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6-28 07:46:21   全部文章   0/395

方正魏碑繁体【视频】15.10) 《论语卫灵公篇》论语讲师群(第390课-论语大家读

【视频】15.10) 《论语卫灵公篇》论语讲师群(第390课-论语大家读
点击“论语大家读”关注订阅
扫页尾二维码关注“守中书院”


【一、导师简介】
方笑一老师(华师大古籍所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徐治道老师(首都师范大学儒教中心研究员)
刘 强老师(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二、上课时间】
2018年9月13日(周四)20:00-22:00
◎主持人:张爱军
◎吟 诵:李华伟
◎志愿者:孙徐坦
【三、学习资料】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何再贵。”
贤以事言,仁以德言。夫子尝谓子贡悦不若己者,故以是告之。欲其有所严惮切磋以成其德也。程子曰:“子贡问为仁,非问仁也,故孔子告之以为仁之资而已。”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工无利器,不能善其业,犹人无材德,不能尽其仁。器不自利,必经磨砺,亦如人之材德,必事贤友仁,然后得所切磋熏陶而后能成也。仁者,人与人相处之道心动奇迹。仁德必于人群中磨砺熏陶而成。有其德而后可以善其事红旅漫画,犹工人之必有器以成业。
【白话试译】
子贡问为仁之方。先生说:“工人欲完善他的工作,必先快利他的器具。居住在此国,便须奉事此国中大夫之贤者,并须与其士之仁者相交友。”
——钱穆《论语新解》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⑴之仁者风火山隧道。”
【注释】
⑴士——《论语》中的“士”,有时指有一定修养的人,如“士志于道”(4.9)的“士”。有时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调士矣”的“士”(13.20)。此处和“大夫”并言,可能是“士、大夫”之“士”,即已做官而位置下于大夫的人。
【译文】
子贡问怎样去培养仁德。孔子道:“工人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搞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一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
——杨伯峻《论语译注》
【四、上课内容】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新凤霞的资料,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方笑一老师:

◎徐治道老师: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本章大意是:
子贡问如何为仁。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事,必须先磨利他的器具。居住在这个邦国,应奉事于此国大夫之中的贤者,应与此国士人之中的仁者交朋友。”
前天晚上,刘强老师在讲解“志士仁人”章时说:【如说前几章言“德”(忠信笃敬)立足于“仁”,上章立足于“智”,本章则立足于“勇”。《论语》编排之内在肌理与节奏,张弛有度,摇曳多姿,充满了生命感!】。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方正魏碑繁体,《论语》的篇章编排确实有着系统的内在理路。上章讲志士仁人不能苟且偷生以损害仁德、唯有杀身赴死以成全仁德,说的是极端情况下该如何为仁。本章子贡问为仁,孔子因应子贡其人特征的回答,讲的是正常情况下该如何为仁。下章,孔子面对颜渊之问,讲的是应该如何为邦。仅从我们本周学习的这三章,就可管窥《论语》篇章编排大有深意。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论语》中多次记载弟子问仁、孔子答仁的对话语录,据统计直接问仁答仁的记录包括本章有八处之多。孔子注重因材施教与情景启发,针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给出的回答是各异的;针对同一个弟子在不同情景下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也是不同的。这里将除本章之外的七处问仁答仁罗列如下,供大家阅读参详。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怀孕大暴走。”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陈公台。”“请问之。”曰:“恭,宽,信,敏饭冢国五郎,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泸县建校。”(《论语·阳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雷晓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时间有限,这里不再逐章解析。
本章提问者子贡,姓名端木赐,是孔子得意门生,口利才干,善于经商,也曾从政,“常相鲁、卫”,被孔子赞为“达”(“赐也达”)、称为“瑚琏之器”,被后人奉为孔门十哲之一,也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之一。子贡问为仁,孔子的回答显然是面向子贡的,为子贡这种类型的人如何为仁作了针对性的、践行式的指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已经成为常用成语,提点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把准备工作做好。孔子接着说“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两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返利邦官网,孔子为什么连在一起说?刚才方老师分析得非常精彩卢淑仪,我很赞同。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注解说得也很有道理:“工以利器为助,人以贤友为助。”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当下俗而言之,就是要选择好的领导(大夫之贤者)跟着做事、选择好的人士(士之仁者)与他们交朋友。跟对领导、交对朋友就是为仁的基础性工作,贤能的领导、仁爱的朋友就是人为仁成仁的最好助力,其实也就是人成长为人(刘强老师前晚在群里讲课时说“盖仁者,人也,人者,仁也”,讲得非常精到)的最好助力。
本章也可与《论语·雍也》“仁之方”章相参: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一一(《论语·雍也》)(这章提问也涉及到仁,类似的情况还有四则,这里不再罗列)
又《礼记·中庸》中说:“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以上,选择了为仁处置己、人、物的关系行动原则的有关章节供大家阅读思考。为仁就是事贤友仁,就是达人达己,就是成己成物。可见,孔子释仁,不是去作抽象的、固化的定义,而是去作因人而异、应时而生、实际行动的指引。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可谓实至名归!
【五、疑义与析】
◎张爱军:@刘 强老师 刘老师,我请教您一个问题。上章谈杀身成仁,这章讲亲贤友仁。那么,仁与为仁有什么区别呢?仁既是体玉子爱情故事,又是用?
◎刘 强老师:@张爱军问得好!浅见以为:“仁”为体,“为仁”为用。《学而篇》第二章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为仁”当连读,即“行仁”之义。盖“仁”为体,“孝悌”为用,正“行仁”之基础也。又htn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是“仁”为礼乐之本,礼乐乃“行仁”之作用也。联系上章,“杀身成仁”乃极端情况下之道义选择,“事贤友仁”乃一般情况下当行之道也!
◎纪贵聪:事贤友仁,如药之佐使,何以曰器?为仁之器,政也,能利其政者,贤君仁士也钱大掌柜。故夫子曰,择主亲贤以敬其政,而后仁能为之于众也。
不知可乎,望诸师惠解。
◎纪贵聪:君子之事修齐治平,其器无他,惟政也,何以利之?择主亲贤而已矣!故夫子以工为喻,启发子贡为仁之道。
◎刘 强老师:@戒 嗔 感谢质疑。窃谓此处夫子言"善其事""利其器",皆引譬连类,所谓"能近取譬"也,不必指实而论。又,为政固可行仁莎朗·塔特,然在夫子看来,修己(事贤友仁)先于为政,故夫子言"政者,正也",又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张学干禄,正求为政之道,夫子偏告之以"言寡尤行寡悔",正修己之道也。故曰:仁为本体,"为仁"乃作用,"事贤、友仁"林梧桐,乃工夫也,故可以"器"喻之!至于为政,"利其器"之后水到渠成之末事耳,何足以臧?
◎张 琴:我也刚看到《论语点睛补注》说“贤之与仁,皆吾利器也”,又见刘老师说“其事为何?为仁也。其器为何?友仁也”,也没明白,同问。@张爱军 @刘 强老师
◎张爱军:再次感谢三位老师的智慧解读!@方笑一老师 老师通过为我们梳理前后两句的逻辑关系,一为设喻,一为亲贤友仁以进德,循循善诱。@徐治道老师 老师则将本章放到论语全书中谈仁的坐标中来整体分析,脉落清晰。@刘 强老师 老师则重点从亲仁尚贤的角度为大家开拓思路。
【六、刘强老师《论语新识》】
15.10子贡问为仁①。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②。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新注】
① 为仁:行仁;修养仁德。
② 工欲善其事:工匠想要做好自己的事。利其器:利,快利,使精良。器,工具。
【新译】
子贡问如何修养仁德。孔子说:“工人要想干好他的工作,必须先把自己的工具做得精良而快利。居住在一个国家,就要奉事大夫中的贤者,并且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新识】
上章谈杀身成仁,本章谈为仁养仁。
夫子打了个比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事为何?为仁也。其器为何?友仁也。此即“泛爱众而亲仁”“就有道而正焉”“里仁为美”“贤贤贱不肖”“尚友古人”之义也。故钱穆说:“工无利器,不能善其业。犹人无才德,不能尽其仁。”
【今按】
此章实亦涉及环境及交往对象对人之影响死神游乐园。《说苑·杂言》载:“孔子曰:‘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又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又按】
事贤友仁,皆君子成德之必要条件,否则孤芳自赏,固步自封,绝无进步之可能矣。
【三按】
此章亦可与《论语·学而》第六章“泛爱众,而亲仁”章合观。盖章“新识”曰:——孔子在“泛爱众”之后,接之以“而亲仁”(亲近有仁德之人),大有深意在焉。盖“泛爱众”只是情感教育之普遍化,其延展状态是平面的,尚非人格修养之最高阶段,求学之人如欲进德修业,则必须有一向上提撕之力量,“亲仁”便是“下学上达”的必由之路。孔子后面说“就有道而正焉”、“无友不如己者”、“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皆是“亲仁”思想的进一步展开。
【四按】
该章“新识”又说:事实上,亲仁尚贤是没有时空边界的,孟子更提出“尚友古人”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尚友古人”,又把孔子的“亲仁”思想,由当世上溯到远古,这与孔子的“信而好古”、“好古,敏以求之”也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泛爱众”属仁,“而亲仁”属智,仁智双修,始可谓之成德君子。
我的忘年交、著名文史专家、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吕友仁先生的名字,盖取自本章"友其士之仁者"一句。



【本群顾问导师】: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现有主讲导师】: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当代著名儒家学者)
林安梧(台湾慈济大学教授、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著名儒家学者)
张新民(著名儒家学者、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创始院长)
张文江(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
刘定一(特级教师,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金纲(著名作家,儒家学者)
崔茂新(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朝明(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儒学家)
鲍鹏山(上海开放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学者)
秋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著名儒家学者)
杨海文(中山大学教授,尼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孟子学会理事)
冯国栋(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陈徽(同济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欧阳祯人(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
何光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
曾凡朝(齐鲁师范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易学哲学博士
徐治道(首都师范大学儒教中心研究员)
张煜(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何善蒙(浙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白彤东(复旦大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哲学系博士)
颜炳罡(山东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孙福万(国家开放大学教授)
余东海(独立学者,著名儒家学者)
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博士)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严思(民间儒者、《四书》专家)
杨汝清(民间儒家学者、苇杭书院山长)
弘毅(江右弘道书院院长,民间儒者)
米鸿宾(十翼书院院长,易学专家)
唐元平(华南农业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论语》专家
陈乔见(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
陈畅(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
陆岩军(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李弢(同济大学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
徐向阳(陕西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哲学博士)
陈寒鸣(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王江武(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傅新营(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张日林(北师大国学中心副教授,台湾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李竞恒(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张羽(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孙海燕(广东省社科院哲学宗所副研究馆员,社科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何仁富(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
曾亦(同济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博士)
董卫国(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教师、中华孔子学会理事)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大博士后)
郑安纲(燕山大学、河南国学会)
安鲁东(知名儒家学者,函谷关老子学院客座教授)
郭美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
杜保瑞(著名学者、台湾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
方笑一(华师大古籍所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方旭东(北京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刘永(上海理工大学教师郑多彬冥婚,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