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驹博物馆之行系列七——皇家园林颐和园-千里路和万卷书
彭家驹博物馆之行系列七——皇家园林颐和园-千里路和万卷书
彭家驹
畅游恢宏的皇家园林
寻找深刻的历史足印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时至暮春,柳絮飞落,牡丹吐蕊,万物生长,蒸蒸日上。谷雨已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晴空艳阳似乎在迫不及待地预告着夏日即将来临。求知若渴的2(3)班小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踏入了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有多大?
小朋友们都来过颐和园,谁知道它有多大呢?故宫大不大?颐和园是故宫面积的四倍,故宫已经相当于100个足球场那么大了,颐和园就得400个足球场那么大。颐和园的3/4都是水系面积,所以它也是避暑胜地,英语称是“Summer Palace”。
早在辽金时代,皇帝就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金朝皇帝海陵王一把火烧掉了金代原来的都城,南迁至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城。皇城主要在宣武门广安门一带,皇家园林就建在现在的万寿山、昆明湖。到了元代,定都北京后有个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整体规划了北京的水系分布,将都城和园林的水路打通了。到了明代,这里改称为西湖。最后,使这里真正成为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康熙年间在此就修建了行宫,到乾隆年间,在原来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成为三山五园之一。(同学们,还记得三山五园是哪些么?有空复习一下哦。)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今天,同学们主要游览和学习的路线是颐和园的政治和生活区,从东宫门进入。
政治区
迈入仁寿门,就是仁寿殿主殿和两侧的南北配殿。仁寿殿原名“勤政殿”,顾名思义是皇上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后来光绪改名为仁寿殿,意为施仁政者长寿。这里发生过很多著名历史事件,如慈禧在此“垂帘听政”,锐意变法的光绪皇帝在此接见了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开始了百日维新的序幕。
园子里置有五块太湖石,寓意四季和长寿。殿前还放着一只铜麒麟。中国讲究一双,一般神兽都是成对出现的,这里只有一只,是为什么呢?讲解老师告诉大家,这里本有两只,但1860年被烧毁了,现在这只也被烧掉了一条腿,重建的时候工匠为它补全了腿,但没有再铸造另一只了。
殿前有铜铸的龙和凤,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凤距离大殿中央更近,是因为当时清朝的权力都掌握在一个女人慈禧太后的手里。殿前的铜龙也有特殊之处,它前爪朝上,爪内空空,并没有其他地方的龙爪中的珠子,它象征着当时的皇帝并没有实权,事事都要向慈禧乞怜。
铜龙上有一方印“天地一家春”是慈禧最喜欢的印, 以后如果再见到这个款识,就可以知道是光绪年间制了。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就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生活区——玉澜堂和宜芸馆
湖边有一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人在玉澜堂和宜芸馆间砌了一堵墙,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现在馆内还藏有很多清代的文物,下图左上角是隔着玻璃拍到的一张桌子,猜猜它有什么妙处呢?
生活区——乐寿堂和永寿斋
乐寿堂是乾隆为庆祝自己母亲大寿修建的,后来慈禧太后来颐和园就住在这里。永寿斋是当时大太监李莲英居住的地方。
乐寿堂前堂阶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在乐寿堂前的庭院里,一个雕刻海浪纹的石座上,横卧着一块海青色的大石头,上面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这块山石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就象立在当院的一架屏风。
这么一块大石头,是怎么运到颐和园来的呢?
相传,这块山石原来出在房山县的深山里。明朝有个大官叫米万钟,他爱石成癖,在他的海淀勺园里,搜集陈列着许多奇峰怪石。他发现这块大青石以后,非常喜欢它,就决心运回勺园。可是这块石头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马拉不动。这时候有人给他献策说:古代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采取修冰道的办法搬运山石,现在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米万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雇了好多民工,先修起一条大道,又在道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等到数九寒冬,就提水泼路,冻成了一条冰道。当时还有人给这条冰道编了一段歌谣,说:“彰义门,修得高,大井、小井、卢沟桥;卢沟桥,长又长,过了长辛店是良乡;良乡塔,漫山坡,过了豆店是琉璃河……”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窝。直到如今,房山、丰台还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村子呢。米万钟为运这块大青石,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石头运到良乡,他家的财力就消耗完了,只好把它丢弃在路旁。当时的人们,就把这块大青石叫做败家石。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回来,走到良乡看到了这块奇异的大青石,就问大臣刘墉:“这块大青石,为何弃置路旁?”刘罗锅子很会揣度皇帝的心思,见他看上了这块山石,就说:“这是明朝米万钟在房山大石窝发现的一块灵石,他想运回海淀,但是这块灵石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良乡不走了。”乾隆听说山石有灵,只有皇家才配享用,就传下圣旨,叫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点着香火,参拜灵石,还限期把败家石运到清漪园。
那时候,乐寿堂的院墙已经修好,败家石太大,只好拆门运进院里。皇太后听说了,以为败家石本来就是不祥之物,要是再“破门”而入,那更不吉利了,她就出面劝阻。皇太后发了话,乾隆也不敢违拗,但是看着这块灵石扔在门外,也不甘心。后来,还是刘罗锅子给他出了主意,说这块大青石形似灵芝,会给皇家增添瑞气,象征着人寿年丰,皇基永固!只有放置在乐寿堂前,才最为适宜;如果弃置荒野,那倒是很不吉利的。乾隆把这番道理向皇太后一讲,太后转忧为喜,让快点把大青石运进乐寿堂来。乾隆称心如意,就赐名“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神瑛”“毓秀”四个大字,还命大臣们题字写诗,都刻在大青石上。从此,这块青芝岫就名满天下了。
故宫到颐和园的电话线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长期软禁在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后为及时了解光绪皇帝动向,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月自颐和园水木自亲殿至中南海瀛台来薰风门东配殿,安设电话专线。此专线是为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专用的电话线。
参观完政治区和生活区,就要进入游览区了,马上要进入久负盛名的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个任务,在这长廊中找出几个故事性画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野猪林、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封金挂印、挑灯夜战、岳母刺字、八大锤大战陆文龙。下次游览长廊,你们也试试看呀!
同学们三人一组,沿着长廊内外,细细搜寻起来。一边仔细看着画面,一边听着家长老师絮叨着故事,随着画面穿梭在历史传说和现实之间。长廊内游人如织,却也不由得为这群爱学习的小朋友大朋友们让一点点路。
在检查完同学们的成果之后,老师还给大家讲述了八大锤大战陆文龙的故事。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这是世界遗产名录评价委员会对颐和园的评语。今天之后,这句话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不再是一个个方块字,是他们眼前的雕梁画栋、湖光山色,也是他们打开历史大门的一把钥匙。
请留言发表你的感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