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12 01:42:38   全部文章   0/267

彭家驹博物馆之旅—专家观点集锦-发现and生活

彭家驹博物馆之旅—专家观点集锦-发现and生活

彭家驹


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还记得6月29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的“初.蕴--发现生活博物馆之旅”课程分享会吗?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带来精彩观点还犹记在心,在场教师无不被内容深深吸引,时不时响起掌声与笑声。
博物馆课程的意义
浙江大学刘力教授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在这样的课程中,我们一定要站在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这种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真正的道德教育应当是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2009年俄罗斯出台了一个关于公民精神道德教育及设想的一个实施意见。俄罗斯的前身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后来被属于激进的改革者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政治理念和市场模式。在本世纪初,俄罗斯发觉整个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都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在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俄罗斯人从小就向往西方的生活,信奉西方的价值理念,他们越来越不爱自己的祖国。俄罗斯的领导人觉得真正的道德教育不只是养成孩子基本的文明习惯行为准则,应当是弘扬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所以他们出台了这个意见之后做了两点要求,第一,今后再树立道德典范,首先要以俄罗斯民族的道德典范为主。第二,要求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回到今天的博物馆之旅课程,大家会想起走在丝绸之路上有多少可歌可泣,可供我们孩子学习和效仿的典范,这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博物馆课程是一个对伟大民族复兴极有价值的一种尝试
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特别提出关于实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意见。教育部也专门制定了完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纲要。我们浙江省教育厅在深化课程改革中也特别提出要能够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法制教育。“发现生活”的背后,是发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发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认同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两个100年的伟大目标,我们在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相信这样的博物馆课程,它的意义绝不可低估!
“博物馆课程让我们可喜地看到了教育正在回归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原点,也回归到了传统文化的原点。”
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教授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博物馆课程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让他们有发现的喜悦,有发现的快乐,还有发现的成就感,他们在用很长的时间去体会传统的文化。在发现的过程中,怎么去引导孩子,怎么去设计情境,怎么去提升孩子的认识,这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职责。道理不是讲的越明白越好,而是要自己感悟到,我们的课程在紧紧贴近孩子的社会生活。
教育是需要超越智慧的
要培养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要有情怀,不是唱高调。孩子尝试在错误中不断的成长,老师是容许孩子犯错误的。教育是一次播种,不能马上看到成长的结果,要等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个孩子小时候受了这么好的幼儿园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如果是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基本的文明素养,对未来充满想法,还有社会责任和担当,那么一定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博士

“博物馆课程发生了从传统的结构教学到项目活动的变革。”
幼儿的学习场景从封闭的教室走入社会的真实场馆。课程观从知识本位角度变为人本位角度,从关注知识。文本。教材和跑道到关注环境、资源、活动和奔跑的过程。学习方式从接受式的集体学习改变为探究式的小组互动学习。
“这是一种打破围墙的教育。”
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春晓
第一层是有形的围墙,是把我们的孩子包围起来的实体围墙,他隐喻儿童是在过度保护的环境中,品尝着成人熬的过烂的营养,这样的成长是弱不禁风的,填鸭式的。今天,市府幼儿园让我们看到了她们勇敢地越过围墙,连续一学期的课程需要勇气、需要决心,需要强烈的对事业的探索和追求才会有的。
第二层是无形的围墙,是成人固有的思维,是对传统的儿童观、学习观、教育观的颠覆和打破。博物馆课程中教育者强调儿童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来认识外部世界的;注重儿童学习中社会、情感、认知紧密相关、相互整合;承认儿童是有能力的、强大的个体,认为他们不是文化的复制者和接收者,而是知识、身份、文化的共同建构者。这样的理念拓展了学前教育的边界,让教育从知识传授和灌输,走向了关照儿童生命体验的过程。
第三层是社会的围墙。很多人会觉得学前教育和我有关系吗?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情吧?博物馆课程通过孩子们的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学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这也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博物馆课程蕴含文化
浙江省关工委主任张绪培

“文化是语言文字,是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
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的解释得更深层,他说文化是一种集体人格,是无意识当中表现出来的习惯,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每个民族应该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使我们这个民族繁衍几千年依然有这么勃勃生机的最核心的东西。
“博物馆课程做到了让文化蕴含其中。”
杭州市教科所原所长施光明
我在想幼儿园把孩子带到博物馆,想给他们什么,我想这是一种“初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育缺少文化,我们的学校没有在育人为本,而今天市府机关幼儿园做到了让文化蕴含其中。
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博士

“儿童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到文化的参与者、体验者与创造者。”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博物馆是历史的沉淀,是人类智慧的积累,是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文化性格的地方,是传承与发展并举的地方。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博物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积淀与展现场所,是传承与发展的活教材。

博物馆课程给孩子以文化浸润
浙江省关工委主任张绪培

“教育很重要的是在人身上产生影响。”
幼儿园的文化浸润首先是让孩子亲近,亲近本身就是教育,把孩子带到博物馆跟祖先亲近,知道他们干了些什么,知道他们干的东西在当时是了不起的。第二就是让他们发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比如茶叶丝绸,是中国老底子国民经济的支柱。
“把孩子带进博物馆最大的价值是让孩子从具象的物品中描绘出人与人的关系。”
杭州市教科所原所长施光明
去年袁振国先生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说要把学校建设成有文化的场所,怎么样使幼儿和文化两者之间发生关系呢?这里面必须探讨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文化是具象的,而博物馆恰恰是一个收集了大量巨象文化的场所,其二是让孩子跟文化相连接。看到丝绸之路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丝绸,想到的是行走在沙漠上的人,想到的是大漠孤烟直。
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博士

“这是从一种语言到一百种语言的变革。”
教育总是以科技理性去规范孩子,泯灭了孩子的想象和创造。我们要给予孩子完整的感受,恢复他们的快乐、富有个性的童年生活,使他们积极参与自我的发展和建构。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
浙江省关工委主任张绪培

家庭教育,最需要关注四件事情
第一个是亲子,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只有让孩子觉得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他跟你才会无话不说,才会有教育产生。
第二个是孩子的习惯,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主要不是教他,而是他的习惯培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思维习惯,注意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这个够他一辈子用。
第三个是孩子的性格,按照中国文化讲起来,有柔性的德和硬性的德。柔性就是仁义道德,从小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博爱,才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按照孔子讲法,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硬性的德就是要有担当,不是靠讲出来的,你必须给他担当的机会,要让孩子参与你们家庭生活里面。
第四个是家长要帮助孩子,不是代替他完成。家长的任务是观察等待,对于孩子真的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是正当的健康的,应该全力支持他。把家庭教育这四个任务承担好了,就是一个好家长。
新教改背景下构建课程育人
“我们要营造个性化的班级土壤。正视差异和尊重差异的态度,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和空间,有效沟通交流做好个别教育。”
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教授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的教育策略变革
把老师告诉学生的话变成学生自己的真实体验。把老师要灌输的观念变成学生自己悟出的道理。把老师反复的要求变成学生自己自觉的习惯。
生活化、大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夏令营:为祖国壮美的河山而感到骄傲。
参观博物馆: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而倍感荣耀。
国旗下讲话:为成为祖国的一份子而骄傲自豪。
浙江师范大学甘剑梅副教授

“博物馆课程帮助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社会能力是儿童适应并超越社会生活与环境挑战的能力。”
社会能力包括良好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关爱他人与环境,能做出负责任的决策,能建设性地处理冲突及挑战性状况和能做出道德的选择与行动。
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关键经验
给幼儿榜样和典范,让他自己去模仿;给幼儿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幼儿困难和机会,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幼儿冲突和对手,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幼儿问题和困惑,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幼儿权利和责任,让他自己去选择。幼儿的自我中心是一种自然,也是一种必要的发展过程。做为大人的我们应适度的尊重、接纳并适度地满足幼儿的自我中心;支持成长中儿童的发展方向,引导他们“合宜”的自我表达,并等待他们的成熟。在与环境及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要适应已有环境与文化,还要促进已有环境与文化的更新与发展。在规则与品格学习方面要培养集体生活、公共生活规则,游戏学习规则和品格信念。
幼儿社会能力养成的学习支持
幼儿的社会学习特点是因为爱和喜欢而跟随模仿,为了适应生存而学习,探究与好奇的内驱力。他们的学习方式是无意模仿和实践体验。学习过程长期反复,不断的尝试练习。支持幼儿社会学习的本质性要素是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生活氛围,建构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呈现值得模仿的榜样,滋养孩子基础感官。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一个集中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能。儿童文化素养的养成需要所有建设者共同的努力。非常感谢专家们对于博物馆之旅背后的民族念想和教育思想的辨析,对于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视,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的一种关注!
编辑:朱玲
制作:柴超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