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驹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赛博古
彭家驹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赛博古
彭家驹换个角度看博物馆
海纳百川
博物馆便是汇聚人类文明成果的海洋……
本期小编为您推荐博物馆系列的几本书,让它们带您体会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之所在,探知博物馆背后的理念,享受“发现”的愉悦。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博物馆已具备收藏、研究与展示等功能,开始向沟通、经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与参观者建立互动关系等目标迈进。多元化的使命仿佛让博物馆从让人膜拜的知识殿堂变成了无穷奥秘的大千世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近代是中国博物馆产生及初步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段。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中,不但从根本上冲击了中国古物私藏秘守的固有模式,同时宣扬了新的公共文化观念,拓展了公共服务空间,对此后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徐玲著的《博物馆与近代中国公共文化(1840-1949)》在中西文化冲突及交流的背景下,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产生及发展的社会环境,国人自主建馆的历程及学界对博物馆体制化建设的探索等,进而从公共文化角度重新审视近代中国博物馆的特性。以期还原博物馆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独特贡献。
虽然脱胎于宝物仓储,但博物馆不仅是典藏之地,也是建构认同和知识的场所,更是意见表达和协商的空间。《名山》因而采纳思想史视角,以通过馆舍、馆藏和展陈等表达的知识结构为切入口,梳理博物馆在中国的诞生和早期成长历程。中国早期博物馆既有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也有从旧到新的改造过程;既与风云诡谲的政局欲说还休,又与新生的实证科学同声共气;既有域外观念和实践的移植,也有独特本土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从殖民主义到国家主义,从帝制孑遗到新生政体,从都会形象到民众教育,不同情境导致各类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次第登场。在经历了漫长的缓慢发展后,中国博物馆在20世纪30年代早中期进入井喷期,数量激增,类型完备,博物馆干预社会生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可见度也显著提升。中国博物馆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巡回展出的全记录,展示了流动数字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服务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回顾了流动数字博物馆从启动、试运行到巡展的点滴与成长,汇集了社会公众对流动数字博物馆的赞许和反馈,分享了巡展之旅中工作人员的付出与感动。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至今,无论是博物馆的数量还是质量,以及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程度,其为大众服务的理念都呈向好的、积极的一面发展。作者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积累、探索、研究结集为《博物馆策展实践》一书,为博物馆学领域又添力作。《博物馆策展实践》记录了首都博物馆自新馆成立以来陈列展览规划、具体策划、动作的发展历程,全面地展现出首都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理念,是由地方向全国,并走向世界的战略性转变。特别是其中对陈列展览内容策划的深度研究,已经形成特色化、系列化、专业化、整体化的陈列展览规范动作模式,为首都博物馆售后陈列展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涉及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多方面内容,资料翔实,行文简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并配有丰富的图片,对关心博物馆发展、关注博物馆展览的读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艺术品保护的国际研讨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第一饮提出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即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监控,这次会议肯定了实睑室研究对文物研究的意义,在国际范围内达成了文物科学保护的共识。20世纪50年代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国际历史与艺术作品保护研究所(IIC)、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国际尊物馆协会(IC0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组织资助一批富有经验的资深保护学家与博物馆学家,编写了一批具适用性的指导丛书,这批丛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严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方便的实践操作性。其中《博物馆环境》(The Museum Environment)和《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览》(consetvation and Exhibitions),已基本成为西方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指导手册。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据2005年统计,全国文物系统有博物馆1507座,藏品1470余万件。2005年馆藏文物腐蚀调查项目显示,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文物腐蚀损失状况相当严重并呈加重之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藏品保存环境未能得到有效的监控。监控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是实现藏品安全和长久保存的主要途径。2001年,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与甘肃省文物局启动了“甘肃省博物馆标准化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纲要的编写工作,并于2003年基本完成了“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标准”草稿的制定工作。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成果,普及与提高我国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知识和水平,可快速推动我国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本着普及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知识的共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与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了《博物馆环境》与《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览》的翻译出版,企望成为博物馆工作者的基本读物和日常工作手册。
这是对美国100余家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后的研究性论著。书中对美国博物馆的管理阶层、各部门机构、业务流程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调研和深入的分析,对于中国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适合于从事博物馆研究与管理的专家学者、行政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2008年12月在宁波博物馆开馆之际,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博物馆学会联合主办了“携手2010:宁波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以“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为主题进行全方位探讨,《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即是此次会议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收录论文41篇。
博物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组织特性和业务特点,分析和解读这些特点,有助于博物馆工作者适应纷繁变化的工作环境,满足社会和公众的多元需求。本书从博物馆是社会组织系统的认识出发,对当代公共博物馆及其主要活动的概念、特性、任务和方法进行系统解读,对当代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体系、研究方法和主要课题进行讨论。
(本期编辑:安 静)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