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30 15:25:58   全部文章   0/630

彭家驹卢氏家世简考-北京卢氏宗亲联谊组织

彭家驹卢氏家世简考-北京卢氏宗亲联谊组织

彭家驹

家世简考
我从哪里来?比之“将到哪里去”的追问更具道德及人本价值。追根溯源,知祖明宗,人之本份。近日闲翻族谱,细加考究,求真存疑,简以记之,以待后世修补完善及宗族寻根交流,并抛砖引玉求方家正之。

据国务院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分析,卢姓为中国第42常见姓。人口近536 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卢姓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 (大约占全国卢姓总人口的25.8%),其次分布在河南、山东、浙江、湖北、江西、四川、江苏7省(大约占全国卢姓总人口的约33.8%)。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田和篡齐,卢氏散居燕、秦之间。秦有博士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
这段最早关于卢氏记载的史料说明了三个问题:其一,卢氏正式开姓之说。最早在高傒在世年间,即公元前729年至公元前637年。最晚当在田氏代齐之后,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齐,卢、高二氏被逐赶,离开山东省长清县之卢邑以后,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是聚居于范阳。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部分高姓子孙为怀念世代繁衍生息的故土,以先祖封地卢县为氏而姓卢。故此,田氏代齐之后卢氏始开姓之说更为准确。其二,高傒为卢氏肇姓始祖。其三,卢敖是卢姓有史可查的第一人,系卢氏开姓始祖。
卢敖(公元前275年—前195年),系受奉秦始皇赏赐进为五经博士(事实上,在秦代并没有所谓的五经博士,《汉书·百官表》记载,直到汉武帝建元五年春才开始有五经博士这一官职。“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故应为“博士”),专司向皇帝提供古今史事咨询及书册图籍典守,是当世大儒。秦亡后,隐居山野。
卢绾(公元前256年—前194年)是历史上以列传记载的卢姓第一人。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市丰县)中阳里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官至太尉,后被封为长安侯。燕王臧荼的叛乱被平定后,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后因私通陈豨与匈奴事发招致攻击,被迫逃亡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后卒于该地。
按照目前普遍流行的卢氏老家谱所载卢氏远祖世系:以高傒为卢氏第一世祖,卢敖为第13世祖,卢生为第14世祖,卢绾是17世祖。则卢绾为卢生之曾孙。但根据史料显示的生卒年份,卢敖与卢绾几为同代人,均在秦末汉初。且籍贯相距千里,一为河北涿郡(卢敖之子生,号方士,其子孙一部分居涿郡,,一部分分派开封、洛阳),一为江苏丰县。故此谱系不实,当存疑后究。
卢绾派系有史记载的仅有其孙卢他之: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东胡王的身份向汉投降,被封为亚谷侯。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东胡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现北京一带)的北部和东北部,也就是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另据卢氏族谱记载,卢绾为卢氏17世祖,视为卢氏中兴祖的卢植(公元121-192年)为28世祖。两者相隔11代,出生年距377年。因年代较远,中间无任何史料证实,从目前文献来看,卢绾一脉与此后东汉卢植有无血亲渊源,也有待后世考证。
卢氏真正播誉天下,始于东汉卢植。《后汉书·卢植传》记载: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灵帝建宁中,征为博士。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拜九江太守。后为庐江太守,官至尚书。唐太宗贞观年间,以左丘明等28人为先师,配享孔子庙堂,受世人祭祀,卢植与其师马融、友郑玄皆入其中。宋太祖赞其“尚书(卢植)光耀千年史”。以此论之,卢氏谱系自卢植始,真正进入有史可依的望族正宗时代。因历史可考,笔者倾向于将卢植公列为范阳卢氏第一世。


范阳卢氏成为名闻天下的望族,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为最盛,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且有“八相佐唐“的历史佳话。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
植公幼子卢毓(181-257),在曹魏时代历任安平、广平太守,诏为吏部尚书,后迁为司空,进爵容城侯;卢毓生三子:卢钦、卢珽、卢简。卢珽之子卢志、之孙卢谌,至植公第八世孙卢玄,历史均有较为详实的记载,均位居尚书或中书侍郎之高位;卢玄历拜太守,宁朔将军兼散骑常侍。北魏太武帝召天下儒俊,卢玄居首,授中书博士;卢玄之子度世(公元419-471),先后任济州刺史、青州刺史,曾拜中书侍郎,加镇远将军,进爵为侯;卢度世生四子:渊、敏、昶、尚之。兄弟四人皆承先辈遗风,敦尚学业,文武兼备,在北朝位居太守或州刺史、大将军一级高官,号称“四房卢氏”。因《新唐书》第九册卷七十三上·宰相世系三上(表),对“四房卢氏”世系列表作了详细记载,又称“唐表四房”。《旧唐书·卢》称“自元魏以来,冠冕颇盛”。
在唐代,范阳卢氏声望发展到极致,在“八相佐唐”中,“四房卢氏”独占6人:大房渊公之后卢商和卢承庆;二房敏公之后卢翰和卢迈;三房昶公之后卢怀慎和卢杞。从现有文献考查,湖北卢氏基本上是“唐表四房”的直系后裔。如湖北大冶(大部分)、阳新、黄梅卢氏支系是大房渊公后裔;湖北黄州、团风、红安、麻城、新洲、江夏、孝感、应城等地卢氏支系是二房敏公后裔;湖北嘉鱼、赤壁、通城、洪湖、天门、监利等地卢氏支系是三房昶公15世孙卢鉴后裔。


卢鉴(961-1029),字正臣,金陵人(今南京)。宋仁宗天圣年间自金陵迁宁州(今江西修水),系三房卢怀慎第9世孙。因安史之乱,卢氏纷纷避祸南迁。从目前文献推测,范阳卢氏在中晚唐至少经历了两次大迁徙:一次是卢怀慎或其父辈从河北涿郡迁至河南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一次是卢怀慎第6世孙卢文进(鉴公曾祖父)南逃投奔南唐,而从河南滑州继续向南迁至金陵。
怀慎公第9世孙卢鉴后代再次迁徙至宁州,即今江西修水。史料记载:鉴公戍边环庆,殁於秦州,归葬时家人巳移居宁州(今江西修水)仁乡六十六都,地名竹癬湾,后称卢源。鉴公生五子,分别为儒、相、攸、宠、湘。分别开启卢源、火厂、枫林、横溪、清溪五派(需求证江西修水卢氏)。
据载:鉴公妻为宁州人氏,长子卢儒游学江右,适父坐事往丹州(今陕西宜川县),承命奉母携弟由金陵移家宁州仁乡开基,为江西卢源基祖(今江西修水县中段乡,全乡六村,村村有卢姓)。
卢儒,植公第19世孙晓公后,鉴公长子,字灿然,(983-1039)。葬竹斤湾上,坐西向东。妣赵氏、晏氏。子四:继诒、继谋、继评、继讠宁。迄今传生四十余世。至今,鉴公裔孙分居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后裔达十四万之众。
鉴公在修水卢源传生至第17世(其中一支)卢仲宣(1294-1358)(弟仲迪),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三次迁徙:据族谱记载,仲宣公青壮年时离卢源,独徙南昌,弟仲迪仍居修水;仲宣公生六子:景受、景华、景春、景荣、景轩、景辕。第五子景轩(1328-1368)在江西填湖广时迁至湖北竟陵(今湖北天门);景轩之子文斌(字俊可,号端一郎。有族谱将俊可公与文斌公误为祖孙二人,应予修正)(1358-1409),即植公第42世孙、怀慎公第28世孙。十岁丧父,于明正统初年(1436年。此年份明显有误)奉母祭祖探亲,从天门行至洪湖官港河码头时,遇连日暴雨,渡口停渡,母亲染病而逝,就此落籍开基,为洪湖卢墩卢氏开基之祖。
文斌公生子二:崇宝(据族谱记载,后裔迁居万州、利川)、崇玉。崇玉一支后繁衍至武昌江夏、潜江、仙桃、洪湖等地。崇玉曾孙有四:世兰(生二子:松、楐)、世魁(子梅)、世璜、世瑄(生五子:柏、桂、权、桥、梓),其中世瑄五子后裔大部分流布于洪湖各地,如代市、杨柳、崔沟、沙口等。就卢墩、官港、雷湾卢氏而言,绝大部分出自世瑄系下三大支派:桂公支派(桂公二子宪武、宪表)、桥公支派(桥公四子宪章、宪谟、宪典、宪任)和梓公支派(梓公三子宪诰、宪德、宪焕)。
宪谟公第五世孙之橞生五子祖训、祖证、祖论、祖诰、祖和。长子祖训生七子:性儒、情儒、惕儒、忳儒、受(树心旁)儒、悰儒、慥儒。第七子慥儒生二子:重超、重官。重超生五子:道德、道徽、道徝、道衢、道律。重官生四子:道桓、道格、道极、道桢。……据族谱记载,洪湖窑湾村卢氏出自宪谟公支系,以“祖儒重道从先进,盛(圣)德洪才作大方”为字辈,已传至“洪”字辈,至今已在洪湖官港河一带繁衍生息600余年,卢氏成为方圆百里一大旺族。
范阳卢氏从中晚唐开始走向衰落,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末黄巢起义、金兵入侵、明初江西填湖广等汉人南迁等高峰期,从有史记载的卢氏名人生平可以考查,三房卢昶支派迁徙路径较为清晰:山东长清卢邑—范阳涿郡—河南滑州(卢怀慎)—江苏金陵(卢文进)—江西宁州(即修水,卢儒)—湖北竟陵(即天门,卢景轩)—湖北洪湖(卢文斌)。此路径也可为卢氏其他支派寻找渊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洪湖(卢墩)卢氏除与江西修水卢氏渊源较深外,有据可查也最为接近的几支传衍是(部分):
1、鉴公第16世孙(其中一支)卢仲迪(仲宣弟)生四子,长子景豪,生子英可,英可公生二子朝凯、朝禹,为湖北通城、赤壁、嘉鱼等地的开基始祖。
2、大冶市金牛西畈卢氏属三房昶公裔孙鉴公后代,与洪湖卢墩(窑湾)同为一支,均为鉴公13世孙瑞公之后(大冶金牛卢氏族谱为鉴公15世瑞公,多出8世添四公及9世伯承公,存疑)。据洪湖卢氏族谱记载,鉴公13世瑞公生二子:长子僊,字贞甫,次子贤,字献甫。献甫公曾孙景轩公由江西修水迁居湖北竟陵,其子文斌公在洪湖卢墩开基(前有记叙);贞甫公玄孙华伯公生四子:必恭、必先、必成、必充,必先公生子三:清钢、清铉、清镇,必成公生子清镗。清镇、清镗于明朝年间,由江西丰城县东土沟分别迁居大冶市金牛镇南城村卢宝石湾、金牛村卢又芬湾开基。清钢、清铉于同期迁居湖北监利开基。
3、英山卢氏为鉴公四子宠公之后裔。
4、巴东官渡口卢氏为鉴公第5世孙卢谏公后裔。
撰文:卢圣虎(植公第61世、怀慎公第47世、鉴公派下第37世、宪谟公支下第13世裔孙)
戊戌初冬于湖北大冶

本文参考:
1、《湖北卢氏汇谱》(上卷)2012年第1版。
2、《卢氏族谱》第四卷八修本(2011版)。
附1:洪湖窑湾卢氏世系表
卢植(1)—卢毓(2)—卢珽(3)—卢志(4)—卢谌(5)—卢偃(6)—卢邈(7)—卢玄(8)—卢度世(9)—卢昶(10)—卢元隆(11)—卢士熙(12)—卢子哲(13)—卢挺(14)—卢怀慎(15)—卢奕(16)—卢杞(17)—卢元辅(18)—卢顺之(19)—卢晓(20)—卢圭(21)—卢文进(22)—卢康(23)—卢元光(24)—卢鉴(25)—卢儒(26)—卢继谋(27)—卢权(28)—卢哲(29)—卢宇(30)—卢谏(31)—卢启(32)—卢桂(33)—卢畦(34)—卢公辅(35)—卢治(36)—卢端著(37)—卢瑞(38)—卢贤(39)—卢清(40)—卢仲宣(41)—卢景轩(42)—卢文斌(字俊可,43)—卢崇玉(字朝周,44)—卢景义(45)—卢海(46)—卢世瑄(47)—卢桥(48)—卢宪谟(49)—卢铨(50)—卢上仕(51)—卢琬(52)—卢士彬(53)—卢之橞(生五子,54)—卢祖训(55,之橞长子,生七子)—卢慥儒(56,祖训幼子,生两子)—卢重超(57,慥儒长子,生五子)—卢道律(58,重超幼子,生子一)—卢从訢(59,生子二)—卢先常、卢先尚(60)—卢进泽(61,先常之子,生子二:圣龙、圣虎)、卢进书(先尚之子,生子一圣然)—卢圣龙、卢圣然、卢圣虎(62)
附2:相关卢氏名人
1、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 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子卢毓(官至司空),孙卢钦(西晋官至尚书仆射)、卢珽(曹魏泰山太守)、卢简,曾孙卢藩、卢浮(卢钦之子)、卢志和卢皓(卢珽之子,均官至西晋尚书),玄孙卢谌(卢志之子)。六祖慧能为植公第14世孙。
2、卢谌(284-350),东晋文学家。字子谅,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清敏有才思,好老庄之学,善文章。始任太尉掾。洛阳陷,北依刘琨,为刘粲所虏。粲败,复归刘琨,任司空主薄,转从事中郎。琨死至辽西,流寓近二十年。辽西破,归石季龙,任国子祭酒、侍中、中书监,后为冉闵所杀。今存诗八首,以《览古》、《赠刘琨》、《赠崔温》、《答魏子悌》较有名。
3、卢偃,卢谌第四子。仕慕容氏,位给事黄门侍郎,营丘、成周二郡守。博学,善隶书,有名于世。
4、卢邈,偃长子。仕慕容氏,为范阳太守。以儒雅称。初谌父志法钟瑶书,子孙传业,累世有能名,至邈以上,兼善草书。
5、卢循(?-411),植公七世孙。东晋末农民起义领袖。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小名元龙,字于先。孙恩妹夫。曾参加孙恩起义。元兴元年(402)起义失败,孙恩死后,被余部推为首领。时桓玄克建康(今江苏南京),方谋篡晋,命他为永嘉太守。后为刘裕所攻,率部浮海占领广州,号平南将军,遣使向东晋献贡,被任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义熙六年(410),乘刘裕北伐南燕,与其姊夫始兴太守徐道覆在广州起兵,北上占领豫章(今江西南昌)等地,顺流而下直逼建康。屡败于刘裕,广州又被刘裕袭取,被迫回师,转战至交州,兵败投水自杀。
6、卢玄(421-473),范阳涿人也,南北朝时期名臣,曾祖谌,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祖偃,父邈,并仕慕容氏为郡太守,皆以儒雅称。玄生五子,唯度世嫡出。
7、卢昶(456-510年),字叔达,小字师颜,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大臣、目录学家。青州刺史卢度世三子,秘书监卢渊弟。太和初年(477年),为太子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景明初年(500年),拜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散骑常侍兼尚书,出为镇东将军、徐州刺史,拜太常卿、雍州刺史,进号镇西将军,加散骑常侍。卒于官,谥号为穆。
8、卢同,字叔伦,范阳涿人,卢玄之族孙。父辅,字显元,本州别驾。同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善于处世。太和中,起家北海王详国常侍。稍迁司空祭酒、昌黎太守。寻为营州长史,仍带郡。入除河南尹丞,迁太尉属。
9、卢怀慎(?-716年),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他虽居高位,但为官清廉。唐玄宗继位后,任命卢怀慎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升黄门监(即侍中),并兼任吏部尚书。他自认才能不如姚崇,遇事推让,被讥为"伴食宰相"。开元四年(716年),卢怀慎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10、卢奕(?-755年),滑州灵昌人。唐代大臣,黄门侍郎卢怀慎次子。天宝初年,为鄠县令,擢给事中,拜御史中丞,与父兄三居其官。安禄山盗东都时死节,唐肃宗加赠礼部尚书,谥号贞烈,列入《忠义传》
11、卢杞(?-784),唐臣。字子良,滑州灵昌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由御史中丞迁宰相。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京师失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屡上疏弹劾其罪,贬新州司马,旋徙澧州别驾死。
12、卢元辅(775-830年),字子望,滑州灵昌人。唐朝大臣,卢杞之子。少以清行闻于时。进士擢第,授崇文馆校书郎,恩拜左拾遗,历杭、常、绛三州刺史。以课最高,征为朝散大夫、上柱国、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官至兵部侍郎。简絜贞方,绰继门风,历践清贯,以名节著于史册,人士归美。大和三年八月卒,时年五十六。
13、卢顺之,字子谟,范阳(今属河北)人,卢杞之孙,大中时(846-年859年)桂管从事。
14、卢文进,字大用。初为刘守光骑将,唐庄宗时,拜寿州刺史。庄宗弟李存矩强纳其女为侧室,文进恨杀之,投奔入契丹,使守平州。明宗时率众归唐,为安远节度使。后又投南唐,以左卫上将军,卒于金陵。
15、卢鉴(961-1029),字正臣,金陵人。多次应试进士却总是不中,授为三班奉职、监坊州酒税,以右班殿直为墉延路走马承受公事。李继迁进犯边境,卢鉴与总管王荣将其打败使之退逃;又与钤辖张崇贵击贼,焚烧其积聚,斩敌首级而还。升为阀门祗候,为本路兵马都监。又出兵扫荡族帐,获得羊牛数以万计。调任凤翔、秦陇阶成等州提点贼盗公事,很快又任为都巡检使,调任利州都监。
起初,李继迁声言有流星落于帐前,上面有文字说:"老天告诫你不要做中国的祸患。"卢鉴当时官为走马承受公事,入奏此事,真宗问这件事,卢鉴说:"此事乃假为之以欺骗朝廷,应该更加防备。"到这时,李继迁攻陷灵武,皇帝想起了他的话,特意升他为右侍禁、仪州知州。州里有制胜关,最称险要,继迁想乘虚偷袭夺取之,放出谣言说将由此处大肆入侵。谍报者将此谣言上报,有诏命让迁移老幼、粮草于内地。
卢鉴说:"此乃奸谋,而且也是向敌虏示弱,动摇民心,臣不敢奉诏。"最终没有转移,贼寇也没有来。再迁为西头供奉官、利州知州。
恰逢那年大饥荒,卢鉴以便宜发售官仓粟米赈民。到了任期已满时,州民请求留任,诏命留一年。后为提点河东路刑狱,历知保州、广信军、原州,就地任为环庆路都监兼庆州知州,又调环州平定磨媚族于合道镇。坐事移任知丹州。屡次调迁焉西京左藏库使、恩州刺史,又任为环庆路钤辖兼环州知州,改任西上合门使、秦州知州,在秦州去世。
附3:江西修水卢氏字辈
崇儒重道从先进,盛德鸿猷作大方,忠厚传家光世绪,文章华国启贤良,仁协懿亲为令嗣,恩培吉士佐中邦,谷贻早幸前谟永,祥发同瞻福祚长。
(本文转自三味诗文,特此鸣谢)

本平台为开放性卢氏文化中心,凡是有关卢姓的任何新闻、图片、文章、成果、家族信息都可来文投稿,不拘于任何内容、形式、学术观点。
投稿邮箱:lutong001@sohu.com
入群或微信联系可微信搜13611051910
并请注明原创(作者)或来源
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北京卢氏宗亲组织]
请长按二维码图片,选“识别图中二维码”后,添加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