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07 22:00:02   全部文章   0/342

无情剑【视频】【林氏源流】忠义林氏-印象比干

【视频】【林氏源流】忠义林氏-印象比干
点上面“印象比干”了解各地林氏动态,关注家庙发展卫辉比干庙 天下林氏根
广大海内外林姓宗亲、比干后裔,只要你姓林,请点击上面“印象比干”,关注祖地家庙发展,及时分享各地动态,互通信息相互借鉴,增强联谊扩大交流,协助续谱寻根联宗,弘扬传承比干文化精神,再现比干林氏家族辉煌。


忠义
林氏
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
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林慎思(844-880),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福州人,世居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 )。
"兰桂同芳"林慎思曾祖父凝公,蒋多多官左卫将军,秀州刺史。祖父萼公伊野尾理枝,官苏州长史,晋江县令。父升公,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慎思自幼勤奋好学,兄弟五人筑室读书于方安里筹峰山中,又筑新居于筹峰山下溪上,号"坑湖草堂"(今潭头镇溪新村坑湖里)。唐咸通间,兄弟五人先后俱中进士宗师宝典,为福建历史上第一家兄弟五进士,时称"五子登科"、"五桂联芳"。长乐读书之风因之而盛,长乐古有"海滨邹鲁"之誉,"文献名邦"之称,亦当溯自是时。唐懿宗赐"兰桂同芳"匾予以褒扬,并敕改其所居崇贤乡为"芳桂乡"。又因慎思复中宏词拔萃魁,故赐其里曰:"大宏里"。
慎思父林升,官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慎思兄弟五人:进思、景思、勤思、普思、慎思多功能校准仪。咸通间(860—873年),兄弟五人俱登进士第,时称“五桂联芳”、“五子登科”,为时人所钦羡。
儒英忠义咸通十年,林慎思中得进士,次年再试又中“宏词拔萃魁”而誉满京都,并得到懿宗皇帝的赏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县尉。执法甚严,豪强都惧其威令。后升为尚书水部郎中。唐僖宗日与宦官嬉乐,不理朝政。慎思屡次上书切谏,均不被采纳,旋外放任长安万年县令,林慎思仍“举案如法”。时各地官吏多敲诈百姓,严刑峻法,惟万年县吏治清明,百姓皆感其恩惠。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占长安,田令孜挟帝奔成都,当时名流自顾不暇,慎思却领官兵迎战,力尽被擒,委官不受而死。归葬于渡桥大墓山。唐天子旌其闾为"儒英忠义",御书:“忠贞贯日月代嫁皇妃,义节凛冰霜。”其诏立忠贤祠祀典,后裔称“忠义林。其祠一在福州乌石山白水井边,一在长乐渡桥大墓山林慎思墓侧,一在长乐溪上筹峰山林慎思读书处。宋朱熹题其读书处为"德成岩"。封建时代长乐县衙两侧建有乡贤祠与忠义祠,以纪念长乐历代先贤与忠烈,而两祠所祀的第一位神主都是唐林慎思。
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
《诸子百家大辞典》载:林慎思的思想博采儒、道、法诸家,而独成一家之言。他的政治观宗儒家,历史进化论承袭法家,自然观与荀子相通,又从道家吸取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儒家学说是治国的指导原则,"其言式万代,其政训百王,譬日月不可掩,山川不可迁也。"并且认为统治阶级的奢侈、酷暴、荒淫等行为违背了儒家学说,是导致亡国的因素。在治民上,他主张须用"恩刑"两手激变玄武门。在科举上,他主张惟贤是举。传世著作有《伸蒙子》三卷、《续孟子》二卷,是唐末不可多得的儒学专著,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亦为宋代理学崛起的先声。其名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四库全书》、《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及《福建思想文化史纲》等。其书刊行于《百子全书》等版本,流传甚广。后人称其为"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

咸通五年(864年),林慎思赴试不第,“归而著忽,书成”因得“伸蒙入观,通明之象”之语无敌龙书屋,便取《伸蒙子》为书名。《伸蒙子》成书于咸通六年,全书共三卷八篇四十章,约近万言。其中上卷《槐里辩》三篇十四章,叙天、地、人之事;中卷《泽国纪》三篇十章,叙君臣之事;下卷《时喻》二篇十六章,叙文武之事。全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以明治乱之道,从中可以窥见林慎思的政治观、历史观、人才观等,其思想杂采儒、道、法诸家,而又成一家之言,堪称晚唐一部重要的思想史著作,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又著《续孟子》二卷十四篇,以孟子久行教化,倡言仁义,以治时弊。还著有《宏词》五篇及《文集》二卷。
宋代理学大家紫阳先生朱熹,避禁伪学寓居长乐期间,曾游筹岩,寻其遗踪,钦羡林慎思的“儒英忠义”和“续孟功业”,觉得林慎思是“德成于此地”,便题岩名为“德成岩”,改“月楼精舍”为“德成精舍”。

读书处....
当时马西莫斯,林慎思兄弟日攻书于筹岩山中之“月楼精舍”,夜苦读于筹峰山下之“坑湖草堂”。他们“以继往开来为己任,上学孔丘,下宗子舆。啸卧云霞,冥心洞壑。于不义富贵漠如也!”如此又苦攻五年之后,方相继离开筹峰山,走出坑湖草堂,走出八闽大地,到京都长安考取功名,以求安邦治国,拯救黎民。《长乐德成岩志》,《长乐玉林世谱》及《长乐诗征》等共录有十二首诗,都是当时名流赞美林慎思读书处坑湖草堂的诗篇。其中有四言诗经体诗句,也有五律,七律,及五言长律排句等。譬如唐御史吉文赠诗:“石磴穿云远,柴门倚树欹。地幽人到少,山暝月生迟。猿鹤时为侣步步升仙,琴樽日共期。知君慕高洁,非是傲清时。”唐参军陈京赠诗:“卜居幽邃绝氛尘,门掩空山少四邻。学讲河汾开后进,道明洙泗绍前人。莺花彩落房栊暑,庭草光分宇宙春。好听书声天上去,方知郊薮有祥麟。”都是流传千年的实景写照。中国唐诗虽盛,但写闽地景点的并不多,而林慎思读书处坑湖草堂所流传至今的唐诗可谓全闽之冠。

林慎思祖宅
唐武德初(618年),林氏先人智通,由晋安(福州)析居吴航,其后分为邑东岭口(东关)与北乡鸿山(大宏)两支,林氏先世世代皆以门阀世袭为官。唐代重科举,渐废门阀。后四世鸿山林凝,于开元七年(719年)以词学考取功名,为本支林氏科举的开基第一人。此后林氏一门形成科第世家,冠盖蝉联。
林慎思兄弟原居于长乐崇贤乡钦平里鸿山(大宏),咸通元年(860年)因登筹峰山扪萝览胜,“见筹岩洞天幽绝,遂披荒构室,读书其间青神吧。”这就是《福州府志》载的宋代理学宗师朱熹为此题名“德成精舍”与“德成岩”的所在地。同时林慎思又在筹峰山下创“坑湖草堂”,遂由世居地钦平里鸿山,迁居方安里溪上。故后人多记载:“先生方穷时,原家于此山之麓。”即所谓“坑湖草堂”也!
林慎思墓碑

曾经与林慎思一起谏君劝政的莆田人余镐,这时已隐居家乡莆田黄石,当闻知林慎思为国捐躯时,写下催人泪下的诗。
《哀林虔中》
接翅十年同抗疏,投荒万里独登楼。
常山忍为孤城死,睢水空存百战谋。
菡草漫从灰里觅,嘤声长向梦中求。
欲知后死今何事?已在莆中买钓舟。
林岊
林岊,字仲山,号苍林子,福州沙堤人,林慎思十二世孙。少颖悟勤奋好学。六岁诵诗书,八岁通九经,九岁赴京,中奇童科。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中解元。淳熙十四年王容榜进士。两应宏词。京镗丞相以其连中三大科,特授福州睦宗院教授。宝庆三年(1227),知汀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在汀州创书院二所,与六邑士讲订诗书,邑学皆有祠祀之。后改知漳州,再知邕州,奏准桂、越接壤互市通商、抚边安民。荐谢升卿至安南。林岊以奇童科显,连中三大科,官至太常少卿。德足以善政化民,才足以理烦治剧。著有《毛诗讲义》传世。
漳浦乌石林氏始祖林安,生于福州长乐后市村,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由长乐后市徒居漳浦县东关外七都浯江保西径坊,娶西径宣教郎蔡某的女儿小九娘,生四子,长子林进,移居浯江西岸海云山下,并命名其住地为“乌石”,其后裔称乌石林氏。五世林纯一,登洪武五年(1732年)举人,官国子监助教。自此,乌石林氏科甲连绵,人才辈出。十世,林功懋首登进士,十世林一初、一阳、一新三兄弟俱登科第等咱有钱了,称“三凤齐鸣”,誉满闽粤;十一世林士章探花及第,名扬全国。
明清两代,乌石林氏共有进士11人,举人25人,贡生33人,文吏、武职9人,封赠17人,任子1人(其中武进士1人,武举人7人,武职1人),建立坊表17座,俗谚:“秀才掉下厕,无情剑没人顾得捞。”譬喻当时人才荟萃之盛况。
唐武德初(618年),林氏先人智通间谍风一号,由晋安(福州)析居吴航,其后分为邑东岭口(东关)与北乡鸿山(大宏)两支,林氏先世世代皆以门阀世袭为官。唐代重科举,渐废门阀。后四世鸿山林凝,于开元七年(719年)以词学考取功名,为本支林氏科举的开基第一人。此后林氏一门形成科第世家,冠盖蝉联。




“长乐忠义林家”自筹峰山下方安里溪上“坑湖草堂”发源,经过一千多年的迁徙繁衍,枝党繁荣,形成中华林氏中的一枝巨族。忠义林在长乐、福州、闽侯、连江、福清、平潭以及浙江、江苏、广东、台湾传下众多后裔,自唐宋至明清,历代科甲鼎盛,人才荟萃。一千多年来,长乐忠义林氏后裔,世世代代铭记唐朝皇帝赐改地名芳桂乡大宏里是林氏发祥地,而方安里筹峰溪上“坑湖草堂”懒虫网,则是长乐忠义林氏的祖堂所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