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5-03 23:01:43   全部文章   0/360

无赖金仙txt【视频】14.18) 《论语宪问篇》论语讲师群(第354课-论语大家读

【视频】14.18) 《论语宪问篇》论语讲师群(第354课-论语大家读
点击“论语大家读”关注订阅
扫页尾二维码关注“守中书院”


【一、导师简介】
左克厚老师(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老子书院客座教授)
傅新营老师(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刘 强老师(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二、上课时间】
2018年6月21日(周四)20:00-22:00
◎主持人:张爱军
◎吟 诵:李华伟
◎志愿者:毋军保
【三、学习资料】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僎,士免反。臣,家臣。公,公朝。谓荐之与己同进为公朝之臣也东方的传说。
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谥法亦有所谓锡民爵位曰文者。
洪氏曰:“家臣之贱而引之使与己并,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臣大夫僎:臣大夫,家大夫也。僎,其名。
同升诸公:公,公朝一期梅毒图片。公叔文子荐之,使与己同立于公朝。忘己推贤,孔子称之,谓有此美德,宜可得文之美溢。
【白话试译】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同升到公朝,先生听人述说此事,说:“这人真可以文为谥了。”
——钱穆《论语新解》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1)僎,与文子同升诸(2)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3)矣。”
【注释】
(1) 毛奇龄的《四书賸言》云:“臣大夫即家大夫也。”把“臣大夫”三字不分,今不取。《后汉书·吴良传》李贤注说:“文子家臣名僎”云云,也可见唐初人不以“臣大夫”为一词。
(2) 诸——用法同“于”。
(3) 据《礼记·檀弓》,公叔文子实谥为贞惠文子。郑玄《礼记注》说:“不言‘贞惠’者,‘文’足以兼之。”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由于文子的推荐),和文子一道做了国家的大臣弥渡山歌。孔子知道这事凭物语,便道:“这便可以谥‘文’了。”
——杨伯峻《论语译注》
【四、上课内容】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左克厚老师:

https://www.lizhi.fm/707543/2676529662488896518?u=4865789
◎傅新营老师:
本章谈了一个谥法的问题陈瑀涵,刚才左老师谈到了逸周书里面的谥“文”的内容。何以谥“文”呢帅狗黑皮?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我们看,哪一条符合孔子说的这个事情呢?我认为是倒数第四条,敬直慈惠。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是说公叔文子举贤,却是自己的家臣,这让孔子大为赞赏。我们注意到,对这一章的解释,历代儒者都是极为简单,含糊带过,评价非常少蝶讯网,这是很不正常的。
我想从以下两点来考虑:
1、孔子对于卫国政治和教化的赞赏。《礼记*檀弓》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卫国吸收了宋国等周边国家的大批优秀人才,是孔子奔向卫国的前提。卫灵公没有施行孔子的方针,是他非常失望的事情,然而他在这里看到了开明的政治,充满活力的经济和淳朴的民风。所以他对于卫国政治人物的评价都比较高。也许,逸周书的谥法里根本就没有列孔子这一条“文”的标准,可是孔子认为文子足以称得上“文”,因为他的举荐是治国者非常重要的素养。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这些又何尝不是为了经纬天地呢?
2、孔子的标准是与君君臣臣的秩序相反的。这是后代儒生嗫嚅不敢言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与孔子自己的思想冲突。钱氏《论语后录》引《檀弓》曰:公叔文子死后,他儿子到卫灵公那里请谥号。君曰: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这说明卫灵公是评价文子经纬社稷的。可是,钱氏评价道:灵公之论,不本典制,故夫子举同升佚事以合之,夫子之意良深矣。这个评价也是很有深意。原来,孔子是觉得卫灵公给的谥号不恰当,不合礼数,自己给他另加了个理由!也是难为这些儒生了。钱坫的说法,是少见的弥合孔子礼教和事功思想差异的说法,值得玩味。但是,这样对孔子的维护,其实也是对孔子的歪曲。孔子就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见贤思齐的人,礼的存在是为了仁,仁的结果可以不通过礼。这在上一章中也是如此,这里就不展开了。
【五、疑义与析】
◎傅新营老师:朱熹的理解,此处的文是指”赐民爵位“,不敢认同。这是国君才有的权力吧。
◎刘强老师:@傅新营老师同意。
【六、刘强老师《论语新识》】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曹婴,与文子同升诸公①。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新注】
①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大夫僎(zhuàn):卫大夫,公叔文子的家臣。同升诸公:一同担任国家的大臣。公,公朝。公叔文子推荐自己的家臣僎做大夫,同朝事君。
【新译】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在文子的推荐下)与文子一同担任国家大臣。孔子听到此事后,说:“这便可以谥为‘文’了。”朱熹《集注》云:“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谥法亦有所谓锡民爵位曰文者。” 又引洪氏曰:“家臣之贱而引之使与己并,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公叔文子之贤,信不虚也。
【新识】
此章论公叔文子何以谥号为“文”。
【今按】
据《周书·谥法》,文有六等:曰经天纬地,曰道德博厚,曰学勤好问,曰慈惠爱民,曰愍民惠礼,曰锡民爵位姜凤山。这里取“锡民爵位”之义重筑人生。《论语》中,夫子两度评价大夫之谥号包存林,一是孔文子“学勤好问”,一是本章公叔文子“锡民爵位”,皆与“文”有关,此亦可见孔门尚文之学风。傅洁娴
【关于谥号的相关链接1——来自百度】
周公制谥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李维真。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汲冢周书周公谥法解》(晋孔晃注)
释义一
一人无名曰神(不名壹善)
称善别简曰圣(所称得人 所善得实 所别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圣于礼也)
德像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仁义所往曰王(民从之也)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壹德不解曰简(壹不委曲)
平易不疵曰简(疵多病)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也)
道德博厚曰文(无不知病)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文)
愍民惠礼曰文(以礼安人。按左传杜注引。有忠信接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与可举也)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彊不扰直正无曲理必忠恕)
威彊叡德曰武(思有德者叡也)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解也)
刑民克服曰武(法正民能使服)
大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也)
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
尊贤贵义曰恭(尊贤人贵义士)
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
既过能乂曰恭(言有智也)
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
安民长悌曰恭(顺长接弟)
执礼敬宾曰恭(迎待宾也)
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益之)
尊长让善曰恭(不尊己善推及他人)
渊源流通曰恭(性无所忌)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威仪悉备曰钦(威则可畏。仪则可象)
大虑静民曰定(思树惠也)
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
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
纯行不二曰定(行壹不伤)
谋虑不威曰定(不以威相拒)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按左传杜注引作辟土有德。又引因事有功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言能征伐)
质渊受谏曰僖(深故能受)
有伐而还曰僖(知难而退)
博闻多能曰献(虽多能不至大道)
聪明叡哲曰献(有通知之聪)
温柔圣善曰懿(性纯淑)
释义二
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
协时肇享曰孝(协和肇始也常如始)
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逆)
大虑行节曰孝(言成其节)
执心克庄曰齐(能自齐也)
辅轻供就曰齐(轻有所辅而供成也)
温年好乐曰康(好丰年侵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令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之)
布德执义曰穆(穆纯也)
中情见貌曰穆(任*路也)
敏以敬顺曰顷(无所不敬。顺也)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也)
圣文周达曰昭(圣文通治也无赖金仙txt。按左传杜注引有威仪恭明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耄。七十曰艾)
弥年寿考曰胡(人期年也)
彊毅果敢曰刚(抱经堂卢氏校本注有彊于仁义致果曰毅。今正义本脱此)
追补前过曰刚(劝善以补过)
柔德考众曰静(考众使民也)
治而清省曰平(无失阙之病)
执事有制曰平(在位平意(音+匕)。三国蜀传注引作执事有班。又引克定祸乱曰平)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名清白。志故也)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则不可)
不隐无克曰贞(坦然无私)
彊以刚果曰威(彊甚于刚)
猛以彊果曰威(亦彊甚于刚)
彊义信正曰威(信正言无邪)
辟土服远曰桓(兼人故启土也)
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德一)
不眚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
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也)
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
柔质受谏曰惠(以惠爱)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可始也)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作德政)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达使能服也。杜注引有胜敌克乱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克杀秉正曰夷(秉正任贤也)
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正也)
执义扬善曰怀(私人之善)
慈义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合善)
释义三
述善不克曰丁(不能成义)
述义不悌曰静园瑜伽丁(不悌不逊顺也)
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秉德遵业曰烈(遵世业不隳改)
刚克为伐曰翼(成功也)
思虑深远曰翼(好远思自能也)思虑深远曰翼(自任多近于专)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不欲使为就)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也)
爱民好洽曰戴(好民洽也)
典礼不塞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立志不*命也)
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
极知鬼事曰灵(知其能联彻)
不勤成名曰灵(本任性不见贤思齐)
死见鬼能曰灵(有鬼为厉)
好祭鬼神曰灵(敬鬼神不能远也)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天殇也)
未家短折曰殇(未家未室家也)
不显尸国曰隐(以闇主国。按左传杜注引作不尸其位曰隐)
隐拂不成曰隐(言其隐佛改其性)
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肆行劳祀曰悼(纵于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易地也)
不思忘爱曰剌(忘其爱巳者)
愎佷遂过曰剌(去谏曰愎。反是曰佷)
外内从乱曰荒(官不治家不理)
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色故怠政事)
在国逢难曰愍(逢兵寇之事。逢河蚌汤,一本作遭)
使民折伤曰愍(苛政贼害)
在国连忧曰愍(仍多大丧)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多乱)
蚤孤短折曰哀(卑者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也。)
蚤孤有位曰幽(有丧即位而卒)
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也)
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
克威健行曰魏(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礼曰魏(有威而敏行)
甄心动惧曰魏(甄。积也)
去礼远众曰焬(内好多淫。外则荒政)
容仪恭美曰胜(有仪可象。有恭可美)
威德刚武曰圉(圉御也。能御乱患)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按左传杜注引作“善闻周达曰宣”)
释义四
治民克尽曰使(克尽无恩惠也)
行见中外曰悫(言表里如一)
胜敌壮志曰勇(不*胜)
昭功寗民曰商(明有功也)
好和不争曰安(失在少断)
外内真复曰白(正而始一也)
不生其国曰声
致戮无辜曰厉(贼良善人)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凶年无谷曰糠(不务稼穑。按汉书师古注引有“好乐怠政曰糠”)
名实不爽曰质(不爽应也)
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
温良好乐曰良(言人行可好可恶)
怙威肆行曰丑(肆意得威)
勤政无私曰类(无私惟义听任)
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也)
慈和徧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按三国蜀传注引有“柔贤慈惠曰顺”)
满志多穷曰感(自足者必不足)
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劳)
息政外交曰携(不自明而恃外也)
疏远继位曰绍(非其次第偶得之也)
彰义掩过曰坚(明义以掩前过)
肇敏形成曰直(始疾行成。言不深也)
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也)
华言无实曰夸
教诲不倦曰长(以道教之)
爱民在刑曰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啬于赐与曰爱(言贪恡)
逆天虐民曰焬(所尊天而逆天)
好廉自克曰节(自节以情欲)
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
好更改旧曰易(变改故常。汉书注引作故旧)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
思厚不爽曰愿(不差所思而得)
贞心大都曰匡(心正明察)
隐,哀之也
施为“文”
除为”恶“ (除恶)
辟地为“襄”
视远为“恒”
刚克为“发”
柔克为“懿”
履凶(?)为“庄”
有过为“僖”
惠无内德曰“献” (无内德,惠不成也)
治而生靑曰”平“
失无。则以起明除其象 (以其明所及为谥象谓象其事行)
和,会也勤,劳也 遵,循也 爽,伤也 肇,始也 乂,治也
康,安也 怙,恃也 享,祀也 胡,大也 服,败也 康,顺也
就,会也 (忄寒),过也 锡,与也 典,常也 肆谁是万兽之王,施也
糠,虚也 叡,圣也 惠,爱也 绥,安也 坚,长也 耆,彊也
考,成也 周,至也 式,法也 敏,疾也 捷,克也 载,事也 弥,久也
——以上共计二百二十二条从新安汪氏校本录入


【本群顾问导师】: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现有主讲导师】: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当代著名儒家学者)
林安梧(台湾慈济大学教授、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著名儒家学者)
张新民(著名儒家学者、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创始院长)
张文江(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
刘定一(特级教师,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金纲(著名作家,儒家学者)
崔茂新(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朝明(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儒学家)
鲍鹏山(上海开放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学者)
秋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著名儒家学者)
杨海文(中山大学教授,尼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孟子学会理事)
冯国栋(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陈徽(同济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欧阳祯人(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
何光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
曾凡朝(齐鲁师范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易学哲学博士
徐治道(首都师范大学儒教中心研究员)
张煜(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何善蒙(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白彤东(复旦大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哲学系博士)
颜炳罡(山东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孙福万(国家开放大学教授)
余东海(独立学者,著名儒家学者)
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博士)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严思(民间儒者、《四书》专家)
杨汝清(民间儒家学者、苇杭书院山长)
弘毅(江右弘道书院院长,民间儒者)
米鸿宾(十翼书院院长,易学专家)
唐元平(华南农业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论语》专家
陈乔见(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
陈畅(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
陆岩军(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李弢(同济大学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
徐向阳(陕西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哲学博士)
陈寒鸣(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王江武(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傅新营(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张日林(北师大国学中心副教授,台湾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李竞恒(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张羽(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孙海燕(广东省社科院哲学宗所副研究馆员,社科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何仁富(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
曾亦(同济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丹桂香胶囊,经学研究所所长重生美人名贵,复旦大学博士)
董卫国(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教师、中华孔子学会理事)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大博士后)
郑安纲(燕山大学中文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安鲁东(知名儒家学者,函谷关老子学院客座教授)
郭美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
刘永(上海理工大学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