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驹卫视黄金档综艺全在对诗!但谈文化真的很伤钱-娱乐硬糖
彭家驹卫视黄金档综艺全在对诗!但谈文化真的很伤钱-娱乐硬糖
彭家驹作者|张家欣
编辑|李春晖
久未开电视的硬糖君,上周末终于接受了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黄金档的卫视综艺,几乎就是变着花样的初中语文课啊!
由于一直都是在视频网站主动选择各种三俗节目,竟不知电视上的文化类综艺竟如雨后春笋。即便是那些还在“奔跑”的竞技类真人秀,比赛名目也是《诗经》、《论语》轮番上阵。
越来越明确的政策风向,让纯明星类、娱乐类综艺风险陡增。更符合广电要求的文化类节目大批上马。但与此同时,明明是新兴类型,这些节目却套路满满,创新不足。硬糖君连换三台,几乎都在对诗!
如此不走心,莫非因为这些节目本身盈利能力不足,不过是应景之作?文化类节目招商难由来已久,书信类节目《见字如面》看似红火,但却没有任何冠名商,直接“裸奔”上线。而像“诗词大会”这样的成功案例,冠名商是某银行,也不像什么大主顾。什么时候,某手机、某牛奶们,也会来冠名一档文化节目呢?
卫视全入局,家家都对诗
大概秋天是读诗的季节。2017年的这个Q3,也成为一个“读诗季”。在央视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以及《中国诗词大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后,加上广电的耳提面命,卫视小弟们也紧随其后:
浙江卫视有《汉字风云汇》、《向上吧诗词》;江苏卫视有《成语中华》;湖南卫视有《诗词天下星》;东方卫视在《诗书中华》后推出《喝彩中华》;北京卫视有《念念不忘》;安徽卫视有《少年国学派》;河北卫视则推出《中华好诗词》……
这铺天盖地的“诗词”,简直和前脚刚离开的各路“奔跑”们有一拼啊。硬糖君真想由衷说一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当然,人家也会吸取热门综艺模式。安徽卫视的《少年国学派》,采用“导师选人亲自督战”形式,导师带队32名学员,组建4支战队,进行成语故事演绎、自由演讲、导师学员辩论PK等国学竞技,颇有国学版“中国好声音”的感觉。
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则以“百人英雄团”vs“百人诗词联盟“,还有神童团、国际精英团、名士博士团,以及嘉宾团等更加细分的人员设置,包括刘震云、纪连海、蒙曼、蒋方舟等文化名人都将以嘉宾身份出场。
《汉字风云会》是《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节目总导演关正文新作,特色之处在于参赛选手皆为小学五年级学生,还安排了开心麻花的演员在现场增加娱乐性,给小选手使绊子。
文化类节目不仅在数量上爆发,甚至纷纷登上一线卫视周末黄金档,取代了刚被“取缔”的明星真人秀的位置。
与明星真人秀可以让某位明星爆红一样,文化类节目也打造了几位“熟面孔”,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后者不仅是《向上吧!诗词》的嘉宾,同时也是《少年国学派》的导师。随着文化类节目的增多,也许电视咖会形成一个全新的以学者为主的分类也未可知,这在日本电视界已经出现了。
在文化类节目数量繁荣的背后,是内容局限,主题单一的瓶颈。以背诵考查、解读诗词歌赋为主的节目形式,难以长时间吸引观众。要说能大幅度提高观众的文化修养,唉,你们高兴就好。
“磕头化缘”的文化传播
董卿形容筹备《朗读者》之难时称:“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
文化类节目逼格很高,但商业价值却远不如娱乐类节目,难免陷入“口碑大家吹,招商没人来”的尴尬局面。
与冠名费、赞助费时常以过亿天价造成话题的纯娱乐类节目不同,《见字如面》第一季没有任何冠名商,“裸奔”上线。第二季因为前季的口碑和话题效应,招商情况实现逆袭,领跑其他文化类节目,广告在3-4天内售罄。即便这样,冠名费也只有5000万+,不到某些明星真人秀的一半。
有了上半年的经验,《喝彩中华》、《国学小名士》等避免了“裸奔”,获得500-1000万的冠名,其他文化综艺冠名费基本上维持在几百万到几千万。
转头看同时期的娱乐类节目,《我们来了2》获韩后1.5亿冠名,《极限挑战3》拿VIVO 4亿冠名,《中国新歌声2》更是得到OPPO 5亿的冠名费。即便这些综N代气势已大不如前,但依旧在赞助上“不愁吃穿”。
这种资金量级的差异,有时甚至并不是数据问题,而是信心问题。“即便我们拿到第一季很好的数据,广告主还会担心下一季是不是还有人喜欢。但娱乐类综艺只要有成熟模式,或者拉了一个足够漂亮的明星名单,广告主就认定你可以成功。即便这样的节目80%,90%同样是失败的。”《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说。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收支,文化类节目在赞助商面前属于“低头化缘”姿态,即悦娱乐广告负责人表示:“非头部的文化综艺不会有太多客户来抢赞助,所以只要有冠名商接盘,出的钱可以覆盖节目成本,节目组一般就都接受。”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甚至表示:“文化类节目的商业价值要想达到明星真人秀那样火,这本身就是悖论。”
先解决温饱,才有余力追求精神生活,文化类节目要先解决招商,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精神文化内容输出。但现状依旧是那句老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文化类节目是个熟龄市场?
文化类节目在引发社会话题之后,不止一次受到相关部门的表扬,在政策上也获得一定倾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就曾力赞这类节目有“情怀”,颇有内涵的一句话是:“听说有商家想要在这个节目(《朗读者》)上投广告,但董卿认为那个产品和这个节目不匹配,就果断拒绝了。”
这句话说明了对文化类节目招商来说,挑选与拒绝是相互的,虽然节目本身招商难,遇到适合的广告商一般就“从了”,但不符合节目调性的广告,也断不能“委曲求全”。
文化类节目本来就招商困难,还得顾忌“逼格”不能啥广告都接,因为观众看重的就是其阳春白雪的精神内核。
《奇葩说》、《拜托了冰箱》那样花式口播广告的手段,在文化类节目并不适用,一会影响节目基调,二有违受众定位。年轻人能够接受《奇葩说》的黑色幽默,并不代表文化类节目的观众也能笑得出来。
据统计,网综“花式口播”使用率为35%、“原创贴片”使用率为37%、“片尾彩蛋”使用率为21%。而电视综艺观众人群广泛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广告呈现较为中规中矩。
根据最近文化综艺冠名品牌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金融、医药和汽车可以看出,广告商看中的正是文化综艺的熟龄人群市场。
近两年的收视下滑寒流,几乎席卷全部头部综艺,电视综艺招商难的大环境,也拖了文化类节目的后腿。
广告商开始重新考虑电视广告在品牌营销中的地位,越发谨慎的金主造成了电视综艺招商的“马太效应”,有品牌加持和热度基础的娱乐综艺更受追捧,大部分文化类节目却受着更为严厉的审视。
况且文化综艺的“火”也只是相对的,在直接的收视数字上,它还是会输给明星带领的真人秀。
比如《向上吧!诗词》,一线卫视周日黄金档依旧没让它逃出前两期CSM52城平均收视0.6,网络点击量13.9万的窘境。主打戏曲的《喝彩中华》播了几期,也呈现出收视下跌的状况,还是“因为我们刚开始接档在《我的前半生》之后,电视剧很火,也带动了我们的整体收视率”。文化类综艺明显后劲不足。
文化类节目爆发,广电“新十四条”也表示要增加主旋律题材电视剧,恐怕今后电视的娱乐性将下降,但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能被强制性的条条框框压制吗?互联网+大文娱时代,受众已经开始由电视端流向PC端和移动端,广告商也开始愈发重视网综投入。
高中生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对名作经典倒背如流,引发董卿感慨:“想不到几千年前的诗词,竟然可以扣动00后的心弦”。但文化综艺是不是真能扣动90后、00后主流观众的心弦,或许还需要更大胆的创新。
?阅读往期热文
硬糖解剧|《寻秦记》里隐藏16年的秘密
尔康和紫薇到底有没有舌吻?还是得回到《还珠格格》的悬案现场!
诚招记者2名,实习生2名
要求对金融、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技巧、有态度、有热情。
五险一金、十三薪、带薪年假妥妥的。
简历投递至邮箱?lichunhui127@163.com
「娱乐硬糖」现已入驻
虎嗅|钛媒体| 知乎| 界面
今日头条 |百度百家| 一点资讯
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Wi-Fi万能钥匙 | 微博 |触电新闻
21 CN 看荐 |U C头条| 搜狐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