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27 06:38:52   全部文章   0/277

彭家驹印象陕北、黄土文化、延安精神!-西安芈莎画坊

彭家驹印象陕北、黄土文化、延安精神!-西安芈莎画坊

彭家驹
有一个群山环绕、绿水相依的地方,与繁华无关;有一个春种秋收、靠天吃饭的地方,与富贵无关;有一个乡音浓厚、民风淳朴的地方,与时尚无关。在西北较偏僻的一隅,在蓝天白云下有一片常年堆积的厚土,这便是黄土高原,陕北人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可能是出于自卑吧!多少年来,这一片厚土总是静静的沉寂在大山的深处,无人欣赏,也少人问津。在世人的眼里,陕北该算是一个丑孩子了,因为他有着高高耸起的脊背,深深低垂的头颅,焦黄粗糙的皮肤,支离破碎的躯体。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丑孩子,却有着深深不息的奉献精神。他用清澈的眼泪为这里的人民提供了甘泉,他用绿色的衣衫为这里的人民遮挡了风沙,他用黑色的血液(石油)为这里的人民送来了财富,他用厚实的躯体为这里的人民提供了良田。 

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北起毛乌素沙漠,南至金锁关,东连黄河,西达宁夏平原。这里有数不清的山,一座连着一座。这里有走不完的沟,一条接着一条。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陕北的独特文化,也造就了陕北人憨厚的性格。

过去走在陕北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你经常会听到陕北民歌。那些歌儿有时候听的人脸红心跳,有时候又听的人满眼泪花。在这些民歌里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如“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水,一对对毛眼眼望着谁”;有对大山里寂寞的申诉如“见不上个面面,招一招手”;有对大山深深不息的眷恋如“哪哒哒也不如咱山沟沟好”也有着陕北人对现实生活最最真实的认知和体会。如陕北民歌里的《揽工调》里就有这样的歌词“揽工人儿难,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二月里还,受的牛马苦,吃的猪狗食”。这些歌句句真切,字字动人,这是对生活有着多么真切的体会才能唱出这样的歌啊!如今那些酸溜溜,直白白的民歌已成过去,现如今陕北又出现了新派民歌唱法,虽在作词和谱曲上面都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这种新派民歌里依旧有着陕北特有的厚重。

都说北方人粗犷,南方人纤细,这样的说法用在陕北好像有一点不太合适,陕北的女子虽生在大山里,没有水的柔情,但也自有一份陕北女子特有的纤巧。说陕北女子心灵手巧是不为过的。你看一把剪刀就可剪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一幅幅剪纸活灵活现,宛若真的一般。不仅会剪纸,陕北的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拿起画笔也是不可小觑的,别看她们的手有些粗糙,但画出来的画却是精细至极。

这大可以证明陕北的女子是心灵手巧的,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陕北女子活得是认真的、踏实的。如果不是认认真真的生活又何至于能将生活中的一切剪的如此形象和逼真。生活在这么一片土地上,不会受到外界过多的影响,唯有踏踏实实的生活,寂寞了自己找事情做,或唱歌、或打腰鼓、或剪纸。因此说正是这样的地形地貌孕育了陕北特有的文化。

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大都是从父辈开始就住在这里了,小时候就和着父亲奔跑在这片土地上,长大了也不曾离开,而是继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这么一个封闭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圈子总是小之又小的,也因此他们的生活特别的简单,不存在勾心斗角,不存在利益攻心。不管你是哪里人要去何处,只要你打陕北的村庄走过,定会看到一张张甜甜的笑脸,好客的还会硬拉你去他家吃顿便饭。

陕北人大都没有多少钱,但他们从不会把钱财看的太重,他们始终坚持,宁让自己吃亏,也不能叫别人吃亏的原则。这就是这里的人民,这里的所有人都很单纯,这里的人皮肤粗糙但内心却永远如一湾纯净的水,陕北哟,这是一个还没被金钱和利益腐蚀的世界。

上面说到的只是陕北的一部分,陕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可以用几个词概括:黄天厚土、粗粗的口音,古朴的窑洞,真情的歌唱,憨厚的人儿,厚重的历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