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驹卢氏家族,一个值得永远骄傲的中华家族!-北京卢氏宗亲联谊组织
彭家驹卢氏家族,一个值得永远骄傲的中华家族!-北京卢氏宗亲联谊组织
彭家驹
盧氏家谱之序
考諸人文蔚起之家,必鍾山靈之氣;福壽綿延之族,端賴德教之光;文武棟梁之才, 須俱天賦之資。今昔昭然,歷歷不爽。是以天道無親,惟善是輔。積德者流自長,實至者名必歸,成功者望自高,得人者事竟成。即能光於前,複克裕於後者,斯人不多得焉!
蓋聞:“樹高千丈不離其本,水流萬裏不離其源,水源遠者其流自長,樹根深者其葉自茂,積德厚者子孫必昌,鄉鄰和者其品自高。”爲人子者,當思木本水源,須盡慎終追遠。追遠溯始,尤以設譜爲最佳。
家譜之設,原以追溯本源,明晰宗支,有譜牒以論世知人,分親疏,識支脈,辨善惡,明是非,曉功過,詳得失,承其美志景仰,增梓裏之輝,補史乘之闕,贏合族願,博得孝心,非獨纓簪科甲之盛,賴以昭垂於來茲,而列祖列宗之積累,無不發潛德幽光于奕葉者,亦與之琨耀人間。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國無史則無以考治世,家無譜則無以方興家。此風化之所關,人倫之所系也。族之有譜所以收族,收族則敦宗,敦宗則敬祖,敬祖則木本水源之恩與世俱長,與日增輝,然子孫緝緝,瓜瓞綿綿之志由然不能已者,雖濟濟門子,遙遙蓽胄,受宗族高祖矩鑊,而昧昭穆之次序,實屬甚憾,省世有言曰:“培其根者枝必茂, 善其源者流自長。”所以,人之有祖宗,若樹之有根,水之有源也。
古往今來,凡國臣、人子,無一不追溯其始。但滄桑變遷,今昔殊致,談何容易!雖先祖德澤廣隆,功顯國史,而留傳史料寥若星辰,其珍貴章節,渺難再得。僅此數年之積,心血之晶,分條縷析,彙集成譜,可崇祀典,慰先靈,倡功德,興家業,以啓昭彰後世。
卢植为始祖的涿州卢氏家族,诗礼传家、德才并重、有功于国、世代簪缨。汉魏以降,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因三国—隋唐数百年间,涿州名“范阳”,故而涿州卢氏被称为“范阳卢氏”。斯时,家族的郡望是政治地位的标志和文化传承的徽章,因此,播迁于海内外的卢姓族人,大都把自家祠堂奉为“范阳堂”,自认是范阳卢氏的后裔。
一千八百年来,范阳卢氏代代出英才。仅从魏晋到唐代,正史记载的卢姓名人就达八百余位。其中,有宰相、尚书、刺史、太守、郡守等百余人。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涿州人卢坤,是卢植的嫡系后裔。海外卢氏宗亲中,有韩国的前总统卢泰愚、现任总统卢武铉。范阳卢氏为何能长盛不衰呢?请看这个家族的肇造开基者
东汉政治家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老师。宋朝太宗皇帝《赐卢氏诗》中“尚书光耀千年史”的句子,指的就是卢植。不过,卢植光耀史册、受后人尊崇,并非因为“曾为帝者师”,主要是靠卓荦的才干和高洁的操守赢得的。
不寻常的性格特征
卢植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当时他拜著名经学家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四百多名学生,却只让三四十人登堂入室亲聆讲学,其余由其高足弟子传授。卢植好研精义,学业名列前茅,被称为马融的“门人冠首”,与同学郑康成(后来成为经学大师)等人替代马融教授了不少学生。虽然颇受马融青睐、学友们羡慕,但卢植并不忘乎所以,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马融是明德皇后的从侄,属于外戚豪门,他的厅堂上设有绛纱帐,帐前讲学授徒,帐后美姬歌舞。卢植胸怀大志,专意求学,对于身旁的声色诱惑置若罔闻。为此,学友们对他无不敬重,马融对他更加器重。
性格决定命运。史家对卢植的评议是:性格刚毅,注重大节。也许正因为这种性格,才发生后来的冤案,被索贿不成的小黄门陷害;才会在董卓乱政时不惧危险,有挺身而出、勇敢抗争的壮举。也许正是这种性格,为当时以及后人树立了做人做官的榜样,为其死后名望不断攀升、并配享于孔庙奠定了基础。
不寻常的政治才干
卢植在进入官场以前,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政治眼光。他从马融处学成归乡,收徒讲学。当时,皇太后的父亲窦武扶立灵帝,把持朝政,“朝廷”议论要给窦武加封爵位。卢植以在野之身上书朝廷,规谏窦武。他说:依据《春秋》之义,“王后无嗣,择立亲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决之卜筮。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按老规矩“扶立”新皇帝即位,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他劝窦武“宜辞大赏,以全身名。”同时还提出几条加强朝政、“强干弱枝”的建议。卢植的献书谏劝虽然没有被窦武采纳,然而,他的政治才干因此却得到人们的重视,一时他的名声大噪,州郡官府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后来,他接受征聘,当了博士。
熹平四年(175年),九江地方遭受天灾、社会动乱,朝廷以卢植“才兼文武”,让他出任九江太守。卢植不负众望,到任后宽政恤民,很快稳定了社会秩序,得到了当地人士的宾服。不久,卢植因病辞官。可是,后来南方社会形势不稳,因他任九江太守时的政绩卓著,又派他去庐江作太守。
一年后,卢植从庐江调回朝廷,先任议郎,又任侍中,后任尚书。他身居朝廷内外,对朝政的利弊得失有清醒的认识。光和元年(178年),他借日食这一自然现象,针对当时的腐败政治,上书陈述八事,建议皇帝举用贤良、量才委任;防治疾病,保民健康;减免赋税、安定民心;修礼、尊尧,御下、散利等。在当时积重难返的腐败环境下,卢植的从政实践和政治主张,虽得到人们的赞赏,却难以推行开来。
不寻常的军政生涯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贪贿之风盛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了黄巾起义。朝廷任卢植为北中郎将,与皇甫嵩等人去镇压黄巾起义军。经过几番战斗,卢植率官军把张角率领的一支义军围困在广宗(今河北威县)。官军在城外筑围凿堑,造做云梯,很快就要攻破广宗。这时,汉灵帝派遣小黄门左丰前来观战。有人告诉卢植,说左丰贪婪,应送些财宝给他,否则,他回到皇帝身旁会无事生非。卢植一向清廉,不肯送礼行贿。果然左丰回朝就诬告卢植,激怒了皇帝,命把卢植押进槛车,定了个“减死罪一等”。黄巾起义失败后,皇甫嵩等人为卢植辩冤,朝廷才恢复了卢植的尚书官职。
汉灵帝死后,何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专断朝政。为铲除弄权的宦官十常侍,何进召并州牧董卓进京。董卓率兵至洛阳后,为凌虐君臣,把持朝政,召集文武百官在崇德殿“商议”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为帝。群臣慑于董卓的淫威,都唯唯诺诺,不敢反对。独有卢植为了朝廷的权威和社会的稳定,正气凛然,与董卓面对面地抗争。他讲了古人伊尹、霍光废立帝王之事后,质问董卓:“你只是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尹)霍(光)之大才,怎能强行废立?”董卓恼羞成怒,拔剑要杀卢植。卢植面无惧色。议郎彭伯劝慰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威望很高,把他杀了,恐怕天下人不服。蔡邕也为卢植讲情,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清代学者朱筠赋诗赞扬卢植:扶风经学授康成,别有卢君得更精。弟子终能蜀国主,先生早与董卓争……
不寻常的墓葬坟茔
卢植临终前嘱咐儿子们,他死后只用布单裹体、土穴埋葬、不用棺椁,一切从简。他的儿子遵其遗嘱将他葬在涿州城东卢家泺附近。
才兼文武的卢植生前曾校定《五经》、补续《汉记》,并著有《尚书章句》、《礼记解诂》,还写过数篇诔、表、记等文章。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理念及建树,首先得到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赞扬,《后汉书》中称他既是大儒又是名将。曹操评价他“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卢植的墓葬虽很简陋,但是,一千八百年来,后人仰慕他的品德才干,时常有寻访其墓者。曹操曾遣丞掾为其扫墓,郦道元把它写入不朽的典籍《水经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卢植的为政理念和品德才干越来越受推崇,他的名望不断增高,后来乃至配享于孔庙,名列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之中。然而,其墓却始终以“颓然一土丘”的状况任人凭吊。
近年来,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卢植墓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庚辰年五月,在“世界卢氏源流研究会”上,与会的海内外卢氏代表(含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一致确认:涿州(古范阳)是“范阳卢氏”的祖根之地,并在大会文件中决定“设立范阳世界卢氏文化交流场。”随后,涿州“市府以浓血亲情披心乎卢公苗裔”,民众“奉景慕之诚,献力于文物保护”(《卢植墓碑记》),乃共筹资金,由“范阳卢氏联谊会”主持重修卢植墓。壬午年十一月,在竣工后的卢植墓前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派代表参加,卢泰愚在书面讲话中对他的1800年前的“直系祖先卢植墓地的圣域化”表示衷心的感谢。50余位来自国内14个省(市)的卢氏宗亲和30多位来自韩国等海外的卢氏宗亲进行了庄重的祭祖活动。次日,召开了“纪念卢植诞辰1881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如今的卢植墓,松柏吐新绿,鲜花散幽香,亭榭映碧水,碑铭纪辉煌,肃穆典雅,已是拒马河畔一处品位颇高的人文景观。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是国人还是“老外”,人们来到卢植墓前,常常陷入沉思、流连忘返——古人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然而,范阳卢氏却能百代不衰。为什么?或许对先贤卢植一生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对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的民族基质,需要细细地品味……
本文资料来源:清风无影_新浪博客
本平台为开放性卢氏文化中心,凡是有关卢姓的任何新闻、图片、文章、成果、家族信息都可来文投稿,不拘于任何内容、形式、学术观点。
投稿邮箱:lutong001@sohu.com
入群或微信联系可微信搜13611051910
并请注明原创(作者)或来源
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北京卢氏宗亲组织]
请长按二维码图片,选“识别图中二维码”后,添加关注
卢桐楷书三百幅
作者: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