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12 17:37:45   全部文章   0/225

彭家驹博物馆奇妙夜那些古怪青铜器皿到底是干啥用的?-浮云君侃史

彭家驹博物馆奇妙夜那些古怪青铜器皿到底是干啥用的?-浮云君侃史

彭家驹
带娃去博物馆参观,成为很多父母周末首选,一个是可以免费接收传统历史文化的教育,另一个开阔孩子眼界,而且博物馆教育在国外也是被鼓励的一种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又苦于历史知识不足,不能给孩子讲解,特别是青铜器展馆那么精美,到处确是生僻字“火星文”不知做啥用,浮云君抽时间整理一些我们在博物馆经常见青铜器器皿名称和作用,一起分享给大家,这样你也可以昂首挺胸,给孩子讲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底干啥用的。
匜 yí
匜,先秦时代一种礼器,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
流行于西周末期,春秋战国时期,用青铜打造,到汉代以后又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
造型口部有引流槽,圆腹,下面有四足,为了仿动物形象,上面刻有精美花纹,后有把手(鋬)。
先秦时代人对礼制很重视,在祭祀、婚典过程中都会用“沃盥之礼”,用侍者用匜器为宾客浇水洗手洗脸,表示对君主尊重。
侍者用手捧着匜,为宾客盥洗,下面用盘来接水,宾客洗手后,要用毛巾擦干手上水,然后将布还给侍者,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在当时崇尚“礼制”先秦时代,如果做不好可能就会引起一场战争。
《左转.晋公子重耳之亡》记载“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
晋国公子重耳,娶了秦穆公女儿文赢,文赢用匜器给重耳盥洗时,重耳还没等毛巾递来,就随便把手甩干,他随便的态度让文赢非常生气,大骂:“秦、晋本是对等的国家,你为何这样瞧不起我?”重耳觉得她这话的含意是意指他瞧不起文赢,瞧不起文赢,就是瞧不起秦穆公,心里畏惧,于是脱去上衣,向她请罪,可见春秋战国时期,“沃盥之礼”重要性。

亻朕(yìng)匜西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1975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

齐侯匜 西周 上海博物馆鬲 lì
鬲是古代煮饭用的炊器,其形状一般为圆口外延,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下面点火用来炊煮加热食物,从挖掘出土文物中,有陶制鬲和青铜鬲俩种材质。
陶鬲是新石器时代,就有出现,证明我们祖先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形成以谷物为主食的饮食习惯,甚至更早,中国人已经开始种植黍、粟等谷物来食用,这和炎帝神农氏,神农尝本草,生活时代基本一致。
到商代时期出现青铜鬲,一直到春秋时代,鬲做为日常煮饭工具流行于当时社会日常生活中,《孔子家语·致思》记载:“ 鲁有俭啬者,瓦鬲煮食。”可见在孔子生活春秋时代,鲁国就用鬲来煮食物吃。
陶鬲可以煮水,也可以煮肉,煮米粥,但不适于蒸米饭,为了蒸米饭,必须要炊具底部贮水,而且要把食物架于水面之上,利用蒸汽把食物蒸熟,于是先人们就发明了陶甑(zèng)。后来甑、鬲用青铜铸成一体,叫做甗(yǎn),蒸多种食物的炊具出现了,人们可以享受蒸米饭糯软口感。
在后来锅台出现,鬲三足也逐渐失去了支撑的作用,逐渐鬲也演化成了普通的大锅,也就是项羽“破釜沉舟”中的釜。


甑 zèng
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不做单独使用,造型上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下面镂空,实际就是箅子连个锅,主要与鬲同时使用,目的用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
“堕甑不顾”是一句很有名成语大致意思是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东汉末年,山东巨鹿人孟敏客居太原,有一次他背着甑掉地打破了,他连头都没抬就走了,正好被东汉末年名士郭宗林看到,便前去询问,为何不拾起来,孟敏说破了就破了 拾起来看他有什么用呢? 郭宗林觉得孟敏是个可造之材,劝孟敏去游学,果然三年后孟敏做了官。

錾刻凤鸟龙纹铜釜甑
甗 yǎn
是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它有两部分组成,下半部是鬲,用来煮水,上半部是甑zèng,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可以当笼屉来用,放置食物,下面蒸汽可以将食物蒸熟。
甗出现是一场烹饪技术变革,以前人们只会煮食,现在蒸熟会有更好的舌尖上体验,甗在东汉时,逐渐消亡。

戉箙父癸甗商代晚期

甗簋guǐ
我们用鬲煮饭,用甗蒸饭,蒸煮后的饭,我们如何来把它放到饭桌呢?,终究不会把大锅也拿上来直接食用,我们要感叹中国人的聪明和讲究,用青铜器打造簋这种器皿来盛放食物。
簋不但是古代先秦时代出现,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是很重要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周时期,而且簋造型精美,被后来中国人称赞,是青铜器时代重要代表之一。
北京在东直门有著名小吃一条街“簋街”,沈阳皇姑区黄浦江街 也有一条“簋街”,乍听起来以为是“鬼街”,很多人摸不到头脑,当我们真了解到中国古代饮食器皿,才知道原来簋是器皿,用来盛放食物,才理解“簋街”就是小吃一条街。

簋簠 fǔ
我们说了簋再说说它的好兄弟簠,古代有一句成语“簋簠不饰”,表示对做官不廉洁者一种婉转批评,选自《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簋簠不饰‘’。
簠和簋都是古代祭祀和宴席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中记载:"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形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两个合为一体,分是两个器皿。
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年春秋初年,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簠斝 jiǎ
斝是用于温酒和盛酒器皿,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来,在西周时期被用作重要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耳(鋬),在口上有两柱,口圆像个喇叭。
传说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商汤御用的酒杯,诸侯只能使用牛角来做杯子,斝器口两个小立柱,现代人饮酒觉得这种装饰很不方便,但是一直被学者们做为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是挂滤网的,因为米酒里面杂质多,可以通过滤网把酒过滤出来,也有学者认为两个立柱是为了温酒提酒方便,更有人认为这两个立柱是商图腾文化“玄鸟”象征,但是各抒己见,最后这两个立柱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还是么有定论。

商代中期斝觚gū
在玻璃器皿没有出现之前,民间饮酒并没有什么特殊讲究,多是陶土做的碗杯子,而贵族、士大夫精英阶层饮酒,必须要器型美观,如果器形不美,直接影响到品酒心情,不管酒如何,喝酒的器具必须要上档次。
觚是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它器型精美,喇叭口,细腰,也用作礼器,觚酒是贵族精英阶层们权利身份象征,觚初现于河南二里头文化,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但是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

商觚鬶 guī
鬶与鬲相,也有三只空心的足 ,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清代经学家段玉裁给出注释:“有柄可持,有喙可写物。”
鬶兼有鬲炊具作用,还可以饮用用的陶制器具,但是与鬲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流”,也称作“喙”,有三足。《说文·鬲部》:“鬶,三足釜也。有柄喙”,主要用于炖煮羹汤镬还可以温酒,做好后作为餐具直接端上宴席。

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鬶

新石器时代狗形鬶山东郊县三里河出土盨 xǔ
盨是中国在古代先秦时期,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盨也是用来盛黍、稷的重要礼器,从簋这个盛食器具演化而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

西周伯梁其盨出土于陕西扶风任家村觯 zhì
觯是族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它与尊、斝、觚最大区别在于,古人喝酒开始用带盖的酒杯,这种酒杯都是青铜制,与尊比起来较小,带盖。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山妇觯 商代晚期饮酒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卣yǒu
卣,是一种器皿,属于古代饮酒器。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当时用来装酒用。所以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华美异常,大多卣都带提手。

凤纹卣上海博物馆收藏盉 hé
盉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夏文化),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

邓共盉山东昌邑博物馆镇馆之宝罍 léi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商代兽耳衔环罍瓿 bù
瓿,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亦用于盛酱。

青瓷 瓿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爵 jué
爵是我们在电视剧里最常见的古人饮酒器,但是事实古人是用爵来饮酒吗?
爵与斝相似,但是它两边都有溜槽,上面有立柱,而斝没有溜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爵,礼器也,象雀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
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现代学者多认为爵是用来祭祀,或者温酒用,但是饮酒应该不会用爵,实在是不方便,
所以电视剧里经常帝王将相用爵来饮酒,实际是误导大家。
另外爵也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爵尊 zūn
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

四羊方尊收藏国家历史博物馆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
欢迎关注浮云君侃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