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31 06:47:05   全部文章   0/362

彭家驹博物分享-蜉蝣“浮游”-生地行EcoAction

彭家驹博物分享|蜉蝣“浮游”-生地行EcoAction

彭家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或许只有真的见过蜉蝣朝生暮死的短暂生命,才会有那么一刹那觉得自己无比的渺小。
无论是在词赋里、在诗经里、还是在歌曲里,蜉蝣那短暂而又不可思议的生命旅程,都能带给人无限的沉思和感叹。
几乎无法想象,起源于石炭纪,距今有至少2亿年历史的他们现在依旧出没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作为现存最古老的有翅昆虫,至今还有2300多种。
最早看到他们是在孩童时光,在家附件广阔的荷塘旁,看着柔弱的他们在天空慢慢的游荡,既没有蜻蜓的急速,也没有蝴蝶的翩翩,甚至一挥手他们都不得不随着气流翻滚和旋转。也会看到春夏之交,湖面上布满他们的身影,宛若集会一般,然后很离奇的在湖面上死去,飘在水面,变成其他生物的食物。当时还不知道他们羽化的那天既是成年的那天,也是死亡的那天,只觉得为啥会有那么傻的虫,怎么不飞的远远的,好好躲起来。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生命旅程早已规划好,从卵开始,孵化后的稚虫在水里吃各种藻和水生植物,通常长得扁扁的,然后在水里一直积攒能量,长达半年至1年,然后选择在春夏之交(有意思的是蜉蝣的英文名就是mayfly,5月的飞虫就是指他们),然后脱掉那一层外衣,此时已经具有飞行的能力。
蜉蝣蜕下的皮
作为现存最古老的有翅昆虫,在羽化的过程中程序更加复杂,有着其他昆虫没有的亚成虫时期,此时他们的各部分已经初具规模,但翅、足等具有微毛,最显著的就是翅膀不透明或半透明。
有一只亚成虫时期的蜉蝣闯入了一张蜘蛛网,此时能清楚看到翅膀根部边缘有微毛,翅膀没有那么通透。
亚成虫时期的他们不怎么活跃,接着会继续蜕皮,直到变成成虫。此时的翅膀会透明,身体也会更通透。
查了一下拍摄的日期,果然基本都是4、5、6月份,如果想要在自然里偶遇他们,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另外,他们休息的时候喜欢翅膀直立,停留在叶子的背面。
除了时间,地点也很重要,蜉蝣的稚虫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喜欢在一些清冷的溪流、河流、湖泊里。在四川的都江堰那里我拍到了许多他们的身影,个头不大,除了长长的尾须(一部分有两根,有部分会有三根),和大大的眼睛(发达的复眼),还有着异常精妙的翅脉及其发散的光泽。
不过我也看到好几次蜉蝣停留的时候并不是直立着翅膀,而是身体侧着,贴合着接触物,一副倒地不起的样子,稍一惊动,便会振翅飞走。至今也搞不懂为啥这种姿势的含义,只等着某一个奇遇或者大佬来解答啦。
稚虫时期的蜉蝣长得异常奇怪,比较原始的蜻蜓的稚虫也是如此,有种史前怪物的感觉,在4月较急的溪流边的石块上就是他们的聚集地,我见得最多的一种是扁的、一种是圆的。
另外还意外捡到一张蜕下的皮,透着光的花纹令人惊叹,而且还异常柔韧,拿小棍挑起来,再放回去,很快又能恢复形状。
变成成虫后,尽管长着口器,但不取食,所以寿命很短,有些只存活几个小时,有些能活几天,在这短短的生命旅途里,最重要的就是交配、产卵,然后死去。而他们产卵的方式很奇特,通常会在腹部末端形成一个卵球,然后飞临水面,此时卵便会四散而开,和蜻蜓点水的方式相似。
不过至今没拍到过带卵球的蜉蝣,不过有一次,我觉得极有可能是,不过就是这位妈妈不小心把卵球弄丢了。。。
那一团黑黑的,无论是颜色和大小都蛮匹配的,当然最先吸引我的还是那一双既大又鲜艳的萌眼,还记得这发现他时一阵激动,而且这只超级小,小到差点对不上焦。

蜉蝣在天空漂浮,在树叶上停歇,不论是哪种状态,都是蜉蝣成年后最优雅最伟大的生命态度。
带给我们的,也许是一个或有趣或离奇的生命故事,也许是看到他们对自我人生的一次或深沉或愉悦的思考。
这里有神奇的野生动物
这里有一线的保护故事
这里有真实的自我挑战
最重要是你的体验与成长
欢迎你的加入~
活动招募
圣诞寒假|鹦哥岭成长的蜕变
报名咨询电话:
飞鸟老师
187-83527106

生地行倡导负责任的旅行文化,5年来,我们尤其专注于青少年的教育旅行,通过有关自然与文化的参与式深度探索旅行,让参与者关注、热爱自然,为保护自然采取积极行动,从而让当地社区参与并获益,保护当地的环境与文化,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生地行
微信号 :EcoAction
新浪微博@生地行EcoAc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