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12 01:42:11   全部文章   0/277

彭家驹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融润文化

彭家驹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融润文化

彭家驹
大英博物馆中的大维德瓷器展柜

宋代哥窑双耳尊
?

元代青花大维德瓶

宋代耀州窑青釉提梁倒注壶

唐代越窑青釉八棱瓶

宋代定窑白釉孩儿瓷枕

元代蓝釉白龙纹盘

清代矾红彩莲纹藏草瓶(甘露瓶)


粉彩葡萄纹方瓶
五彩瓷器产生于北宋晚期,产地只留下汉语拼音hong,jiang.的实据线索。在对汝窑进行改进时,成功地在卵白色汝窑上创烧了五彩。描金汝窑五彩,印花汝窑五彩,贴花汝窑五彩,汝窑刻花、划花五彩,汝窑素五彩,它的简称是历史上著名的【宋五彩】,也称之为【汝窑五彩】。从诸多器物上看,它的技法已相当成熟,更是制瓷业历史上巅峰时期的正统的代表瓷。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以釉上彩的装饰方法。它的存世器物珍稀。
明代洪武年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御窑厂平时有饶州府的官吏管理,每逢大量烧造时,朝廷便派宦官至景德镇督陶。御窑厂烧造的陶瓷数量很大,不惜人力、物力,追求“至精至美之瓷”。
景德镇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这是形成瓷业中心的重要因素。景德镇四面环山,从祁门的大洪山向西贯穿江西的昌江流经景德镇。距下游的波阳(曾名鄱阳)90公里。在景德镇附近有东河、南河与西河三条支流。东河源于浮梁东乡的东源山,仝长60公里,流经出产瓷原料和燃料的瑶里、界首、高砂、王港、鹅湖等地,于浮梁旧城注入昌江。南河发源于婺源西南山中,全长45公里,流经盛产瓷土原料和燃料的浮梁南乡之程村、东流、湘河、湖田等地。西河发源于安徽至德县,全长约50公里,经浮梁北乡的祁门、港口、大洲、三龙等瓷料和燃料产地。昌江各支流流经的地方,多为陶瓷原料和燃料产地,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瓷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燃料供给和陶瓷产品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这可以说是“地利”。
“天时”是指明代全国几大著名的瓷窑,均出现衰落的趋势,尽管还有不少地区在生产各类陶瓷,但无论从产品的质量还是数量以及产品的多样性方面,均无法和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釉上彩绘瓷媲美。如浙江龙泉窑仍继续烧造青瓷,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器虽然仍为人们所钟爱,但在陶瓷的胎釉和制作工艺方面却无法和景德镇的瓷器相抗衡。至明代中期,景德镇的瓷器几乎占据了当时全国的大多数市场。大量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景德镇陶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繁荣的瓷器生产中心。
所谓“人和”,是指由于明代全国许多名窑逐渐衰落和北方的战乱以及各种原因,各地身怀技艺的制瓷工匠汇集景德镇;外来人才和当地工匠的融合,迅速地推动了景德镇制瓷技艺的新发展,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局面。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构筑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基础。

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
清 雍正(公元1723-1735年)高21.5厘米 口径3.5厘米 珐琅彩瓷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于康熙末期创烧的,彩料从法国进口,雍正六年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炼出了国产珐琅彩料。借鉴其他美术门类,将诗、书、画、印入瓷 ,烧造出最具艺术性的雍正珐琅彩。
珐琅彩瓷的制作是在两地进行:所用素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进呈;炼制彩料,绘画题诗及烧造是在清宫造办处进行。一般由宫廷画院画家绘画稿本,名书法家题写诗句,然后皇帝亲自审核画稿,名师良匠负责烧彩。雍正时珐琅彩瓷器上所绘翎毛花卉、山水人物,与清宫廷画风一脉相承。珐琅彩瓷是纯粹的艺术欣赏品,体现出浓郁的皇族气息。

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
唐代(618~907年)制作。尺寸:高30.4厘米,口径6.5厘米。河南陕县刘家渠出土,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宋代白釉圆托五兽足熏炉

官窑贯耳青瓷瓶
出自南宋(1127~1279年)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宋室南渡临安(今杭州)后,先后在修内司和郊坛下设官窑,以供朝廷所需,分别称为修内司官窑、郊坛官窑。两个窑址分别在今杭州市凤凰山下的老虎洞和乌龟山找到。器型多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修内司官窑是宋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其官窑的特点是胎细釉润、色青带粉红、釉有深浅之分,有蟹爪纹开片和紫口铁足特征。这件南宋官窑贯耳瓶即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端庄典雅,胎薄体轻,釉质肥厚光润如玉,开片如“蟹爪纹”。口沿及棱角处因釉较薄而露出胎色。南宋官窑代表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宋代官窑圆洗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诗曰:“修内遗来六百年, 喜他脆器尚完全。况非髻垦不入市, 却足清真可设筵。讵必古时无碗制, 由来君道重盂圆。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宋代哥窑烧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高14.2cm,口径2.2cm,足径5.4cm。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上宽下窄。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米色纹片,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纹。 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宋代汝窑青釉盘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釉色为莹润的天青色,素雅清丽,底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为当时宫廷中的陈设用瓷。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其烧造时间不长,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造了20年。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宋代定窑白釉龙首莲纹净瓶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由河北定州博物馆藏。净瓶为佛教徒使用器物。仿佛塔造型,腹部饰仰覆莲瓣纹,颈中部附一相轮状圆盘,器身一侧塑龙首流口,其造型非常少见。净瓶属于佛教僧侣出行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供饮水或净手之器,后也成为佛前供奉之物。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唐代的邢窑之后兴起的一大白瓷窑系。自唐代始创历经五代、宋、金四朝盛极而衰,一直以烧造白瓷为主。定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确当之无愧。窑址位于今河北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

繁昌窑仙人吹笙壶
北宋时期烧制,1965年宿松东郊北宋天圣三年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馆藏。这是一件宋代繁昌窑青白釉瓷酒壶,为仙人吹笙造型,取材于王子乔吹笙凤鸣神话故事。王子乔为春秋时期周灵王之子,擅长吹笙,每当他吹笙学鸟鸣时,便会有凤鸟从天而降,随其笙鸣起舞。繁昌窑址在今安徽繁昌县,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此壶制作精致,构思新颖,保存完税,造型非常独特,展现了古人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有情趣,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宋代青白瓷酒壶、温碗
安徽宿县元祐二年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制瓷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宋代人们改变了前代惯用铜器和漆器的习尚。这套青白瓷酒壶、温碗是宋代最常见的酒具,由温碗和酒壶配套组成,在当时称为注碗、注子。淡雅的色彩、简洁的刻画又透露了宋人的儒雅心境。由于碗内的热水可随时更换,因此使用这套酒器可以达到时刻保温的目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宋人对饮酒的嗜好以及其中的诸多讲究之处。
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瓷器。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镇窑、南丰白舍窑、吉安永和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 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宋代青白釉镂空香熏
青白釉镂空香熏系宋代(960~1279年)制作。尺寸:高14 厘米,口径12.7厘米。1995年南京江浦星甸出土,由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宋人熏香有颇多讲究,除居室用香炉外,还有用于熏衣被的“卧褥香炉”,“绣床渐满,香球无数”,在家时可置于衣被中,出行则携于袖中。宋时皇室宗族入内时,妇女袖中常自持两个小香球。北宋刘敞作有《戏作青瓷香球歌》,可见瓷质香球是人们常用之物。南宋有诗曰:“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球。”此香炉晶莹温润的釉色、熏盖的镂雕缠枝牡丹造型配上优雅的清香,无不突显宋人的清新脱俗。镂空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指在陶坯体上透雕花纹。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已有透雕圆孔为饰,山东大汶口出土的薄胎黑陶把杯,把柄上就有多种镂空纹饰。汉代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薰都有透雕纹饰;宋以后镂空装饰日益发展;清乾隆(1736-1795)时烧成镂空转心、转颈及镂空套瓶等作品,使这类工艺达到顶峰。

元代琉璃三彩镂空龙凤纹熏炉
出土于西城区黄寺汽车修理厂元大都遗址,现藏于首都博物馆。通高37厘米,口径22厘米。炉顶为博山形制,在嶙峋的山石之间盘绕一龙,炉有两直耳。炉腹圆鼓镂空,有透雕凤纹饰,炉腹下承三兽形足。该炉为琉璃三彩器,色彩斑斓绚丽,艺术感染力较强。玻璃制品因其本身的透明度、光泽度或者用料和制作方法不同而有多种名称,琉璃即其名称之一。琉璃较一般意义上的玻璃而言,透明度略低。元代琉璃业较为发达,尤以建筑琉璃饰件为甚。

元代均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
均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元大都遗址发掘高潮中出土的一件珍品,西城区新街口后桃园元代居住遗址出土。瓶身虎头上的“王”字仍清晰可见,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元代钧瓷在造型上继承和发展着金代钧瓷的风格, 以粗犷豪放的风格为神韵, 排斥秀巧规整的风尚,最为突出的地方表现在作品尺寸。 在唐宋时代, 钧瓷赋予了王者风范, 故讲究大小方圆的制作模式, 尤以宋代钧官窑有着严格的限制, 大不过“九五之尊”, 也就是限制在一尺之内。 而元钧不但超过了一尺, 而且还有二尺以上的作品, 双耳连座瓶将近64厘米。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现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很久以来,人们只是在文字记载上知道了秘色瓷,但何为秘色瓷,具有什么特点,都不是很清楚。一九八七年四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发现了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秘色瓷”。

青花釉里红堆贴四灵塔盖罐
元代至元四年(1338年)制作。高22.5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6.6厘米。1974年江西景德出土,江西省博物馆收藏。这件罐盖为随葬明器,作喇嘛塔状。塔内有一坐佛,塔下贴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四灵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之神,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吉祥物。该罐肩部有款“刘大使宅凌氏用”、“大元至元戊寅(1338年)元月壬寅吉置”,是迄今所见惟一有纪年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元代景德镇瓷窑创烧了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揭开了中国瓷史崭新灿烂的一页,也是我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它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釉里红对窑室环境要求严格,比青花更难烧成,因而产量很低,传世作品极为少见。

明代甜白釉暗花梅瓶
明代永乐(1403~1424年)制作。故宫博物院收藏。甜白釉暗花瓷梅瓶 最早也是盛酒的器皿。甜白釉器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贵。甜白瓷胎体极薄,明人诗句赞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尤言其轻、薄、透,由此可见其工艺制作难度极高,属于御用瓷器。

明代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明代宣德(1426~1435年)时期制作,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青花瓷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已达到了最高峰,成为中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矾红地黄龙纹瓷罐
明代嘉靖(1522~1566年)年制作。江西省景德镇陶瓷馆收藏。此罐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以低温矾红为底色,以黄釉填充云龙海水图,以料绘线条轮廓,底有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是以三氧化二铁悬浊体着色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和红彩。红釉和红彩以青矾为原料,经煅烧、漂洗制得生矾,故称矾红。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
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色。嘉靖、万历时期的景德镇御器厂除了生产青花五彩器之外,还大量烧制各种色地的彩瓷和金彩器。

明代五彩八仙祝寿梅瓶
明 万历(1573~1620年)年制作。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五彩器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为明代之冠,其特点是着色浓艳,花纹繁密。这件五彩器是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结合,外底署红绿彩花押款。
斗彩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同施一器,组成画面的。与一般青花五彩不同的是,斗彩必须先以青花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线,或先以青花画出部分纹样,再在轮廓线内填上色彩;或以彩料补足青花留下的其余纹样。这样,一幅完整的画面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争奇斗艳的局面,因此称斗彩。斗彩是瓷中精品。万历时五彩瓷烧造器物较多,色彩鲜艳,享誉海内外,是藏家珍爱的名品,
万历官窑五彩瓷烧造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不多。多见于小件,大件器物罕。器形多样,有盘、碗、洗、罐、瓶、尊、各式盒(圆、方、六角、银锭等)花觚、笔杆等。图案纹饰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鱼藻等画片。万历官窑五彩小件器物的胎体精致细密,大器胎体厚重,釉面光泽肥润,微微泛青。多采用开光和镂空工艺,别具一格
清康熙朝仿有多种万历五彩器物,款识文字具有康熙朝的韵味,所仿万历三彩盘,款字皆用紫色。清末民初大量仿制明万历五彩瓷器,此类器物胎粗质轻,青花色调蓝亮,釉面火光太足。近代日本所仿烧的万历五彩,胎体透明,青花及彩色过于明艳;其仿万历款识却可以乱真,书体、色调以及釉面等,与万历器物几乎一样。

宋代钧窑海棠式花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种考究的花盆由官窑为宫中专门制作,底刻有楷书“重华宫”、“金昭玉翠用”,以及“四”字。钧窑位于今河南禹县,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釉色以月白、天青、天蓝色为基调,因釉料中含氧化铜,烧成后可于青蓝中呈现紫红及其他千变万化的“窑变”釉色。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历史最早, 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清代乾隆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乾隆八年,督陶官唐英和其助手共同研制成夹层玲珑瓶九种,呈献给乾隆皇帝,套瓶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件套瓶内为青花瓶,外为粉彩,腹部雕刻六组镂空花果纹,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套瓶成型工艺非常繁复,需多次上釉多次入窑烧制而成,烧制成功极为不易。这件系首都博物馆花了两千多万购回,另有一件藏于台湾鸿喜美术馆。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其作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烧烤而成。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直到现代,景德镇的许多瓷厂仍继续生产。

粉彩观音菩萨像
清代乾隆(1736~1795年)年制,首博博物馆收藏。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像
青白釉俗称:“影青釉”,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时期,景德镇陶瓷工匠在当地白瓷生产的基础上,成功地烧制了色质如玉的青白釉瓷器。景德镇的这一项成功发明,很快影响到当时的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相续出现了一批烧制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窑系。

青花釉里红龙纹背壶
清代乾隆(1736~1795年)年制作。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此物为受西亚文化影响而出现的器形。此式瓶始见于明洪武御窑器,盛行于永乐、宣德两朝,时称抱月瓶,至明末不复出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有仿制品或略加变化,据《清档记载》,此壶已改称“马挂瓶”,为皇亲国戚骑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用具。通体以青花绘朵云与海水江崖为衬,以釉里红绘正面龙戏珠纹为主。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这是乾隆时景德镇督窑官唐英奉旨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传旨中特别要求“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
宋代是中国瓷器第一个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对比明清时期华丽的珐琅彩,宋瓷以优雅的单色釉著称,被不少瓷器爱好者们奉为中华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宋代各地烧瓷名窑迭出,官窑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在河南禹州神垕镇建立钧瓷官窑,专门为皇宫烧造花盆、盆奁等陈设贡瓷。在他的主持下,钧瓷表面烧制出异常奇丽、变幻无常的线条,由于后人难以仿制,故有“钧瓷无双”之说。
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其精美绝伦,遂以“景德镇”之名久久风行。随着宋室的南渡,北方许多著名窑场能工巧匠纷纷赶赴景德镇,带来了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迅速发展。宋代,景德镇因出产“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闻名于世,并通过泉州、广州两大商港通达海外,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名牌货。据说,荷兰、葡萄牙商人最早将瓷器贩运到欧洲时,瓷的卖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据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最远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地。


大英博物馆本馆藏的宋瓷汝窑

元青花 四爱图梅瓶
与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墓编钟 并列 湖北省博物馆 四大镇馆之宝

著名的鸡缸杯与海马罐

明代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时,铜红釉的烧制达到成熟阶段,烧成了较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的祭红釉,色调深沉、不流釉、不脱釉,被称为“宣红”。宣德后,铜红釉一度衰落,清康熙时,才又仿宣德红釉烧制了著名的郎窑红、霁红等品种。
以色泽而论,宣德红釉有深、略深、浅、淡四种。深者色为黑红,犹如初凝的牛血,釉质肥厚,釉内气泡较多。略深者色艳丽,釉层略薄,亦有小气泡,并伴有隐约显露的细小血丝状与小斑点。浅者釉色分外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淡者呈现桃花般粉红色,俗称"桃花面";而且釉面不滑,无桔皮纹。
宣德的红釉器在口沿部位都有一处自然形成的一线白釉,俗称"灯草口";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的典型特征。

明代景泰青花抹红瑞兽纹大缸
青花抹红瓷器产生于明初宣德年间,因此一般称作宣德抹红瓷器。宣德抹红瓷器又称青花矾红彩,所谓抹红也就是矾红中较为细腻的一种。青花矾红彩是把釉下青花同釉上红彩(铁红)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经高温、低温两次烧成。常见图案为海水行龙或海兽,它的做法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绘海水,留出行龙或海兽纹的空白地,高温烧成后再在空白地上用矾红彩补齐图案,然后低温二次烧成。抹红瓷器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有此称。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但色泽清丽、温润。青花抹红器的制作是中国彩瓷创作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明代弘治白釉雕添绿龙纹盘
用绿彩描绘纹饰的器物是明代彩瓷中的一个特殊产品。成化时创烧,延至嘉靖。其装饰方法新颖,先将素坯刻好纹饰,留下施彩部分,其余均施满白釉,在窑中烧成白釉火石红纹器物,然后在火石红部分填上绿彩,再经一次烘烧而成,非常雅致。有的瓷书将这种做法称为“刻填”。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白釉绿彩器的外观基本相似,其外壁纹饰均为海水行龙纹,海水纹刻在白釉的下面,为暗花装饰,波浪滚滚的海水烘托出两条绿色的行龙,非常古朴典雅。主要造型为碗、盘,器底在青花双圈内楷书 6字朝代款。白釉绿龙是明中晚期流行的纹饰,其精致淡雅的色调在明朝瓷器中独树一帜,历来受藏家青睐。

明代弘治黄釉盘
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陕西铜川窑、安徽寿州窑等都烧造黄釉瓷器,但多不正。正色黄釉,还是汝窑所烧造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而后明代的黄釉又有了新的发展,始于宣德的浇黄,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明代各朝黄釉的釉色,首推弘治器最佳,其黄色娇嫩,如鸡油一般,釉面光亮,此时的釉色和釉面,较之成化那类泛白的淡黄釉显得深且厚,但比之后来正德的黄釉,则有浅淡适中。弘治黄釉超群出众,在陶瓷史上常把他作为明代黄釉的典型。
黄釉是官家的专用之色,明中叶曾禁止民间使用。在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中,明清两代的黄釉瓷器价格始终不菲,尤其是明代弘治年间的黄釉瓷器,既出于皇家御用,有存世量稀少,故而市场行情近年来日益走高,正以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和升值潜力开始逐渐受到藏家关注。

明代崇祯五彩人物纹碗
崇祯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从万历三十六年至崇祯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已经停止。社会动荡,战乱、天灾不断,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因朝廷腐败在万历朝已经停烧,以往人们大多认为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瓷业生产注定江河日下,但是大量纪年实物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崇祯年间生产的青花瓷器在工艺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对于清初青花艺术影响极大。
崇祯时,景德镇民窑瓷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天工开物》中所谓“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可见崇祯时期制瓷工艺分工之细。制瓷手工业的细化,使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产量和质量提高更快。这也是景德镇民窑制瓷业之所以能够在工艺、质量、装饰艺术等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个原因。此时,民窑瓷器一度取代占统治地位的官窑瓷器而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主流,有些瓷器在胎釉、青花发色等方面已具备了清代瓷器的某些特征,瓷器风格更为清新自然,在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

明代正德素三彩双螭耳瓶
明代正德素三彩的装饰技法以黄、绿、蓝、紫为主。其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的瓷坯上刻划出图案纹饰,不施釉,高温烧成素瓷,再在涩胎上以彩釉填绘早已刻划好的纹样,再经低温烧成。与唐三彩、宋三彩制作工艺相似,惟涩胎成瓷。素三彩釉色除黄、绿、紫外,尚有黑、白。因不用红色,故称素三彩。素三彩始于见于明代成化朝。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始于明代成化朝,正德时的最好,其釉面亮青肥腴,彩料细润,色泽浓艳厚实,纹饰洒脱自然。清代康熙年间最为盛行,对成化、正德两朝的三彩瓷工艺多有继承,还烧成了釉上墨地素三彩。

明代嘉靖青花婴戏纹高足碗

明代万历青花云龙纹葫芦瓶

明代崇祯青花花鸟纹花觚

清代顺治青花洗口云龙纹双耳尊

清代康熙黄釉碗
由于“黄”与“皇”谐音,故成为皇家至尊之色,惟皇帝才能使用

清代雍正黄釉莲花型盘

清代康熙黄地绿龙纹碗

清代道光黄地绿龙纹花式碟

清代康熙青花鹤鹿同春纹凤尾尊

清代康熙青花博古纹胆瓶
康熙皇帝8岁即位,16岁亲政,在长达61年的统治时期,对瓷器烧造所投入的心血,远远地超出明代君王,制作出一大批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青花瓷精品。
清代康熙御窑厂开始以督窑官吏的姓氏来称呼,著名的有臧窑和郎窑。1680年到1688年(康熙十九年到二十七年),清廷派遣工部郎中臧应选到景德镇御窑督造,此时御窑称为臧窑。《景德镇陶录》曰“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具备。”郎窑是指1705至1721年(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御窑时出产的瓷品。臧窑与郎窑都十分擅长仿制宣德、成化朝的青花瓷器。

清代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十二月花卉纹杯是清康熙时期皇宫中使用的酒杯

清代雍正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清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活跃,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雍正时期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雍正民窑青花瓷有高中低三档。民窑的高档瓷与官窑瓷比较接近,民窑中档瓷有相当一部分是出口的外销瓷,低档瓷主要是日用瓷。高档瓷中又包括三种类型的瓷器:仿古瓷,主要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的风格;具有康熙朝风格的瓷器,由于康熙朝瓷器生产时间长,影响大,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所以雍正早期青花沿袭康熙朝风格的较多;本朝风格瓷,雍正朝,上自皇帝下至督陶官对瓷器制作都有着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意识,这种意识对民窑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清代雍正青花龙纹罐
雍正款识多而杂。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官窑款有专人题写,因此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常见的官窑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三种题款。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早期款略带宋体字风格,横平竖直,横细竖粗。中后期的横竖粗细大体一致,字体极为工整漂亮,成为雍正楷书的自有风格。清代官窑篆书款大量出现是自雍正朝开始的。篆书款也有双行六字、三行六字、双行四字的。字体笔画粗细大体一致、工整漂亮。总体来看,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其次是六字篆书款和四字篆书款。四字楷书款少。一般大件琢器普遍是六字篆书款,中小件器物又多是写楷书款,个别也写篆书款。
仿明代款识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但也有仿明代器物写本朝官款,有的写仿款,有的不写款。另外比较特殊的是青花四联瓶,在每一个瓶底分写一字,加在一起正好是“雍正年制”四字款。青花六联瓶是在中间小瓶的足内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民窑“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篆书款皆有。字体明显不如官窑工整,笔力欠佳。仿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官窑款不少,但与真款相比形神皆相差甚远。花押款不仅在粗瓷上有,在细瓷上也大量出现。还有鼎、炉、灵芝、如意等实物款。
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与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清代乾隆青花八吉祥纹盍(准确的写法是禾加血盆)式壶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
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乾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清代乾隆斗彩番莲纹双耳瓶

清代雍正珐琅彩牡丹纹碗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具体说来,掐丝珐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工艺水平均明显下降。清代的景泰蓝工艺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乾隆时期制品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后的出品物也绝不逊色。
20世纪初叶,景泰蓝总体制作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做工细,质量好。

清代乾隆冬青釉描金银螭耳瓶
冬青釉是瓷器釉色名。青釉的一种。明永乐时所创。色泽较重,有宋元龙泉釉的效果,故又称“仿龙泉釉”。
描金是把金粉描绘在器物上的一种装饰。唐代已有,宋代常见,《格古要论》云:“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变脱。”定器实物确有金饰者。景德镇湖田窑也有素瓷描金的品种。描金的材料有两种,一是金粉,二是金水。清中期以前均系金粉为料,操作过程是先将金子磨碎,再与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使用时取出一部分,溶于适量的橡胶水内,然后掺入铅粉,金子与铅粉为十比一,使之描于瓷器表面,经低温烘烤而成。清中期后,金水被使用,用金水描绘纹饰,经彩烧后即成所需金彩,大大节约了工时,并缩小成本。

清代康熙豇豆红釉印盒

清代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豇豆红的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极少,历来是收藏家搜猎的目标。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其釉色红绿相间,呈现出桃花春浓般的奇趣,正如清人洪北江诗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传世的豇豆红以小件居多,如印盒、尊、柳叶瓶、菊瓣瓶等,其器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官窑款,主要是康熙宫廷所用的文房用具。雍正时虽有少量烧制,但釉色灰暗。雍正后已很难见到了。

清代雍正霁红釉玉壶春瓶
雍正时期的霁红瓷比康熙霁红瓷颜色更润泽、鲜艳。釉面有两种现象:一种釉面非常光润平净,还有一种具有橘皮纹,有宣德瓷的效果。器物口沿是人为涂的白釉,而不是像永乐、宣德时红釉自然流淌遗留的虾背青色。民国时的赝品,大多是用雍正时的旧白盘或碗砣去鱼、果形后填红釉的,因衔接不好,留有缝隙,纹饰也过于板滞,如仔细观察,还是容易辨别的。


清代雍正天蓝釉盘
天蓝釉是康熙时期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深色的似雨后的晴空,浅色的近似月白。天蓝釉在康熙时均为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两朝才见瓶、罐等器型,大部分为官窑器,底有官款。

清代乾隆炉均釉灯笼瓶
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创烧出炉钧釉,并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后朝一直有烧造。炉钧釉是在仿钧釉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低温釉。它在“色釉”这个百花园中是一朵晚开的奇葩。
炉钧釉是一种低温瓷釉,制作时先将瓷胎用高温烧成素胎,然后在瓷胎上施釉,再经低温炉第二次烧成,釉面具有仿钧窑的特色,故称“炉钧瓷”。

青花云龙纹扁瓶
至永乐三年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向外推销了精美瓷器,又带回了制瓷所需的“苏麻离青”色料。永乐朝瓷器的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以后瓷器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辨胎釉 胎质洁白釉面细润 , 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生烧现象已不常见,这主要是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前朝有了进步;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器物上可见缩釉点;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
辨纹饰。小笔填绘,形成深淡的笔触。永乐时期纹饰装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瓷器装饰线条一般比较纤细流畅;常见绘锯齿状叶纹,有别于宣德时期;莲瓣纹绘画大多勾线填色,回纹一改洪武时期两个一组的画法,大多连续不断;青花弦纹线,线条不十分均匀,给人一种古拙之感;龙纹很雄壮,龙头有竖发的处理,龙颈、龙。
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
永乐青花瓷的主题图案往往以缠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莲花、菊花)为主,并以蕉叶、如意云、回纹、波涛等为辅纹,显得有疏朗感,永乐器多以花卉、瓜果为装饰图案,但亦有少数花鸟及人物图案。此外,也有少数龙、凤纹的器物,但不见洪武朝盛行的以扁菊为主题纹饰的图案。永乐瓷中,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宇,绝大部分是没有年款的。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有些器型则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没有而从永乐朝开始出现的,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扁瓢形瓶、花浇、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多棱烛台、筒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启瓶等。
永乐青花(包括其他品种)器的制作,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巳施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这也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最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

青花荔枝纹盘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己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青花缠枝莲纹盘
宣德时期的青花,其选料、制样(制造)、画器(纹饰)、题款,无一不精。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不但质量好而且数量也多,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宫廷一次就下诏景德镇烧瓷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青花缠枝花卉纹笔洗
青花,西洋称Blue and white,日本称“染付”。青花瓷器是一种釉下彩绘磁器,制作时使用含有氧化钴的着色剂直接在磁坯上绘画装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置于1300度的还原焰中高温焙烧而成。青花瓷器,是中国的国瓷。它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永乐、宣德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的辉煌期,也是青花瓷生产的高峰期。

青花执壶
青花执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明快,造型新颖多样,纹饰优美生动,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的典型。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苏麻漓青" (亦译"苏泥勃青",是古波斯雷伊城产的青金蓝钴料,波斯语为"拉吉洼德" ),为景德镇烧制独具时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贸易和频繁的文化交流,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和纹饰,也受到西亚地区的影响。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温馨提示:
文末广告是腾讯平台配送广告,您的每一次点击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点收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