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4-14 06:51:12   全部文章   0/335

彭家驹印度游日记 《另眼看印度》—-天宇泰格

彭家驹印度游日记 《另眼看印度》—-天宇泰格

彭家驹《序片》
第一天:上海-新德里
印度,一个盼望已久的地方,悠久而神秘、熟悉又陌生的古老国度。炊烟与梵音缭绕,喧嚣与寂静共存。
从浦东机场,往西南方向,飞行7小时20分钟,到达新德里,印度的首都城市,已是晚上8点。酒店二楼的上海吧,音乐声很吵,露台上小坐,远处灯火星星点点,头上降落着的飞机响声隆隆。印度本地SEBE啤酒+辣虾,还有免费的花生,已是翌日。
明天一早,飞往瓦拉纳希,一座恒河穿越而过的古老城市,期待中…
(2018.3.14-3.26)
新德里->瓦拉纳西->克久拉霍->欧查->占西->阿格拉->斋浦尔->焦特布尔->新德里

《另眼看印度》之一
第二天:新德里-瓦拉纳西
印度社会的初步印象是多元的、融合 的,包容性很大。无论是宗教还是政见,都可以选择,不同肤色、语言,和谐共存。我以为,与开放自由的西方文明相比,这种所谓的共存有些许的无奈,也很低级,夹杂着各种陋习与落后。
印度人都有信仰,其中78%信印度教、18%信伊斯兰教,是二大主要的教派,另外,锡克教1%、基督教1%、佛教1%、耆那教1%。
瓦拉纳希是神圣之城(HolyCity),恒河穿城而过,公元前11世纪就有了。传说湿婆神和梵天神打架,砍了梵天的头,流了血,瓦拉纳希以此得名。恒河水也是梵天的血流而成,成了圣水。瓦拉纳希是印度教的朝圣之地,印度教徒相信,日出时在恒河洗浴,可以洗净身体的和心灵的污垢,得洁净身。夜晚,每天都上演着“恒河夜祭”,祭师们为远行的逝者举行灯祭仪式,人山人海,挤满了恒河岸边。
佛教有四大名胜:蓝毗尼(佛主出生地);菩提伽耶(佛主成佛地),鹿野苑(佛主讲法地),拘尸那罗(佛主涅槃重生地)。其中鹿野苑就在瓦拉纳希,边上还有建于1911年的佛教博物馆,里面展出佛教珍贵文物,不许拍照。
瓦拉纳希是座圣城,明天一早要去观看恒河日出,看看闻名遐迩的印度人的恒河圣境。
圣城瓦拉纳西街景






鹿野苑,释迦摩尼讲法的地方



《另眼看印度》之二
第三天:瓦拉纳西-克拉久霍
印度教创立于3000年之前,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神庙随处可见,在瓦拉纳希就有3200多个。印度教有三大神:创造神梵天、破坏神湿婆、保护神毗湿奴,此外,还有大象神、牛神、猴子神等,共有33亿个神。印度教认为牛是神圣的,大街上牛和汽车、摩托车、行人共享道路,一幅幅神奇画面,尽在意料之外。
印度人对于信仰,已是植入心灵,融入生活。印度教徒认为,恒河也是神,而来圣地瓦拉纳希,来恒河岸边沐浴祷告,是印度教徒一生的最重要的事情。
凌晨,恒河边上已是人头攒动,大批的教徒从世界各地前来沐浴祷告,恒河岸边有一排低矮的小石洞,给前来晨祷的教徒更衣。他们相信,在日出之前在恒河沐浴并祷告,能洗去身心的污垢,变回纯洁身,并会得到神的祝福,幸运会降临。黎明的恒河岸边,一盏盏蜡烛点亮了人们虔诚祈祷的脸,嘴里念念有词,跃起然后沉入水里,再喝一口恒河圣水,再浸入祷告,有人在水里放心愿烛,也有手捧水壶,灌满再倒出,然后再灌满倒出…
来恒河晨祷一般都是拖家带口,穿着纱丽的女人、光着身子的孩子,裸着上身的男人,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风景。欢腾快乐之余,更有的是人心的虔诚和慈悲,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息。
多年前,曾经在以色列约旦河边,看到吟唱着的基督徒在耶稣受洗的地方受洗,甚为感动。今天早上在恒河岸边,看到了同样的圣洁景象,尽管没有圣歌的合唱声响,依然听见虔诚教徒内心的祷告声声。
清晨,除了祷告的人们,还有各色的旅行者,恒河上游弋着无数小舟,沿着河水,迎着黎明的曙光。沿岸有许多神庙,近水处,有女人在洗衣,白色的被单在恒河水里漂浮,扬起,在金色光影里洒落闪亮的水珠。再往前几十米,是焚烧尸体的场所,岸边停着几艘装满柴禾的木船,有人在往岸上运送木块。不远处,垒起的木柴燃起了熊熊火焰,边上有人在清理燃尽的烟尘,也有人搬过来包裹着花布的尸体,架在木堆上。裹着头巾的老人踩着木舟走近我们,向我们表达好意,并阻止我们继续拍摄。
恒河是圣城瓦拉纳希的圣洁标志,是印度人生活的重要场所,是生的启点,是死的安处,也是寻常日子里的神圣记忆。顺着恒河水流的方向,在流向孟加拉海湾的港口城市加尔各答,是诗人泰戈尔的家乡。这位曾经给了我许多青春美好的诗人,告诉我们人生故事,世间美丽,爱情和友谊,也教给我们关于生和死的哲理。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还在乎拥有什么

恒河日出





恒河夜祭








《另眼看印度》之三
第四天:克拉久霍-欧查
从瓦拉纳希搭乘飞机,往西北方向,1个半小时,就到达科久拉霍,这是一座花园式的小镇,位于瓦拉纳希和旅游胜地阿格拉之间。
科久拉霍由于性爱神庙的存在,也被誉为“性都”。东区主要是耆那教寺庙群,与印度教寺庙外形接近,一千多年的庙宇维护的很好,里面供奉着耆那教的主神大雄。耆那教产生的时间和佛教差不多,理念也很相似,都是当时婆罗门教盛行时期的反叛者,反对婆罗门教森严的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而耆那教更推崇苦行。
西区的庙宇群坐落在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这些千年庙宇因为有大量的性爱雕塑而备受争议,也是吸引全世界旅游者到来的重要内容。
伟大的维多利亚清教徒甘地也认为,这些庙宇非常令人讨厌,并让人去清除这些“下流而尴尬的雕塑”。同样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写了一封大胆的信给甘地,解释这些雕塑都是国之瑰宝,不能由于部分人对于祖先是食性之人感到不舒服,而傲慢地将其破坏。
印度人喜爱的湿婆神的另一个象征是“林迦”,林迦是生殖繁衍、生命延续的象征,在庙宇里面供奉着象征着林迦的石雕。导览的是一位印度本地老者,以科久拉霍拥有这些雕塑而感到自豪,他用很难听得懂的英语及庄重的语气对我们说:人性至高之瞬,也是离神最近之时。由此,大多数印度人认为,科久拉霍印度庙宇的性爱雕塑群,并不是“刺激原始激情的色情场面”,而是充满了“崇高及感官享受”的宏伟雕塑群的一部分。确实,我们在西区,看到的雕像的大多数,是生活中的农作、舞蹈、宗教等场景,还有战争的画面。
离开神庙时,已是傍晚,蓝色的天空飘着镶着红边的云朵,晚霞映照在庙宇外墙,深红色,像一团火焰。科久拉霍,一抹梦幻而神秘的迷人色彩。
科久拉霍的印度教神庙








《另眼看印度》之四
第五天:欧查-占西-阿格拉
从科久拉霍往西北方向,坐车约5小时到欧查。欧查在意为密地,神秘的地方,那是个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小镇,高大精美的古堡群散布在从林之中,人们自由的生活着,
小镇集市,各式人物悉数到场,牛、狗以及猴子自然也不会缺席,这里没有熟悉的叫卖声,摊上摆着供给旅行者的礼品,有铜制器物、漂亮的女人围巾、介绍宫殿庙宇的书籍,也有食物和饮料。附近的印度教庙宇里传出响亮的祷告声音。人们安静的坐着,聊着,似乎并不急于把摊上的东西卖掉,倒是小店里的小女孩,看见陌生的人走过来,大胆地冲你微笑着,摆出姿势让你拍照,也有本地的旅游者拉着外国人(我们)一起拍照。
欧查小镇始建于1501年,曾经是印度邦德拉王国的首都。欧查城堡就是邦德拉王国遗留下来的精华所在,虽然大部份几乎已成废墟,至今存留的一栋栋精美的古堡群,依稀可见当时王国的繁华。国王居住的拉杰宫(Raj Mahal)。分上下二层,下面住着王宫的侍职人员,国王有6个王后,分住在一楼的左右两侧的房间里,大王后屋顶画的是湿婆神的各种变身,屋内很暗,没有窗户。正面国王的卧室则更明亮一些,里外三间,内屋墙上除了湿婆神的画像外,还有精美的石刻“春宫图”。城堡内还有二个很大的内院,外面的一个是举行仪式时用的,内院则是娱乐场所,中央的高大平台可供女人们跳舞。
邦德拉王国与当时统治整个北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关系几经分合,夹缝求生了几百年,城堡内最壮观的一座宫殿是为了纪念莫卧儿国王贾汗吉来访而建造的贾汗吉宫(Jahangiri Mahal),如今已是游人最为青睐的游览胜地,百姓、明星都争相前来,拍照留念。夕阳下,王宫内泛黄的古城墙,映衬着蓝天白云,非常漂亮。
环绕着美丽小镇的蓝色的贝德瓦河,像一条丝带一样,河水清澈,男女老少在河边虔诚的沐浴祈祷,穿过河上的石桥来到对岸,河边一字排开着古堡神庙,金黄色的神庙倒影在河水中,如梦如幻。金红色的落日透过红砂岩镂空的精美花格窗棂,洒在古老的回廊上,有多少娇美哀怨的寂寞妃子,曾经在窗后默默仰望着蓝天。
拉杰宫


在贾汗吉宫游览的人们






另眼看印度》之五
第六天:阿格拉
占西城堡是邦德拉(bundela)王朝的夏宫,离欧查大约1小时车程。文辛赫(Virsingh)国王联合孟买国王打败了日渐衰弱的莫卧儿王朝,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在印度近代史上,占西也因女王反抗英国侵略,成为民族英雄而载入史册。
1857年6月4日,英国殖民当局以“绝嗣丧权”为由企图兼并占西王国。占西女王率众发动起义,身先士卒。一年后,打剩最后一个人的女王,身骑白马,从城堡的顶部平台纵马跃下,身负重伤退至比邻城邦求助,领邦国王出卖了她,女王被等候在那里的英军杀害。
今天听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当地印度导游介绍说,占西女王的养子被送到80公里外女王的家乡,在英军侵入时,女王的父亲带着养子退到现今尼泊尔境内,日后成为尼泊尔的第一任国王。由此,是否认为尼泊尔就是属于印度?此非史书记载,是为野史,载此记录,不足为鉴。
当地导游告诉我们,占西女王能文能武,聪颖勇敢。1842年嫁给占西王成为王后。国王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英国殖民当局以“绝嗣丧权”为由企图兼并占西王国。
占西到阿格拉的火车

《另眼看印度》之六
第七天:阿格拉-斋普尔
阿格拉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人口16万(2011年)。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阿格拉就是莫卧儿帝国的首都,统治了印度三百多年。
1652年,为悼念亡妃,莫卧儿第五任国王沙贾汗建泰姬陵,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每天来游玩的游人如织。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泰姬陵在日出、中午、月光下变幻出各异的迷人色彩,任何辞藻和赞叹都无法表达泰姬陵的美和神奇。
不远处的阿格拉红堡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是印度伊斯兰古堡建筑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沙贾汗国王丧妻后沉溺于悲伤,不事国政,被篡位的的王子囚禁在红堡,凭窗远眺泰姬陵,7年后抑郁而终,与亡妃合葬于泰姬陵。
阿格拉不大,但蛮拥挤,马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绿色顶篷的电动三轮车(出租车)穿行在行人、摩托车、马车和牛狗之间,抢人眼球。在阿格拉,人们似乎还停留在莫卧儿王朝时代。哼唱着美丽的挽歌,沉湎于沙贾汗的忧伤。演泰姬陵的舞台剧,卖关于他和她的画册、音乐片、纪念品。陷在喧闹嘈杂道路上整洁的大巴车,载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了一睹三百多年前,那一段如歌如泣的旷世爱情故事。
阿格拉的泰姬陵





《另眼看印度》之七
第八天:斋普尔
阿格拉往西,车行约5个半小时,是沙漠之邦的拉贾斯坦的首府斋普尔,与新德里,阿格拉并称为印度北方旅游“金山角”。1592年建的琥珀堡是斋浦尔第一任国王满·辛格的王宫,他统一了这里大大小小的邦国,下令整个城市的房屋外墙必须涂成粉红色,为斋普尔赢得了“粉红之城的美誉。第三任国王杰·辛格(1699—1744)是个天文学家,1732年建的简塔曼塔天文台至今还可使用。
除了琥珀堡,斋浦尔有名的还有风之宫殿(王后宫),胜利堡(军事要塞)和城市宫殿(杰·辛格的王宫)等风景名胜。让你感觉小小的斋浦尔(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城市)遍布着宫殿厅堂。
斋普尔是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豪华小汽车和慢悠悠的牛、飞驰的摩托车和绿顶出租车并驶在街上,左窜右跳的猴子并不怕行人,偶尔大象和骆驼也会驮着游人在马路上抢道。斋普尔有35万人口,是印度著名的宝石产地和珠宝贸易中心,珠宝首饰畅销国内外。街边的小摊挂着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镶嵌着红绿“玛瑙”和“水晶片”的鞋、裙子、首饰盒,各种饰品挂件,印度阿育王精油,当然还有漂亮的纱丽……
在印度,365天有366个节日,在琥珀堡参观时,恰遇印度教的九夜节,城堡前宽大的广场上搭起一排帐篷,平民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排队领取免费午餐,一排排席地而坐,手抓进食,场面欢快。然后,有特别通道免票入宫内参观。烈日下,穿着各色漂亮纱丽的印度女人和孩子们,有黑色的、褐色的,也有白人,她们拥挤着,说笑着,享受着印度富人提供的免费大餐,有人甚至伏地而拜,磕头前行。在印度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免费供餐点,帮助流浪者和贫穷的人。
骑大象游览观光也是这里的一项特色节目,不过我们遇到了不诚实的象园主,导游很生气,但我们还是在附近的小村里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在印度,女人一般不允许你拍照,但旅游区的孩子老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与行人合影,赚取小费,街边的流浪艺人也是逢人便比划着手指,喊着卢比美元。而小商贩更是粘着、尾随着,向你兜售着手上的旅游品,价格可以砍半,再去掉零头。
昨天傍晚,我们来到胜利之堡,这里是这座城市的制高点,可以鸟瞰斋普尔的全貌。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粉红之城显露着性感和妩媚,让人着迷。有些遗憾的是,印度的天空总是蒙着一层薄薄的尘雾,让本该是美的风景变得梦幻而虚无,这或许就是印度给人留下神秘印象的缘由吧。
斋普尔街景






风之堡

琥珀堡门前的免费午餐



《另眼看印度》之八
第九天:斋普尔-焦特普尔
斋浦尔继续向西,6小时车程,是位于塔尔大沙漠边缘的焦特布尔。这座蓝色之城中最主要的看点,是收录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极其宏伟的建筑-梅和拉加城堡,伫立在市中心的一座陡峭山峰的顶端。梅兰加尔于1459年始建,至今仍由王室后裔打理经营。
在进入的门廊墙体上,嵌有暗红色的一些手印,导游告诉我们,当这里的国王死去,遗孀便需遵传统投身火堆为王公献祭,献祭前会在此处留下手印。据记载,最后一次献祭发生在1843年。
梅和拉加城堡不仅建筑壮观,还是众多影片的取景地,由Sam Neill和John Cleese主演的电影 rudyard kipling's Jungle Book的部分摄制工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今天在城堡参观时,遇见印度巨星阿米尔汗的摄制组正在顶楼大厅紧张布置,晚上,将会有一场新片的盛大晚宴场景在此拍摄。
从城堡顶上的莲花型窗户眺望,可以清楚地看见老城区的蓝色建筑,蓝色点点,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是拉贾斯坦最壮观的景色之一。循着下山的小道,可连接山脚下的蓝色之城。又是傍晚时分,小巷一番忙绿景象,刺眼的光芒透过道路上空蓝色布篷,给凌乱无序的巷道撒上一道透蓝的金色阳光,煞是迷人。
蓝色之城-焦特普尔






焦特普尔乡村





《另眼看印度》之九
第十天:焦特普尔
从焦特布尔往西去塔尔大沙漠,二小时汽车,转吉普车,又行驶一小时左右,到达我们居住的酒店,曼瓦尔沙漠露营度假村(Manvar Desert Camp)。离巴基斯坦边境只有二十公里。
一路上,荒凉的土地高低起伏,散落着几十户人家,多以种植一种产油植物为生,还兼带着接待去大沙漠旅行的游客,停留拍照小坐,赚取不多的小费。当地的孩子老人见到去沙漠的吉普车都会奔跑过来,向你挥手打招呼,笑脸相迎。
我们住的沙漠酒店位于城市与沙漠的过渡地带,一片起伏绵延的荒蛮之地,泥沙地上长着零星小树,枯草遍野。营地的几十顶露营帐篷围成一圈,骆驼载着游客在夕阳下漫步,大地一片金黄。夜晚,在灯火的点缀下,显得浪漫而有情调。中央圆形平台上,印度乐手在演奏古老的乐曲,穿着纱丽的舞者伴着鼓声飞快旋转着,两旁的骆驼在不停地咀嚼,在昏暗的灯光照射下,显得梦幻而静谧,仿佛置身神仙的国度。
早晨,艳红的太阳在远处的树木后面慢慢升起,映红了白色的帐篷,鸟儿在叽叽喳喳的歌唱,唤醒了沉睡的游人。树荫下,闻着大吉岭的红茶香味,听一曲印度古琴的悠扬旋律,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印度味道吧。
焦特普尔曼瓦尔沙漠





《另眼看印度》之十
第十一天:新德里(二天)
新德里位于印度的西北部,是在古老的德里城基础上扩建而成,1911年英国人统治时期成为首府。1947年印度独立后成为首都。新德里和老德里隔着一座印度门,这是为纪念一战牺牲的英国和印度士兵而建的。
从焦特布尔到新德里已是下午,放下行李,便来到号称印度第一的尼赫鲁大学,这是我见过的最具自然生态的学校。校园里,山丘、树林和教室、图书馆自由散落着,像是无人打理,任其自由生长。缺少植被的花园黄尘飞扬,艳红的牛拉花开满枝头,野趣盎然。教室外墙涂鸦着马恩列斯毛及救助贫困人士的画,学生在破旧的图书馆看书,也有的在校园三三两两交谈着…已是黄昏时分,远远望去,这座号称世界超一流的名牌大学,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自然的村落。
晚上,导游带我们去新德里市中心的ShoppingMall看电影,商场大门外有机枪手把守,进门要过安检,并搜身检查,很是不适应。没想到的是,进入商场内的豪华电影院时,再次男女分道,遭遇搜身检查,甚为诧异。
印度的电影很有名,宝莱坞和好莱坞一样,每年都出品有许多大片,在中国也有上映。今天看的影片片名很长,叫《索诺·提图·丝薇缇》,讲的是二个好兄弟真挚情谊的故事。电影开场之前,在很长一段广告之后,屏幕突然变成飘扬的印度国旗,然后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场面滑稽,啼笑皆非。影片播放分上下两部分,中间还有影间休息。这部片名很长的影片保持着宝莱坞电影的歌舞特长,画面很美,配曲也好听。第一次看印度语电影,完全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猜着去理解电影含义,好在电影的画面是会说话的,可是看完后问导游剧情大意,还是大相径庭。
印度是个多种宗教融合的国家,包容性很强。红堡边的月亮广场,除了在莫卧儿王朝时建的印度最大的贾玛清真寺外,还集中了锡克教、印度教、耆那教和基督教等五座庙宇和教堂,各信仰的人都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和谐相处。
据说新德里有35000头牛,昨天到这里,就在留意街上无人看管的自由的牛儿,但除了在新德里路旁看到一头黑色健硕的牛之外,一天多时间里,再也没有看到在其他城市随处可见的无主之牛,即使在老德里狭窄嘈杂的小巷,也没有了它的身影。传说中的那些牛儿去了哪里?
印度大多数城市的空气中,常常弥漫着浓郁的雾霾,带着一股异味,新德里的空气污染尤甚。早上,泛红的晨曦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细纱,让人总也看不透。或许这就是印度吧,谜一样的国度,总有地方让你猜不到、悟不透。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再来这里,希望消失的牛儿不再回来,而空气能变得更加清澈纯净,让我可以更好的看见你!
新德里的印度教、锡克教庙宇






新德里老街




感谢收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