和他合葬在一起。
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整个城市坐落于苏黎世湖北岸,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壮丽的景色近在眼前。
科莱特/《蓝灯》:日内瓦
科莱特(Colette,1873-1954),原名西多内-加布里埃.科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法国20世纪上半叶传奇女作家,有“法国文坛怪杰”、“法兰西国宝”之誉。她是龚古尔奖第一位女性得奖者、第一位龚古尔学会女性主席象腿树,创作生活长达50余年,一生发表过40多部作品,所著大部分为爱情小说,最著名的是《吉吉》。
科莱特出生于法国乡村潘怡行,成长于花园和图书馆之间,大自然使她陶醉,她善于表达芬芳、滋味和各种感觉,对大千世界和人的心理都极为关注,并怀着赞叹不已的心情观察爱情的种种表现:心动、激情、忌妒和折磨。她的小说具自传性质,既不掩盖自己的真面目,也不隐藏自己的感情。她最早的四部小说是在她的第一个丈夫维里的指导下写成,用维里的名字发表。后期创作偏重短篇小说,著名的有《朱丽.德。卡尔尼朗》、《吉吉》。晚年写的两部小说《长庚星》和《蓝灯》,表现了其宁静欢愉的晚境。据说科莱特逝世后教会拒绝为她举行宗教葬礼,但法国政府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科莱特曾于1946年和1947年期间住在日内瓦(Geneva)的Hotel Richmond,并完成了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蓝灯》。
日内瓦位于日内瓦湖和罗纳河的交界处,是瑞士最西部的城市。日内瓦秉承博爱主义的传统,拥有国际化的视野,是联合国的欧洲总部和红十字会总部的所在地,并以“和平之都”著称。
托尔斯泰/《琉森》:琉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 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57年托尔斯泰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因而催生了以美丽的琉森(Luzern)为故事发生地的短篇小说《琉森》。《琉森》传递出当年琉森的优美风景名胜引得各国游客趋之若鹜的信息和情景吉顺达驾校。
琉森,中文也译作卢塞恩,位于瑞士的中心地带,坐落在琉森湖畔风景如画的山峰上,是琉森州的首府,瑞士最宜居城市,也是几百年来最吸引游客的城市。琉森湖上的卡佩尔木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之一。建于17世纪的耶稣会教堂,是瑞士第一个巴洛克式宗教建筑。从一个渔村发展而来的琉森康维欣,还保留有一段古老的城墙沸腾鱼的做法,同时,现在的琉森也是一个新旧气息结合得非常好的城市。
玛丽·雪莱/《科学怪人》:科洛尼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狂怒角斗士,原名玛丽·葛德文(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随笔家、传记作家及旅游作家,因其1818年创作之《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诞生于日内瓦湖畔的这部《科学怪人》是西方文学上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
生于伦敦的玛丽·雪莱,是一个作家的女儿,很早就与叛逆的天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一起离家私奔。1816年5月,他们前往日内瓦旅游,于5月14日到达日内瓦,打算与拜伦一起度夏。5月25日拜伦与其年轻医师约翰·威廉·波里道利加入他们,并在日内瓦湖附近的科洛尼(Cologny )租下一栋房子。雪莱他们自己则在当地的滨水区租下一栋较小的别墅。他们以写作、游湖及畅谈至深夜来打发时间。
在雪莱的鼓励下,玛丽·雪莱写成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弗兰肯斯坦:或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于1818年出版。这部小说问世后马上成为畅销书。
科洛尼是个风光明丽的幽静小镇,位于日内瓦湖左岸,西南与日内瓦市接壤,当地的高尔夫俱乐部非常有名,深受欢迎。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尚碧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国记者和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情锁冷面君王。海明威出生于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是美国“迷茫一代”的代表人物,一生曾荣获不少奖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2年,《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极具权威。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海明威于1922年1月在其妻子哈德莉陪伴下第一次踏上瑞士的土地,当时就住在尚碧(Chamby)的一个名叫de la forêt的旅馆里。这是一家典型的瑞士山村旅店。正是在这间看得见阿尔卑斯山风景的小屋中,海明威完成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的一些章节康健吉顺。
海明威在瑞士逗留期间留下的足迹并不难重拾。这位在活着的时候就一直积累着关于自己的传奇故事的作家总是不忘记把他的生命旅程记录在自己的作品中。 在他去世后于1964年出版的作品《流动的圣节》中,他描述了自己在雪地中漫步和在勒阿凡(Les Avants)这里乘坐雪橇的经历,他写道:“那些雪穿过冷杉树落下,盖住了街道和山坡利威尔班。”
在尚碧这个舒适的小旅店中,海明威同他的妻子度过了很多个假期,他着迷于这种感觉:“两个人在一起,被数不清的书包围着,躺在床上,头上是开启的窗户,望出去是满天的繁星,两个人互相取着暖。”
尚碧位于蒙特勒北面,恬静精致,洋溢着舒适的自然气息,也是人们钟爱的休闲度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