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刷【视频】外资大撤退,“中国制造业之都”还剩下什么?-中企智慧平台
【视频】外资大撤退,“中国制造业之都”还剩下什么?-中企智慧平台
当全球制造业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时,我们不能说苏州错了。
苏州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也能看到中国工业城市必然要经历的转型阵痛。朴贤善
苏州模式错了吗?
“无耻小日本!”
现在你看到的这句义愤填膺、充满民族情怀的标语,道的却不是一场反日爱国运动,而是“中国制造业之都”苏州所遭遇的一场外资撤离大潮。
说是“大潮”,一点也不为过,来看看曾经让苏州人骄傲的声名赫赫的外资企业这两年都做了什么:
2015年7月,三星专用的代工厂普光电子宣布倒闭,三星在华其他子公司或代工厂陆续裁员;
2015年8月,美资企业泰科电子科技昆山CD事业部宣布关闭;
2015年12月,在苏州扎根17年的诺基亚苏州工厂关闭;
2015年8月,富士康宣布对印投资50亿美元建厂,并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截止到2016年富士康苏州工厂已减员6万多工人,用机器代替人工;
2016年6月,造纸业巨头芬兰斯道拉恩索集团投资的苏州紫兴纸业停产解散;
2017年1月,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关闭苏州工厂;
2017年9月,药企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将逐步关停已有20年之久的苏州工厂;
这是苏州经济在腾笼换鸟,还是外资在有计划地抛弃苏州?是城市正在经历转型阵痛期还是难逃产业空心化的命运?苏州是做错了,还是将成为最大赢家?
一切,不妨从1月初这起日资撤退事件说起。
“世界工厂”遭遇寒潮
2018年1月7日,苏州的寒风如同刀割。有传闻称,曾经的世界500强之一、跨国日资巨头日东电工宣布在1月底关闭苏州工厂,2月份解除合同。近1000名员工在春节前突然失业金花媛,厂区拉起了不少的维权横幅。
被员工爆料 “蓄意隐瞒员工,偷偷转移公司资产”后陈佩雯,这家全球第一大偏光片制造商不得不出来“辟谣”:
公司并非要关闭苏州分公司,只是出于业务调整需要,正洽谈该分公司的股权转让事项。工厂只解散有500余人的偏光片部门,并提出了N+1.5的赔偿,柔性印刷线路板(FPC)、新能源这两部门的员工可继续留用,“日东始终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中国市场的钱景又是什么情况?
据高工产研新材料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偏光片市场总消耗面积1.01亿平米上交高金,同比增长17.92%,市场规模约为159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2017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但日东的苏州工厂却不是热火朝天地赶生产,据《华夏时报》实地探访,FPC部门“没活干的情况已经持续一两年了”,仅剩的这两条生产线最后难逃被出售的命运。
看来,这家昔日园区里的明星工厂彻底撤出苏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明明中国市场还是大肥肉一块,为什么外资却也没停下撤出中国的步伐?苏州模式难道真的错了吗?
红极一时的苏州
“苏州堵车,全球缺货”,是这座“世界工厂”鼎盛时的写照,苏州与全球制造业、与跨国企业的联系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地级市来说,苏州的外资吸纳能力是超出想象的。
2012年巅峰时期,苏州实际使用外资91.6亿美元,当年度全国为1132.9亿美元,苏州占全国的比值达到了8.1%。最最重要的是大蛇对大蟒,这些外资主要都集中在实业领域,制造业占比达到67%,其中分别有10亿美元投向了化工和电子通讯行业,所带来的结果是,2012年苏州的外企生产了7018万只轮胎,以及1236亿只电子元件德露滋。
苏州能成为外资投资的重要阵地,还是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开启的特殊的苏州模式——以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代表,依靠外商合资、合作、独资等带动经济增长,走出口导向型的道路,这种模式也成为园区样本红遍全国,还上升到两个国家层面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开放,一时风头无两。
而苏州在上一轮全球化浪潮中也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工业园区特殊的管理模式、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因素获得技术外溢臧爱民,成为全球IT业的代工厂,奠定了苏州在过去十年中多次仅次于一线城市的GDP排位,甩下江苏省会南京。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苏州经济高度依赖外资。在2000-2010这十年间,苏州对外贸的依存度六次超过200%。
外资制造业撑起了大半的苏州经济,2012年,规模以上外资和港澳台资的工业企业其工业总产值为1887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值达66%;利润总额937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值甚至达到了72%。
如果外资持续进入,苏州模式也能维持下去,但2012年之后,苏州的风光却陡然急转而下。
2010年苏州的企业亏损面为16%,到2016年的7月份居然上升到了32%,这是个什么样的惨烈程度呢?每3家苏州的企业,就有一家处于亏损之中。规模以上的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数量从2011年1.37万降到了2016年9616。
在此期间,苏州的实际使用外资额也开启了暴跌之路,直到2017年才开始稳中有所回升。
外资大潮突然退去,大伙儿才看清苏州在裸泳。
2015年三件大事
难道只是苏州一座城市在2012年就开始经历外资大撤退吗?非常抱歉,不是。
但是全国上下开始警惕大面积的外资撤退和跑路,是到了2015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极具风向标意义的大事:
第一,雇员全国排名第三的富士康南下印度。
富士康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签订协议,未来五年富士康将在该邦投资50亿美元建电子设备制造厂,此前富士康已计划在2020年前在印度新建12座工厂,并最多雇佣100万当地工人。
第二,改革开放后首家进入中国的外企在大举撤离。
日本松下公司突然宣布关闭北京锂电池工厂,与1300名员工终止合同。松下在2012年底关闭上海工厂后,短短两年多时间关闭了三家大工厂。
松下进驻中国是一件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继它之后,东芝、日立、索尼等一大批日子电子巨头纷纷到中国办厂。可以说,松下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全程参与了中国电子制造业走向世界的过程。松下的退出也因此变得格外扎眼。
第三,官媒喊话。
新华社旗下智库发表的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批评香港在内地最大的投资者长和系撤走中国资产,“失守道义”。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后也关注了该文,并报道了李嘉诚近年来一系列抛售内地资产、西进欧洲的投资举动。
那一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1992年以来的首次缩水。
在这么一看,外资大撤退仅仅是苏州的错吗?其实大伙儿心里都清楚答案,是整个投资环境出了问题。
为什么外资会在一夕之间风云突变,纷纷撤离?
外资撤退原因1 税费:不能承受之重
社会保险33%血战冲绳岛,企业所得税20%,增值税17%,个税累进暴蛇的吻痕,粗算10%,贷款利息10%,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好在近期国家忽然出台了降税的政策,营改增让中国广大企业久旱逢甘霖!
另外就是办公成本太高,这一点也是间接受到房地产的影响,比如现在在上海开个最小的公司,租最小的市区办公室,人工,房租,办工设备,税费,样样都贵,起步每年40万。十人公司每年要100万。这是最低标准,员工还十分不满意待遇。普通人有啥生意,能够在养活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还能够赚钱?
现在做生意真的很难的,不是开玩笑。炒菜,一个盘子赚8元,手炒断了,也赚不了多少。经常遇到刁蛮顾客,没事找茬,老板娘还要亲自冲上去吵,还要小舅子假装小混混。小店一开,动不动就要罚款,卫生啊,广告啊,消防啊,哎,要是都懂这些法规,还会去炒菜吗?
说个真人真事。我有个亲戚,某年春节前雇了个小面包车,三人带了六箱儿童服装,在高速被交警拦下,人货混装,罚款一万。那两个小夫妻身上没有一万元,走不了,春节前,那么冷的天,小夫妻在高速边上哭了一晚上,没人理他们。
2 各项成本不断攀升
对于制造业而言,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工资社保,每年增加12%-15%,食堂菜价,水价,气价,都在涨,房租是长期合同,一般也是每年上涨一点点。再算算物流成本,中国到处是收费站,产品从苏北小县城出厂,到四川小县城销售,中转三四次,价格基本是涨三倍,否则就是亏。总而言之,所有东西都在涨,唯独是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小老板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黑白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为0,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这种现实情况,怎么可能产生大批优质企业?
3 融资难,难于上青天
作为曾经的小老板,我深刻体会到贷款的酸甜苦辣。如果你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去申请企业贷款,那无数表格和各种痛苦,会让你觉得办企业好像是在干坏事。如果是炒房去贷款,随便开个假证明,说自己月薪四万,银行会默契的假装不知道,闭起眼睛放贷。
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原因很简单,你的生意不能稳赚钱,银行不想借给你。贷款100万元给小民企和贷款一个亿给大国企,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
现在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国企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于是资金在国企手里转个弯,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国企成为贷款的二道贩子,再扒了小老板一层皮。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惨惨惨。
4 劳动力都往工地跑
中国制造业不是和欧美日制造业竞争,而是和有天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普通制造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3年的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现在一个办公室文员,吹空调都要3500+五险一金,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国企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资,通过高工资诱惑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基建的资金来源于贷款,且无所谓还贷,制造业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只好收摊了。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但本身亏损,搞笑吧?一旦不印,农民工的高工资立即就没了。
5 房地产摧毁实体经济
房地产已经占领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了。2015年中国GDP是67万亿,其中全国卖地收入是3.4万亿。在房价构成中,地价约占30%,也就是说房地产创造了11.3万亿gdp聚来宝官网,再加上中介,装修,家电家具,估计30%的gdp直接由房价而来。另外,3.4万亿的卖地收入,又拉动了铁公鸡,杠杆率至少是3倍,又是15%gdp。一账算下来,房地产投资在GDP的占比超过45%。
但房地产经济有个最大的恶果,就是利润由寡头分享,其他人很惨。农民工辛辛苦苦拿了万元月薪廉伟,包工头赚了20万,一转身又交给老家县城的房产商了。由于房地产抽走了所有的消费资金,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这就导致各行各业的很多产品卖不出去了。
6 四万亿的冲击
中国在2009年的时候,制造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来经济危机能够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剩下的做大做强,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结果,四万亿来了,把房价推高数倍,实体全部屌丝,于是,中国制造业就回头走,往人工高成本,产品劣质化,规模作坊化,价格低价化的初期模式道路上走了。可悲!
四万亿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秩序,现在走不回去了。09年之前私企是暴富了,但大部分老板没有去吃喝嫖赌,想的是继续研发创新,走向世界,那时候成功学非常流行。后来是,先倒霉的关厂买房,反而发财了,坚持不懈的老板,全部SB了。
7 社会地位太低
“小私企,企业主,小老板”,当你听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不会联想到好事,只会联想到,他们在欺负工人,剥削工人单三娅,血汗工厂,脏乱差,违法乱纪,做坏事。是不是?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现实。其实这些人,维系了中国70%的就业,虽然工人目前还吃住一般。
过去5年,从事实体经济的人被互联网和金融人士嘲笑为老土。互联网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就是借钱、发钱和烧钱,去年获得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都快倒闭完了。金融由于引进了高等数学的表述方式,把99.99%的人弄晕了,一直很神秘兮兮的,写个报告的也能够搞到年薪60万。现在也看明白了,也就是借新还旧,如果下一期续不上,立即出问题。关了灯,都一样。
我们不需要低端产业
在知乎一个“如何看待日东电工关闭苏州电工”的问题里,一名苏州的年轻人留下了这么一个回答:
“苏州不需要低端产业!这种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被淘汰了活该!租不起工厂的滚出苏州!房地产和金融业才是苏州的未来!”
不管这是一种真实心声,还是网友的反讽,我们的的确确看到一个个产业转型的城市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路上迷途了,当政府可以依靠土地财政获取收入,也就不再有动力招商引资。
地方政府想要高大上的产业,有意驱赶低端产业,而年轻人也越来越不愿意到工厂当一个打工仔,这种彻底抛弃“低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思路是从上至下的纳西三部曲。苏州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在2017年做出的调查显示,19%的企业认为招工有较大困难,较去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
但是这种驱赶的破坏性极大。往大了方面说,经济腾笼换鸟不是一招便成,本土企业如果不能完成接力,世界工厂恐怕会未老先衰。从民生来看,外资的撤退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裁员,如果是巨头企业,受到影响的会是当地大大小小的中小微代工企业乐刷,倒闭潮、失业潮随之而来。
当全球制造业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时,我们不能说苏州错了。
苏州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也能看到中国工业城市必然要经历的转型阵痛。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
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真格基金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游侠黑蝴蝶,伙计难搁。
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随时随地,学习股权
- 只讲干货 不讲理论 -
“谁出的钱多,谁占大股”这句话真的让很多人误入歧途。如果资金型股东一直不参与日常管理,却又喜欢关键事指手画脚怎么办?一旦风头不对,他想套现抽资怎么办?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如何科学公平的分配股权?应该分给谁?怎么分?老师今天告诉你。△
「
股权分配
让最有价值的人成为股东」
1、出资股东出钱不出力,老板一个人干,分红他拿大头;
2、一旦亏损黯晶凤凰,有可能抽资走人;
3、兼职股东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公司;
4、不参与公司日常运营,关键决议容易犯错;
5、如果是均分出资占股,发展中股东心思不齐,公司散伙;
6、即使是老板本人出资占大股,也有注意资金型股东对公司的贡献度参与度是否与股权相匹配的问题;
7、融资时,老板很容易因股权结构没设计好而丧失控制权;
8、其他股权问题等等... ...
现实中,许多企业不知道应该按照可持续贡献来分配股权,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公司的股权究竟应该怎么分?分给哪些股东?
作为老板,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学懂股权,学会分权鹰刀传说,学会分钱才能保证自己的公司长治久安,反之莫名其妙的白打工,丢失自己的控制权。每年为3万家企业提供了专业·权威的股权课程,相信一定能帮到您!
企业不大,智慧不够
只要你公司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
就会涉及到股权机制分配设计的问题:只要你公司有员工,高管,
就会涉及到股权激励的问题:只要你公司后期有项目需要运作,上市,
就会涉及到股权投融资的问题…为解决中小微企业人才管理 ,人才流失等问题.企业老板忙碌,有心而无力学习。
特举办《企业董事长股权线上学习》专题。
主讲内容:
1.究竟什么是股权?2.股权该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获得股份?3.常见的分配陷阱有哪些?4.股权激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5.如何将分错的股权收回来?6.如何利用商业计划书轻松融资现代鲁宾逊?7.如何在做好分股权但在治理股东方面不放松?8.好朋友一起创业,如何书写出资协议才能不伤感情异形总动员,不起纠纷?9.家族企业应该如何规划企业股权结构,使企业有序经营?10.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集团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股权的顶层设计。
▎客户见证;线上学习2小时,签约200万
?费用说明?
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哦~
▎学习费用:50元/人
▎报名方式;企业法人、董事长总经理、请提前添加以下微信预约了解,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