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驹卫岗,我很怀念它-硬腿子甩吃
彭家驹卫岗,我很怀念它-硬腿子甩吃
彭家驹
这么巧你也是吃货
那就猛戳硬腿子甩吃
腿菇带你吃遍大蓝鲸
出了中山门往东,经过苜蓿园,再经过一段艰难的爬坡,就到了卫岗。
在南京人的心里,卫岗既指牛奶,也是地名。这里有大学、有文工团、歌舞团......有居住在周边人的生活还有老南京人的记忆。
?卫岗,提起就是一鼻子奶味!
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牛奶品牌,但南京人还是认卫岗,很多人都是喝着卫岗牛奶长大的。每天清晨,奶瓶撞击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声响,像闹铃一样叫醒了沉睡着的人们。
大人们做早饭,孩子们兴致匆匆的跑出门拿奶。很多地方形容小孩长大了,会说“我家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而南京人则会告诉你 “我家小炮子都会拿lai(奶)了!”
牛奶拿回家中后,大人们会用锅温奶。小火轻煮,直至满屋子的奶香。淘气的小孩,会讨要煮过牛奶表面浮起的奶皮,薄薄的一层轻抿即化,入嘴满口醇香。
在家长的意识里,多喝牛奶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补充能量,还能长大高个儿。于是,每个父母总会把孩子们按在桌上,把每日份牛奶喝完才能上学。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个世纪80年代,卫岗还都保留有牧场、加工厂,青草味、牛奶味混在在一起,就是卫岗人的生活气息。每天,一辆辆满载新鲜牛奶的货车从这里驶向南京的四面八方。
当时“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还没有成为口头禅,南京人就经常可以在公交车上看到“清晨,从卫岗开始”的广告语。过去每年,南京的小学生们还都有一次参观养牛场的机会。
如今,牧场搬迁了,卫岗牛奶旧址成了南京奶业集团,还好奶站还保留着。卫岗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根植人心,讲述了一个品牌的传奇......
? 文工团、歌舞团,这里有南京人的芳华!
原来卫岗牛奶在卫岗55号,后来才搬到童卫路上。搬走后,卫岗55号变成了前线文工团。挺拔的梧桐树屹立在前线文工团大道的两侧,和里面来往的人一样气宇轩昂。
很多大型演出都在这里排练,所以走在文工团里常常可以偶遇练习基本功的背影、听到嘹亮的歌喉。
据老卫岗人说,原来从这里经过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事。一个个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的潘西从里面出来,十分养眼。前线文工团对面的市歌舞团,每天下班时候,也常有青春靓丽的潘西走出大院。
这是卫岗一道独有且靓丽的风景,后来,舞团在军队改革中撤编,就不太能有这份眼了。
说到前线文工团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陈峰宁。
众所周知,他是甩的一踏的陈劳斯,他的“南普”相声,不仅非常生活化、接地气,还风趣搞笑,圈粉无数。但很少有人知道陈劳斯的本职工作,其实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前线文工团的文职干部。
?下马坊皇家农业大学,做烧鸡是认真的!
从童卫路往下走,就到了南农。对于生长在卫岗的人来说,从小他们总会认为考不好才会进家门口的学校。后来大了才知道,这所学校的厉害。
因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背靠中山陵、孝陵卫,北门外就是下马坊和博爱园,所以南农又被称为“下马坊皇家农业大学”。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农业院校之一,南京农业大学起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所以它出身“高贵”,根正苗红!
南农很小却很美很精致,校内草木葱茏,水杉古典雅致、梧桐苍劲有力。每年三四月份的樱花大道,更是美得让人惊叹。
在南农读书无疑是幸福的,除了环境好,伙食也丰盛。卫岗是他们的后街,面条、水饺、邻家小炒等,统统好吃不贵;童卫路上满是他们的痕迹,南农食品、南农烧鸡......连旁边菜场的小贩,都会拿南农学生试验用的有机菜做为噱头。
“南农烧鸡”作为科技新产品,1989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诞生,从此成为南京人饭桌上的佳肴。直到现在,哪怕网购再方便,很多老南京人还是愿意跨一座城,到南农买一只正宗口味的烧鸡。
为此,南农人也引以为傲:“做烧鸡,我们是专业的!”
这边南农称霸卫岗,那边的南京游泳大学,哦不,是南理工也不甘示弱。两所大学,一直对于谁是“卫岗扛把子”暗中较劲。虽地理位置比不过南农,可南理工对于南农妹子的追求从未间断过。
? 这里藏着卫岗人的后花园!
在南京,有个说法:东富西贵。卫岗所在地方,在城东乃至全南京,绝对有着“没落贵族”的荣耀。倚靠着明孝陵、紫金山,说这一带人杰地灵没什么不妥贴。
下马坊遗址公园里,明孝陵的卫戍部队曾经驻守在这里,孝陵卫就因此而得名。旗杆、拴马桩都还在,透过历史的痕迹,仿佛可以看到当年这里“沙场秋点兵”屯兵大营里的阵仗。
从这里穿过去,就可以到明孝陵。以前,住在卫岗周边的孩子,就从这里逃票,抄小路上山。明孝陵哪里人少、哪条路好走,他们熟门熟路。
对他们来说,去紫金山也不用等春游、秋游,约上小伙伴说走就走。没有人会走大道,更不用老老实实地买票。哪里有铁丝网,哪里可以钻过去,哪里快,哪里陡,别人不知道,他们最清楚。
? 有些在继续,有些却在消失!
随着卫岗养牛厂的搬迁、卫岗一带也从喧嚣归于宁静。从闹市区走到这里,步调不经意地变慢了。
在没有地铁的年代里,和卫岗牛奶一样,苏果也是这里的地标。但在2016年5月,它却从这里“谢幕”了。从此,居住在卫岗一带的居民失去了“抢鸡蛋”的乐趣,也少了偶遇邻里的惊喜。
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的,名声大噪的龙宫大酒店,也剩下空荡的门头。
当年这里的龙虾口味,一点不输现在的网红龙虾店。每年旺季,无论是老南京人还是到明孝陵观光的游客,总会慕名而去。哪怕爬山再累,看到硕大的店招,又不自觉的加快脚步。
图片来源@网络
卫岗坡上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少,还好有刘长兴镇守着。居住在周边的人,把这里当做食堂,空了的时候习惯来这里点份汤包、来碗鸭血粉丝汤......
曾经,卫岗没有地铁,一趟公交人挤人;曾经,这里没有各大楼盘,单位的宿舍一栋挨着一栋。而今,这里通了地铁,也有了很多新的小区。它像一道褶子,折进了南京的城市里。
但还好,这里的生活还在。
硬腿子原创稿件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