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30 15:22:40   全部文章   0/309

彭家驹博山油粉的来历-美食博山

彭家驹博山油粉的来历-美食博山

彭家驹

传说故事
那是在大清朝雍正年间吧。咱博人有一老妇称王婆的。就在这大街南头,孝妇河滩的边上,开了一间粉粥舖,作那米粉粥和菜煎饼的生意。所谓米粉粥,就是咱挂在嘴边上的”菜糊都”。只不过这王婆的粉粥,和别人家的菜糊都有所不同。她一定要用新打的小米,而决不用面粉。并且这小米一定要先”焗”了才用。就是先用清水把那小米泡涨了,放在拐磨上,硑成米浆。然后用这米浆来作菜糊都。做法并不复杂。清水下锅,烧开。下豆腐条,豆芽,粉条,再开锅后,搅入米粉糊,三开后,加盐,葱姜末,香菜叶稍许,即可。因用料的不同,王婆的粉粥也就不同于其它人作的菜糊都。它有一种独特的清香。认人回味无穷。所以她的生意就好。在当时的博山很有些名气。

那时的大街,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街”。现在的大街,那是单纯做买卖的地方。它的主要功能是贸易而非”交通”。而这个大街在过去,却是交通要道。为什么叫”大街”,就因为它比别的街”大”。大到有”交通功能”,成为街与马路的合称。那个时候,没有沿河西路、沿河东路。孝妇河的烂石滩一直扩展到两边。马车牛车人力车无法通行。于是南来北往的客商旅人,都要通过大街进入博山。知道吗?那时咱大博山可不得了呵。那真是:
陶瓷琉璃佳天下,
煤碳乌金走天涯。
鲁菜美食堪称奇,
八大奇观传天下……
所以来博山一游者甚多,致使博山小城相当繁华。所以我们眼下的这条大街,一天到晚车水马龙,呼呼烈烈,市声沸腾……”要想赚开饭店”,也就成了当时之博山的致理名言。王婆的粉粥店之所以红火,这是其主要原因。

话说有那么一天,天色已晚。大街上来了一辆双马轿车。一声响鞭,那马车稳稳停在了王婆的粉粥店门前。一个穿着十分华丽的青年男子跳下车来,扶下一位年迈的老人。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进了粉粥店。
王婆一看忙说:”这位客官,小店已经打烊,无法招待贵客,请原谅一一”
年轻先生十分文雅:”老妈妈,是这样:我乃济南府人士。因半年前家父曾来博山,有幸在贵店品尝宝号粉粥,感觉甚好,经久难忘。近日身体欠佳,不思饮食,唯念及博山大街粉粥。还望老妈妈成全,了却家父心愿……”
王婆闻听如此这般,十分感动,就有泪水在眼里打转。可她又十分为难:做粉粥的材料已经用尽,短时间内又无法备齐,这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那老先生剧烈地咳嗽起来。并喃喃道:”看来我至死也难暝目了……”说着,带着极度失望向外走……
王婆就十分过意不去,上前搀扶住老先生:”老先生且坐无妨……”
王婆来到后厨,搓手踱步想不出主意。猛然间看见,昨日剩下的粉浆,已经发酵变酸,还未来得及倒掉。于是作了一个大胆决定:用这酸浆作了一碗粉粥。作好端上桌来。老先生迫不及待地喝起来。
年轻的先生就十分感激:”谢谢老妈妈,我还以为真的没有了……”
王婆见老先生吃得有滋有味,想着那发酸的米浆,又听那年轻人这么一说,也不知何说了,咕哝一句:”有……粉……”本来她是想说:有粉粥,可心里又有些愧疚,没说全。可老先生,发话了:”噢:原来这种酸的粉粥叫油粉呀,好,好,比那淡的还要好!明天还来,就喝这油粉了……”
王婆不动声色地听完,心里就有了一个决定!以后就用这发酵的酸浆作粉粥,取名就叫”油粉”!

以后王婆每天作油粉,那老先生每天来喝油粉。半个月后,老先生不咳不喘,面色红润,象换了一个人一样。他儿子就想,父亲得的可是虚痨,很难治的。现在竟然喝这油粉喝好了,神呵!看起来,这油粉不单是美食,更是仙汤呵……”
从此王婆粉粥店更名油粉店,生意更加兴旺发达。
后来,博山的父老乡亲很多人学会了做这种油粉。油粉成了博山的一张华丽的名片。但又有几人知道它的名称只是一种误传?这大是:
油粉无油本粉粥,
香气幽长传九州。
一生常用油粉汤,
去病强身均可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