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紧身衣【视频】各家各派《谢瑶环》之比较研究-尘屋
【视频】各家各派《谢瑶环》之比较研究-尘屋
经典京剧新编历史剧《谢瑶环》是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于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创作,由国家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杜近芳先生首演,此后童芷苓、关肃霜、云燕铭、刘秀荣、李丽芳、李维康,乃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及近年来相继在京剧舞台上打拼出一定名气的李莉、李胜素、张慧芳、王艳、李国静、张馨月、丁晓君、窦晓璇、白金、马佳等人也都学演过此剧,为田汉先生的三大京剧代表剧作之一(另外两部是《白蛇传》和《西厢记》)。有[慢流水]“婢子本是江南籍”、[四平调]“到任来秉圣命把豪强严办”、[南梆子]“谢瑶环深宫九年整”、[高拨子]“忽听得堂上一声喊”四段涵盖全剧主干剧情的精华唱腔传世。
【常见版本优缺点浅析】
杜近芳
以“学术”角度而言,杜近芳先生当属此剧的“权威”人士,因为身为首演前辈的怹曾经亲口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爆料”该剧是当年田汉老专门为怹量身订做的。
最早接触到的是怹自演自唱,与于万增先生(饰袁行健)合作的“音配像”版,后来又买到了一个大约在80年代与叶少兰(饰袁行健)、张雯英(饰武则天)二位先生合作的原像版,2006年的春节戏曲晚会怹又出场彩唱了那段脍炙人口的[南梆子]——“谢瑶环深宫九年整”。
个人愚见,这三个版本都不适合作为“新手入门”的普及版本。因为先生的梅派唱腔固然中规中矩、满宫满调,但扮相老态笼钟,体型臃肿(我没有,也不敢有丝毫对先生不敬的意思,但我必须尊重人体生理医学科学运动紧身衣,尊重自己正常的双眼看到的客观事实),尤其“2006戏曲春晚”版虽然刻意抹上了厚厚的粉底,但依然难掩满脸的皱纹,不要说是刚刚接触京剧的年轻朋友,就连我这个20年的老戏迷也无法违心的告诉自己和大家那是一位年仅22岁的唐宫美女。不过后来也在网上看见过怹早年演出该剧的一张黑白剧照,一身内廷女官宫装的怹看上去大概只有二十几岁,唇红脸白,眉清目秀,光彩照人,看得我真想问《回到未来》中的布朗博士借来时间机器回到过去一睹怹年轻时代的芳容。听说过去新闻电影制片厂给怹单拍过《花园》一场的电影记录片,陈淑芳先生的苏鸾仙,袁行健还是于万增先生,可惜无缘得见。不知那张剧照是不是这部影片里的?如果是,那我可就太感恩了——有了剧照,视频还会远吗?
李维康
李维康先生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京剧旦角名家之一。据说怹曾经和叶少兰先生合作演出过此剧,但我手里只有早年从天津的“戏迷知音”大哥那里淘来的与王显和(饰袁行健)及薜虹(饰苏鸾仙)合作演出的版本。
个人感觉李先生台风沉稳成长与性,青衣部分扮相较杜先生而言更显柔美,唱腔较杜先生而言“拖腔”多了很多(比如“笙歌一片颂明时”的“时”字就有一个高难度的“拖腔”,而杜先生则是及时打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做个比较),更具有“穿透力”,能够非常准确的诠释从小饱读诗书,熟知礼仪,气质“端庄”且“雍容”的内廷女官版谢瑶环——这个版本中青衣部分的唱腔似乎有些王(瑶卿)派的韵味,也不知我听得对与不对?
但小生部分扮相有些偏胖,唱腔则略显“怪异”和“声嘶力竭”何建泽,尤其是“头公堂”那场看得有些沉闷,那个“哈哈哈哈”的冷笑还有点儿渗人,每次看这张碟时我都会主动把这段跳过去。这份“美中不足”后来又在原湖北省京剧院,后调入北京京剧院的张慧芳身上得以“谬种流传”,不免让我觉得有些遗憾和无奈;不过在唱“第二公堂”的[高拨子]时情绪明显比杜先生更加饱满,并且还加上了杜版中所没有的“甩发”,突出了受刑后的谢瑶环难以名状的身心痛楚,从而更加强烈的烘托出了公堂的惨烈气氛以及周兴、来俊臣二人凶险残暴的丑陋嘴脸,更能让观众为谢瑶环“爱国获罪”的悲惨遭遇流下同情的眼泪。
李丽芳
录像一点也没看过,不敢胡说。但几年前朋友曾经发给过我一张“第二公堂”的剧照,惊奇的发现怹所扮演的上堂受审时的谢瑶环居然身着整洁的小生便装,也没有戴铁链和枷锁,看上去完全不像是要去“受审”,倒有点儿像是要去山清水秀的郊外和朋友把酒吟诗的样子,实在新鲜。不知道有没有高人可以告诉我这版的导演为什么会对这场戏的服饰作出如此“另类”的处理?呵呵,我严重怀疑琼瑶阿姨在《还珠格格》中让因为偷放来自回疆的香妃而被她们的“皇阿玛”乾隆爷下令押赴刑场斩首示众的紫薇和小燕子身着崭新艳丽的格格装且钗环首饰一应俱全,脸上还如平常般抹着恰到好处的胭脂水粉就是跟这版的导演学的。
童芷苓
到目前为止只听过全剧录音。据说这出戏童老只在去世前不久公演过一场,所以我不敢肯定有没有录像资料保存下来大角牛。不过单就唱腔而言个人感觉太过偏“荀”,把谢瑶环塑造得更像个普通宫女而不太像文武双全,胆识过人的女官。此外王梦云先生饰演的武则天念京白也让我感到很不习惯,不过黄正勤先生版袁行健的俞派唱腔很是地道耐听,最难能可贵的是孙正阳先生前饰武宏后饰武三思,颇见功力。
这版的唱词较“二李一杜”等人的版本有较多改动,部分场景也增加了一些这些版本中没有的段子,听着实在花哨,所以听得也少。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剧中的谢瑶环上朝时对武则天自称“为臣”而不称“婢子”——据我所知,武则天在位之时的确允许女性为官,但只能在内宫当闲职而不许出宫更不能离京成为正式的朝廷命官,否则谢、苏二人奉旨出巡就没有必要女扮男装了。既然统治阶级的整体意识形态依然是“男尊女卑”,不允许“牝鸡”以本来面目“司晨”,即使给了“钦差”身份也只是临时的,那谢瑶环又怎么敢自称“为臣”呢?尤其是在刚上金殿还没任命为“钦差”时就唱“为臣本是江南籍”……呵呵,这在当时可是“逾制”,要被治以重罪的,不知道这个版本改成这样到底是童老本人还是导演的意思蓝纹奶酪?当然李胜素在电视剧版中也只是刚上金殿参拜武则天时称了一句“婢子”,接受钦差任命以后就改称了“臣”,出巡以后在各大场合也是如此自称。这倒可以理解为舞台剧改编成影视剧以后在语言的处理上向影视剧的习惯让些步,毕竟“婢子”是传统京剧舞台剧的语言,不适用于影视剧,这大概也正是李胜素在剧中唱“慢流水”时删掉了以“婢子本是江南籍”为首的前四句的原因吧?但不知道为什么参拜的时候没有把这两个字改成更加口语化的“奴婢”呢?这不能不说是编剧的一大失误,或许是由于他创编戏曲电视剧的经历不足,瞻前不顾后吧?
关肃霜
有舞台剧和分上中下三集的京剧电视片两个版本传世。
舞台剧版我只是在网上看了个大概,感觉关肃霜先生的唱腔虽然有些偏程派,却依然刚劲有力,慷慨激昂,实属不易,可惜扮相和杜近芳先生一样有些偏老偏胖,估计能接受的年轻朋友不多,但更早以前曾在网上下过怹的徒弟邢美珠女士的几个选段,感觉稍好。
京剧电视片版本因为网上实在找不到资源,所以我还特意花钱从淘宝上“淘”了一份私人录像带转制成的VCD光盘回来,很是失望——真屋真山真水真景面前画着舞台妆走台步、念韵白,外带着不伦不类的普通话旁白,这哪里是“京剧电视片”,分明就是“电视京剧片”嘛!
我并不反对将一部分经典戏曲剧目适当运用影视剧的拍摄手法加以包装用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当然,戏曲本身是舞台艺术而非银幕艺术,所以戏曲影视剧只能作为附加宣传品予以少量生产制作,绝不可任其喧宾夺主,全盘取代舞台剧),但至少要做成肯德基里的“照烧鸡腿饭”的水平,像关版电视版《谢瑶环》我只能说它是“可乐加豆汁”。
不过谢贤打曾江,“关派”《谢瑶环》还是有两大亮点不得不提——
1、袁行健的扮演者高一帆先生的“大嗓小生”唱腔别具一格,值得一听;
2、唱腔和台词不像常规版本那样一律使用田汉先生的舞台版而是保留了一部分文学版的精华。
李胜素
到目前为止,这出戏我最满意的还得数李胜素演的。现在我手里一共有她的四个版本:三个舞台剧版,一个“5集生活化电视连续剧”版。舞台版分别是“神州戏苑”版(谷春才饰武宠、李阳鸣饰龙象乾)、“九州大戏台”版(郑岩饰武宏、王宝利饰龙象乾)以及庆祝国家京剧院建院五十周年的演出实况版。前两个版本的“武则天”都由沈健瑾扮演,后面一个的“武则天”则由李红梅扮演,三个版本“苏鸾仙”都由管波扮演,“袁行健”都由张威扮演。
总体来看,三个舞台剧版都大同小异:青衣部分的唱腔走的是正宗梅派的路子,小生部分的唱腔则偏叶派,和张威的姜派区别开来,使人听了不至于厌烦。整出戏下来也没有怪腔怪调,高低舒缓自如,粟奕扮相俊美且服饰较杜近芳版有很大改良,让人耳目一新。个人感觉李胜素的舞台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杜近芳和李维康两版的遗憾王样老师,比较适合青年戏迷。
由以李胜素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第二届优秀学员集体出演的5集生活化京剧电视连续剧《谢瑶环》打出炉那天起就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有人说这版的唱腔处理得太过“歌剧化”,削弱了京剧特有的“皮黄味儿”,我觉得这是为了适应参与伴奏的交响乐器,营造一种影视剧所特有的磅礴大气;还有人说剧中的“袁行健”由小生改成了老生(李军),“武则天”由青衣改成了老旦(袁慧琴)看着不习惯。对于前者我也有同感,不知导演当初是出于何种考虑?但对于后者我执肯定态度,因为我觉得这更符合武则天当时的实际年龄,遗憾的是袁慧琴多年来发声方法一直有问题,不像老旦,充其量也就是一大嗓青衣。
除此之外,服饰和人物造型太过港台化也是电视剧版的明显缺陷。编剧这样处理的本意想必也是吸引更多“新新人类”加入戏迷的行列。但个人认为通常来讲只要作品本身具备“艺术性”和“观赏性”,“原汁原味”还是要比“非驴非马”更能赢得人心,如果参照一下早年的京剧电视剧的服饰或许效果还会更佳。
最后,不得不指出电视剧版还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致命【硬伤】——谢瑶环与苏鸾仙奉旨乔装出京,为避免与武三思和来俊臣等人见面,徒生事端,谢瑶环特命苏鸾仙假扮自己与前来送行的朝廷大臣们周旋,自己则与丫环梅香(谢安)便装抄近路前往行院。
武三思和来俊臣派刺客追至荒郊小道暗杀谢瑶环,谢瑶环因为顾及梅香安全,一时失手被刺客刺伤手臂,刺客趁机步步逼近,欲痛下杀手!千钧一发之际白夜叉降诞,云游路过此地的袁行健路见不平、毅然拔剑相救。只一会儿功夫,刺客便一个命丧剑下,另一个带伤逃走。
得救后的谢瑶环对替自己除掉刺客又殷勤献上祖传刀伤药的袁行健感激不尽,邀他同往行院,嘴快的梅香见袁行健对“行院”二字甚是疑惑,便直截了当的道出了谢瑶环的巡按身份,吓得袁行健唱了一句“我本是当场缉拿一钦犯,却不想逃亡路上救钦差,骑驴扬鞭快快快!”立刻拔腿就跑,还捎带着把梅香的驴也拐走了,任谢瑶环和梅香喊破了嗓子也没把他喊回来大皇女。当时袁行健并没有告诉谢瑶环自己的真实姓名(废话,他敢么?!)而且直到“公堂”那场戏以前,两人也再没见过面。
可紧接着换了另一身儿干净便装携梅香一道继续赶往行院,途中得知苏鸾仙的一系列反常行为后立刻让梅香先去府衙与苏鸾仙见面,自己则找了家客栈安顿下来的谢瑶环居然唱出了“大功未建先受伤,得遇行健好儿郎”的词来!差点儿让我因为谢大人具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而对她格外顶礼膜拜一番。可转念一想,不对呀,真要这样的话她会不知道梅香是皇上特意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高级特工”,不知道自己此番奉旨巡按会遇上些什么人和事,也不知道武三思和来俊臣会对自己使出些什么样的阴谋诡计吗?如果知道,她最后又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呢?看来问题还是出在编剧和演员身上——这戏大家都听惯了唱惯了,编剧可能是因为创作了新剧情太兴奋,“行健”二字随笔敲在了电脑上,也没有回过头来复查一下唱词与新剧情是否相匹配;演员大概是因为有新腔可唱,也兴奋得没有注意这一细节,以至于让这个带有一定程度普及功能的版本又多了一份大的遗憾,希望其他人在拍摄和参演这类根据经典名作改编的戏曲电视剧时能够引以为戒。
张慧芳
走的是李维康先生的路子。看过她和宋小川两个人从头演到尾的《空中剧院》版,感觉青衣部分尚可,有个三五分李维康的“范儿”,但不如李维康大气;小生部分前面我已经提过和李维康一样“怪腔怪调”且“声嘶力竭”,实在没法儿看。由此可见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也不能过于迷信,“择其善者而从之”才是最理智的学习态度,当然“勤学苦练”、“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也非常重要。
另外她还和王艳有过一个各演半场的版本刘楷俊,她只唱到“第一公堂”,王艳从“花园”一直唱到“剧终”。王艳也是跟李维康先生学的这出戏,个人感觉她的青衣部分略胜张慧芳一筹,小生部分虽然不像张慧芳那样刺耳,但缺乏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的确,小生本来就不容易唱无事献殷勤,女性旦角演员反串小生就更是难上加难,惟愿她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了。
丁晓君
对于京剧,与丁晓君同为“80后”的我自认向来就不是【今不如昔论】的拥趸,但实在无法认同近十年来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她那些诸如“梅派公主”之类的无聊吹捧,尤其不能忍受对她主演的《谢瑶环》的毫无底线的“神化”,在我看来这出戏压根儿就不对她的路。
【博主注:说得不客气点儿,到现在为止,除了折子戏版的《天女散花》还称得上“出彩”以外(全本没看过,不予置评),不光是《谢瑶环》,其它戏我也没看出来究竟哪出对她的路:唱青衣吧,缺乏李胜素、董圆圆等人的端庄大气;唱花旦吧,又缺少管波、杨扬等人的活泼灵动;嗓音“嗲”得发腻,表演又常常游离于戏外,面部表情做作呆板,两只眼睛呆滞无神,用句行话来说就是祖师爷根本没赏她这碗饭吃。不过也难怪,她本身是个军人,而喜欢京剧的部队官兵并不多,所以她现在所在的战友团下部队去多半都只能唱些流行歌曲和军歌之类的,唱戏煅炼的机会少之又少。既然如此,倒不如撤了那个票友团,让她彻底改行当军旅歌手,让王玉兰、张萍等有实力的名家转业地方院团,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在京剧表演方面的才华,让真正喜欢京剧的朋友看到更多精彩的剧目岂不更好?这样耗着既浪费她们本人的青春,也不利于京剧的发展。当然,裁军的事儿不是我等平民百姓说了能算的,在这里提这个也委实跑题了,就此打住罢!】
这出戏当初的确是杜近芳先生手把手教给她的,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丝毫唱戏天赋,早在戏校上学时班里同学就对她那句“我能成角儿吗”的试探明确表示过“你不像”(丁晓君自己曾在一期访谈节目里提过,当然她本人可能认为同学是在跟她开玩笑,但我觉得人家是认真的)的她却始终连杜版的皮毛都没有掌握——论唱腔,青衣部分像花旦,小生腔更是半点没有;论扮相,妩媚有余,刚强不足,活像个受气小媳妇儿,那身大红官袍怎么看怎么像从别人那里偷来的,和“二李”版完全不在同一档次。勉强看完一遍,觉得毫无回味余地,再也提不起兴趣看第二遍。我想,这既有她本人太过年轻且身处部队,参与地方演出机会较少,表演功底不够扎实的因素,也有媒体对她的过度炒作使她有些虚荣和迷失方向的缘故,后者在她成为京剧队队长以后更加明显网御星云。当然,此文主旨在于探讨艺术,多谈军政体制无益,只想说一句:如果丁晓君无法离开部队,而且也非吃这碗戏饭不可,真心希望那些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胡吹瞎捧她的人能适可而止,不要糟蹋了京剧,更不要因为一个丁晓君败坏了我军仅存的一个专业京剧表演团体的声誉——当然,更希望她本人能有自知之明,尽量少沾染一些官场和娱乐圈的不良习气鬼也笑,多下苦功钻研艺术,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京剧演员,不要白白浪费为数不多的军饷和编制。
【常见版本中间剧情与结局差异比较】
杜近芳
“音配像”和原像版都是以谢瑶环被酷刑活活折磨至死,武则天亲临吴江东岸至祭的悲剧结局告终的。
但“音配像”版中却保留了文学剧本里的三个桥段,而原像版则没有——
(一)谢瑶环上朝时在殿外与武三思的争论令人感觉很是痛快提气,因为这让谢瑶环忠肝义胆、不畏强权的【女汉子】作风在一开戏便展露无遗;
(二)徐有功对来俊臣所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那番义正辞严的控诉能让先前因为谢瑶环的惨死早已任由泪水模糊了双眼的观众胸中堆积的垒垒石块霎时间“哗啦啦”的倒塌掉;审讯结束向武则天申请“终审判决”时能够顶住因为想要进一步达到“彻底铲除李唐余孽”这一特殊政治目的而对帮扶自己多年的心腹酷吏来俊臣尚存无法也不愿脱离的依赖,有心饶其不死,但对谢瑶环之死又的确心怀理亏跟歉疚,所以尽管内心无比纠结却依然强装淡定,轻描淡写的发出了“来俊臣罪大恶极,姑年他往日不无翼昝微劳,从宽议处吧”的试探性请求的武皇的重压,斩钉截铁的说出“陛下,来俊臣罪不容诛”的那一刻更会让观众顾不得擦干眼角的残泪,毫不吝啬的送给台上一个“炸窝好”;听过了徐有功在审讯过程中的详细控诉,再加上这句铿锵有力的“罪不容诛”,武则天不得不顺应法理民心,让徐有功用自己赐给谢瑶环的尚方宝剑处斩了来俊臣,这自然是大快人心,剧情看着也比较顺畅。
只是可惜,大概是由于舞台剧的演出时间和场次毕竟有限的缘故吧,这场戏似乎还缺少了徐有功对来俊臣罪行的“深入剖析”,使得武则天的态度转变得略显平面和突兀,至少她在下旨诛杀来俊臣的那一刻脸上没有半点无奈和纠结我觉得不大和情理——抑或是演员的表演技巧有问题?
上面一段话说的文学版剧本和现存所有的舞台演出版本里都没有,但李胜素、管波和李军主演的5集生活化电视剧里面有,而且句句直逼要害,迫使武则天在恼羞成怒的冲着徐有功吼了一声“你…………”以后不得不忍气吞声的让徐有功按律行刑撼庭秋,这样处理就让武则天的内心世界显得更加丰富立体,剧情也精彩了不少。
感觉张雯英&曹韵清和袁慧琴&朱强对“审来俊臣”这段戏的表演都挺到位的。论台词和剧情,后者似乎要略胜一筹,但还是有两个“美中不足”的地方——
其一,电视剧版舍弃了京剧里极具特色的“韵白”而改用了普通话——或者也可以说有点儿像“京韵白”,戏曲味儿淡了些,不过这也是现阶段许多戏曲电视剧的“共性”,不得不承认这样也的确有助于京剧在年轻人当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所以我们可以姑且对其报以宽容的态度;
其二,文学版剧本和“音配像”中都有的徐有功控诉来俊臣时所涉及到的来俊臣先前的一部分大罪,尤其是庐陵王、太平公主等与南北衙谋反的台词在电视剧版中也被导演和编剧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删掉了,我觉得这部分台词涉及正史,应该保留下来以示尊重。
真心希望将来有人再排《谢瑶环》时能够把“审来俊臣”这段戏的台词再好好打磨打磨,结合两版精华,力求更大程度的还原原著风格。
(三)“梦会”一场只有几个带音乐却没有台词的短场景——当然文学剧本也写得很短,可能也是受场次和演出时间所限吧?多年来一直甚感遗憾,总觉得谢瑶环惨死后应该有许多知心话想对心上人倾诉,还有一些后事也必须交待,所以上大学时也曾自行扩展了一个番外京剧剧本:谢瑶环——托梦(新浪博客版)希望将来有机会能被搬上舞台。
京剧《谢瑶环》关肃霜饰谢瑶环
李胜素
三个舞台版的结局都改成了“武皇及时赶到公堂救下谢瑶环,谢瑶环对武皇痛哭诚谏,武皇心中十分感动,不但当场授意谢瑶环诛杀奸臣来俊臣,还立刻给谢瑶环&袁行健赐婚,由徐有功充当主婚人”的和谐结局,只有电视剧版的结局完全尊重了原著。
不过个人感觉电视剧版的有点儿像原著的“同人剧”,因为剧中加入了一个在田汉老原剧本中并不存在的“梅香”(又名“谢安”,饰演者叫刘迎雅)参与整个剧情。她和谢瑶环情同姐妹,且自幼接受武皇对其施以的“间谍训练”,看似老实娇巧,实则深藏不露,头脑甚至比谢瑶环和苏鸾仙还要略高一筹,以致于谢、苏二人到最后都没能识破她的真实身份。她在许多关键时刻暗用心机,运筹帷幄,一定程度上调和了谢、苏二人在工作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既帮助二人圆满完成了武皇交付的任务,自己也得以全身而退并且成了谢的接班人,可谓是此版的一大“亮点”。
京剧《谢瑶环》选段 杜近芳饰谢瑶环
另外,电视剧版不但和关版一样沿用了田汉先生原著文学剧本中的经典唱腔和台词,个人比较喜欢萧郑氏母女在伍员庙进香时萧慧娘(刘桂娟饰)面对神像进行的那段程派“祷告词”——<萧慧娘(唱):神圣威灵高万丈,救救贫女萧慧娘。武宏贼,多狂妄,苦苦要拆散锦鸳鸯。保佑龙郎把归舟上,一帆风顺转吴江。>更恢复了在现存所有舞台版本中均被删掉的文学剧本第十一场的后半部分——绝别仙福龙缘,不过由于中间剧情略有变化,这里谢瑶环的“绝别”对象由袁行健和苏鸾仙两人变成了苏鸾仙一人,后面还加上了苏鸾仙的回应唱段,倒也更为明显的体现出了在原著中稍显忽略刻画的谢、苏二人的“姐妹情深”。
再有,此剧在保留原舞台剧的经典唱腔和情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旋律悠扬的新段子,比如谢瑶环着男装在小船上“抒怀”的那段“奉圣旨任钦差江南巡按”就使得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得更加饱满,谢瑶环在接旨当晚在家中接待苏鸾仙时苏唱的那段“当官论”也极其富有生活气息。
还有就是情节也较原剧有所扩展,比方说让谢、苏、袁三人有了一段“三角恋”老虎出更。有朋友说这段是为吸引更多“80后”和“90后”的眼球而设,俗不可耐。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以我对历史的了解,像袁行健这样英俊潇洒、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应该是那个时代年轻女性的“大众情人”,尤其是对像苏这种长年被封建礼教“禁欲”,好不容易得到了可以自由选择幸福的人而言更是“机会难得”,所以在我看来她向袁“主动出击”这完全符合正常人的思维逻辑。
最后,电视剧版可能是想体现艺术门类本身的优势吧,对武则天、来俊臣、苏鸾仙三人的刻画都比舞台版的要深入细致很多,下面我想把他们都简单谈谈。
武则天
此版的编剧着力展现了已经步入老年的武则天的【昏庸】和【犹疑】,这从武则天连一到江南就立刻下令让徐有功审问武家父子和来俊臣都是徐有功用狠话强行逼迫的就能看出来,因为武则天的初衷是想把他们三个人的性命都保住的。原因来俊臣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武家父子则更好理解——武则天毕竟是个女人,早年已经先后失去三个儿子且年纪日益老迈的她貌似强势干练、冷酷冷血的外表下终究隐藏着与在长达数年的宫廷政治斗争中被吞噬得所剩无几的武氏族人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这从她“含泪下令处斩武宏”以及在这之后急忙抢过徐有功想要连武三思一并处斩的话头向武三思宣布“革去天官尚书之职,罚俸三月”,还使了个眼色让武三思“去吧”就能看出端倪。当人的“情感”在大脑中占据的比例高于“理性”时,做事就往往会重眼前轻长远,重小情轻大义,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还算不得大毛病,但对于政治家,尤其是国家最高统治者而言绝对是致命伤。我想,这大概也正是武则天若干年以后终究还是与朝臣们离心离德,以致于最后叱咤风云半生却还是只能被逼退位,晚景凄凉,所以内心绝望到吩咐后人为她立下“无字碑”的重要原因吧?
来俊臣
武则天在即位之初曾大规模重用周兴、来俊臣等知名酷吏,任由他们采取“白色恐怖”手段为自己排除政治异己,而一旦朝廷内外的政治气氛紧张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又会反手推罪于这些鹰犬,让他们锒铛入狱甚至身首异处,这样一来可以缓和政局,平息民怨,为自己挽回声誉,二来也可以避免这些在长时间的杀戮生涯中早已嗜血成性的刽子手一旦恢复理智,意识到自己在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真实角色以后对自己进行反攻清算,对自己的统治造成更大的新威胁。
<都说奸臣丧天良,我一片忠心保君王。圣思费猜想,如羊伴虎旁,错解皇上意,小命顿时亡。有时只为了息民怨,拉出去就宰,还得当替罪羊猛兽列车 !>
编剧通过为来俊臣新加的一段唱腔还原了当时的一段真实历史,从而展现了这种背景下的来俊臣的真实心理和处境,突出了在世人眼中极其“可恨”的他“可怜”的一面,也提前向观众宣告了他的最终结局,使得这个在传统舞台剧中一向较为程式化、概念化的“样板奸臣”的形象顿时变得“立体”起来。
苏鸾仙
此剧最值得一提的改动还是编剧对苏鸾仙性格的“再塑造”以及与此相匹配的谢、苏二人年龄的调换。很喜欢变妹妹为姐姐以后的管波版苏鸾仙的“机敏”、“睿智”和那份难能可贵的“足以战胜圆熟的忠义”(剧中武则天语),这使得她在某些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杀机的场合下帮助谢瑶环缓和了与权臣之间的矛盾,使得原本极有可能一蹴即发的危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或延迟,给了自己和谢充分的缓冲时间,使得她们的行动计划能够按照既定轨道进行,把牺牲降到了最低程度。这个版本的苏鸾仙较舞台剧中那个唯唯诺诺,几乎没有思想主见的“样板花旦”而言更具备“机要秘书”的专业素质,更懂得官场处世哲学,更符合武则天近侍女官的身份。
关肃霜
前面故事情节与田汉先生原著大致相同,结局也保留了田汉先生原著中的“托梦”桥段,但或许是受当时国内“工农兵文艺”创作思路的影响,托梦对象由恋人袁行健变成了领导武则天,感觉有点儿像许仲琳《封神演义》小说原著中的闻仲,死了也还是“又红又专”。
李维康&张慧芳师徒
大概是为了照顾绝大多数中国人“大团圆”的戏剧欣赏口味吧,国家京剧院的吴江院长曾将李版的最终结局改为谢瑶环在公堂上被武则天救下后对武周朝廷心灰意冷,遂辞去官职与袁行健双双归隐太湖。个人认为喜剧远不如悲剧有感染力,更违背了田汉老“借古讽金”的本意。但此版结尾处贡献了一段旋律悦耳,唱词也算差强人意的唱腔“岸柳摇曳心欲醉”,可谓一大收获。
也许是与吴江院长有着同样的考虑,更可能是由于编剧对待人生和政治的态度更为理想化一些,张版最终是以“夫妻双双乔装接受新任务”这个比“归隐太湖”更为圆满和谐的结局收场的。不仅如此,就连袁行健的身份也被作了最大程度的简化——他的真名就叫袁行健蓝莲花吉他谱,身份就是一个普通的江湖侠客王若望,不是滁州长史袁乐山的儿子,不是杀死周兴的钦命要犯,也没有化名阮华。这样一改倒是更加符合那种一生一旦相依相恋的骨子老戏的“单纯平实”的剧情创作风格了,但“书房盟誓”那场戏的经典台词因此被删减了不少,让我觉得非常可惜。而且更让我不能理解的是编剧在改编这出戏时既然想更大程度的尊重传统,那又为什么要把谢瑶环塑造得有些“高大全”,比如让原本在“花园”那场里应该唱“羞答答怎好明言讲,哪有个巡按嫁才郎”的她改唱“太湖之事压心上,哪有心思去配才郎”呢?总之看着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
陈淑芳(数码高清电影版)
早年的舞台演出版没有看过,不敢妄言。此版的中间剧情与原作相差不大,也无需赘述,但结局实在是【潦草】【诡异】,感觉改编剧本的人完全是在敷衍了事,好好的一部京剧电影硬给弄了个虎头蛇尾,白瞎了陈淑芳、马小曼等众多名家名角儿跟上好的布景还有摄影设备——斩来俊臣、贬武三思显得过于仓促不说,谢瑶环说什么女皇一律照单全收也可以理解,只是谢瑶环唱完最后一句以后女皇为什么用极为急促的语气连说两个“准奏”?人家刚刚才因为替你办差差点儿丢了性命,那你就算听得不耐烦了也不能表现得这么明显吧?——虽然那四句唢呐的确很好听而且最后谢瑶环说完那句“谢陛下”以后的表情怎么那么像【样板戏】中的革命女英雄?再有就是既然让谢瑶环活下来,为什么又让武则天只字不提给她和袁行健赐婚的事儿?难道是在玩儿[艺术最忌把话说尽]的把戏?
最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最后一场中的苏鸾仙居然跟谢瑶环一样着囚装,戴“甩发”——难道苏鸾仙当时也和谢瑶环一道被武三思“矫旨拿问”了?可我看她行动挺利索,身上也没有伤痕啊…………要知道,她和谢瑶环可是武则天一块儿派出来的钦差,与谢瑶环情同骨肉,事事跟谢瑶环一条心,如果武三思和来俊臣当时是连她一块儿抓捕的,那就没有理由不连她一块儿刑讯逼供啊!稍有脑子的人都能想到刑讯逼供苏鸾仙是最有可能让谢瑶环违心招供的…………如果苏鸾仙没有和谢瑶环一起被捕,那难道是她在跟武则天玩儿“行为艺术”,用这种方式告诉皇上自己一直在跟瑶环姐姐同甘共苦,从而间接向皇上表明自己对皇上忠奸不分、用人不当的昏庸行为的严重抗议?
童芷伶
我在上面有提到对这版的唱念有诸多不适之处,这里不再重复,但不得不承认它那个“谢瑶环含泪向武皇陈情后依然终因伤势过重撒手人寰”的结局却是我最满意的。
尽管我的理智和专业知识告诉我“悲剧更有震撼力,也更具遗憾美”,但女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依然时常让我不敢直视杜近芳先生原版的极虐结尾;而李胜素版“与袁行健完成花烛,同赴洛阳,再加升赏”、国京吴江院长改编,李维康主演版“辞官”、还有后来的张慧芳版“乔装接受新任务”这几个结局感觉又都太“和谐”了,似乎更像是给小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当然其根本原因还是不得不迎合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政治。
京剧《谢瑶环》选段(花园)(李维康饰谢瑶环)
个人感觉童版结局的高明之处在于“在不破坏原著基本框架,不违背原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前提下,根据国内观众的审美习惯对剧情作出了最为适度且合理的局部妥协”——让注定成为朝廷高层权利政见之争的牺牲品的谢瑶环亲眼看见一干奸党得到应有的惩治、让自己福国利民的政治主张得以申诉,当然还有与袁行健的真挚爱情得到承认后了无遗憾的死去妆容圣手,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让观众因为心中略感安慰而不会熄灭对未来的希望火种。同时,谢瑶环之死也逼迫观众在一瞬间认清了邪恶势力丑陋残忍的本质,更加怀念忠臣义士给人世间带来的美丽安宁,从而进一步反思人性,总结研究改变黑暗现实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将原著的主旨升华到了“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退”的高度。
【对本剧的一点小小期待】
以上诸版可谓各有千秋,整体水平不俗,但总觉得“谢瑶环”一角儿青衣部分的唱腔如果适当融入一些尚派的东西,是不是还能更进一步的体现出谢瑶环“柔中带刚”的个性呢?毕竟谢瑶环虽然生长在深宫内院,但无论是身份还是养尊处优的程度都不如杨贵妃、柴郡主等人;论日常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她也绝不像程雪娥、崔莺莺那样仅仅满足于相夫教子,过个人的小日子。她是一名有着男儿般意志与魄力,还带着些许江湖豪侠风范的女政治家,仅用华丽的梅派大青衣来演绎未免显得有些欠缺。印象当中河北省京剧院的张艳玲、天津京剧院的李莉,还有上海京剧院的李国静三位学习过尚派的知名演员也曾贴演过此剧,但尚韵并不浓,总体来讲还是偏李维康先生的路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重庆京剧团的周利副团长,以及更加青春一点的国家京剧院的查思娜能够考虑一下我的这一建议,塑造一个梅尚结合的全新“谢瑶环”!
转自:京剧
——————————————————————————————————
欢迎订阅:“尘屋”微信公众号,添加关注,天天有惊喜哦~
方法一:点击上方蓝色字“尘屋”关注
方法二:搜索公众号“尘屋”关注
方法三: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
欢迎加小编个人微信hongfei0007交流,欢迎您提好的想法、创意和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