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2-24 01:36:35   全部文章   0/326

摩尔庄园超级向导【视频】1934年由南京到洛阳,访少林之高手,登缥缈之嵩山-终南山故事

【视频】1934年由南京到洛阳,访少林之高手,登缥缈之嵩山-终南山故事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的旅行记录,旅行者或为军事行动所迫,或为宦海漂泊所迁,纯粹以欣赏祖国山河美景的旅行非常之少。
不过,1934年,有一位非凡的艺术家从江南出发,孤身一人,携带画笔,从河南到陕西,由陕西到四川,行程一万六千余里,创作800余幅画稿,完成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旅途。

青年林散之

他就是林散之先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从南京出发那一年,他正好37岁,正是人生中心智、体力最为巅峰的岁月。
这里,我们和他一起从南京出发,那是民国二十三年……

原文发表在《旅行杂志》1935年第11期
久抱峨眉、太白、华岳之愿,多以事牵,未能卒志。去年春,决计由川而陕,由陕而汴,览峨眉,登嵩华诸山而归。
中表吴家銮谓:“逆流入川,稽时靡费,两无所利。不如由陆路经汴陕入川,顺流而归,事较便宜。”
余善之,遂先与内兄盛峻居,作滁县约。
一、 初 行
于甲戌三月廿九日,携囊乘乌江口小轮,至下关,转平浦下午八点快车至滁县,九时许已到。峻居已先在车站相待,相见大喜。微雨,遂同至友人马骏一家。

滁县东城门(民国时期)
琅琊醉翁,为余旧游地,懒不再去,与骏一、王肇修、陈剑生诸友,杯酒欢叙。
肇修谓:“君作西北游,非携带襆被不可,汴陕道中,苦寒已甚,荒店内,无从租借,如此去,冻死矣。”
余悚然,因向骏一假以布被,而剑生复助羊皮褥,良朋佳友,为余设计者已至。遂于四月三日,携一布被,一雨伞,一油布囊,乘车赴徐,远作汴陕之游。
二、 徐 州
先是,余欲乘夜车至徐,骏一、剑生诸友,饯余于王肇修家,耽于朋从之乐,车时已误,改明日上午车,始得起程。
车中遇一河南人,方自上海归来,与谈汴中文物风土之情,甚乐。下午十时至徐州,因同寓招商栈。
翌日,伊乘陇海上午九时快车赴汴,余留徐州。

徐州云龙山(民国时期)
徐州,为古彭城地,项羽所都,号为西楚,山川雄伟,俯视四方,成建瓴之势,有云龙山、快哉亭、燕子楼诸胜。燕子楼为唐张建封爱妾关盼盼守居之楼,多就荒废,凄凉甚矣!宿一日,别去。

芒砀山(来源:网络 摄影:ysc梦牵秦汉)
出徐州一百余里,有芒砀(dàng)山。在砀山县东南,与河南永城县接壤。昔汉高帝微时,亡匿于此,有皇藏峪,甚幽深。
去此九十里为商邱。商邱,即汤之亳都,人情朴野,市廛(chán)独盛。车中人指以示余,惜不能停辙一访之。
三、 开 封
上午一时至开封,寓车站前之隆兴栈。

开封(民国时期)
稍息,即出游,市衢多新辟,宽大宏敞,有中山塔甚高,人文古朴,非复南方之华靡矣。

开封铁塔 (1938年)
饭后,乘黄包车赴城南,访黄河水灾委员宋达庵,未遇,甚怏怏。民国二十一年(1932),扬子江水灾,余以圩堤事,见识于达庵,于今三年,未得一晤,神交千里,思仰何如!

开封北门(1933年)
翌日,出北门,一窥黄河之险,水疾如矢,千里挟泥沙泛滥以行。往者,闻人言,黄河之身,高于两岸,全恃沿堤挟之以去,今睹之,惊叹悚息不置!河北二十二年(1933年)水灾,较长江为甚,堤以新工程筑成,多宋先生成绩。
北岸为陈桥驿,未能渡,遥望而已。
四、 望 岳
在开封留二日,乘陇海车至孝义(今巩义市孝义镇)。
出开封一百余里,即见左方有山,突兀云际,疑即嵩山,问车中人,人都不识,凭窗远眺,心畅神怡,私自喜慰。自徐州来,皆平原广地,黄沙白草,漠漠无际,至此忽睹高山,耸青拔翠,其乐可知也。

孝义镇所在的巩县宋陵航拍(1934年)
至孝义已夜分,半规凉月,四野萧条。出车站,欲投旅店宿,无从觅得。
邀土人领余至孝义镇,月光熹微,行邱垄中,三里至孝义镇。凋落亦无宿店,乃访该镇商会长,向其借宿。会长以余远来,不敢留,复命来者导余至车站。
余无奈,偕导者回,乃领至站旁一土洞曰:“中可宿。”
余入其中,宽数丈,深倍之,洞内复有小洞,迂曲四达,如鼠窟然。每洞有土榻一,可容二人宿,宿费每夜三百文。洞主为陕州人樊君,余持钱谢导者,独宿洞中。

嵩山北麓(1938年)
余按《方舆图》,以孝义附近嵩山,故在此下车,岂知此地距嵩山,尚有一百八十里。且小路山石卓荤,颇不易行。
洞主樊君谓余曰:“嵩山近十年来,多匪人出入,最危险,君一人,且远来,不敢教君去。”
余闻云,兴大沮,时时闷坐洞外,远看嵩岑,扶摇空翠,目极名山,神伤千里!
樊君怜余志苦,谓曰:“君必欲去,或可无事,吾代君觅一熟嵩山道者伴君去,如何?”
余即起谢。
因代雇一土人张长松者,原籍嵩山之三冲,近在车站,以鬻面饼为生,性忠厚,甚熟嵩山路。
余大喜,感激不尽。
樊君又曰:“唯君必易装,如此去,死矣。”
明日,托樊君代购破麻包一,草帽麻鞋各一,将余蓝布大衫、漂布被、油布囊藏于其内,仅服一旧布袄,戴破草帽,穿麻绳鞋。噫!余性最俭朴,至此已觉华丽,其荒陋孤僻,可叹也。
遂与张长松买面包饱腹,肩行李趋嵩山路。
五、 山 民
嵩山,治河南登封县。游嵩者,多由登封入,或由偃师经轩辕关入,较多大道。由孝义入者,皆小路羊肠。顾余已至此,无可奈何矣。
出孝义东南行十里,即登山,又十里,为清风寨,入山渐深。土人多以掘煤为主,沿路多运煤骡马。嵩山附近富产煤,其开取多以人力及牲畜力。支木井上武汉钓鱼圈,盘轮其旁,以牛力转运。轮之两端,系巨绳二,绳系以筐,轮转则绳自为起降,人在井中,掘煤于筐,绳之以出,上下唏嘘,颇觉艰苦。

河南农民之一斑(1927年)
四十里至西涉村。村为一山镇,衣冠古野,席地坐卧。村多大木,可七八人围,左右纷拏(ná),极盘曲之致。
已晚,宿西涉村。晚间,粗面馍,借草卧地下,不能寐,与张长松絮絮作嵩山谈。

嵩山(1938年)
晨起,别西涉村,南趋,登玉带山。山高三十里,山中居人,俭拙奇古,男则裹巾袒臂,面黧黑,如天竺人,女则高翘宽服,耳巨环,耳不能胜,洞其上以悬之,锵锵琅琅,有如古佛。
至三冲,情更险,人更古。食只黑面,饮则山泉。长松嘱余不可言语,吾止君止,吾食君食,不可短长其间。余诺诺唯唯。
土人见余来,多惊异,围绕观之,长松为余解释曰:“此吾好友,至吾家,省吾老母,无他故。”土人始稍稍解悟去。
余战战兢兢,行山谷中,三十里至南坡;再前三十里,为扳刀井沙丘政变,遂借土人家宿。
六、 掩 映

沟阳关(林散之先生作)
未明即起,趋沟阳关,仰上数百级墙外红杏,磴道险绝,攀登良苦,逾关,即抵嵩山麓矣。

嵩山“岳立中天”石碑(1934年)
嵩当天地中,故称中岳,有太室、少室之奇。少室瘦削,而太室雄穆尊严。两室相距三十里,如双眉然。下沟阳关,为嵩山之阴,丘垄坡陀,三十余里。
转而登山,为中岳之东峰。其阴为龙潭寺,荒废,院中有唐制龙潭寺碑,分书甚精。
再进为卢岩寺,为唐卢弘一先生隐处。寺后百余步有岩,孤石空悬,下剖若劈;兽蹲鸟伏,中拓成台。有泉自上飞洒而出,披罗曳穀,满壑霏微,询之居僧,即卢岩也。

中岳庙牌坊(1934年)
十里,至中岳庙。庙在太室黄盖峰中,居中朝阳,众峰环拱,为清乾隆帝敕建。

中岳庙前汉代双阙

嵩山太室石阙顶(1934年)

嵩山太室庙前石人(1934年)
庙前太室神道双阙,东西两隅,唐宋人碑刻,赑屃累累,古茂可爱。院内多汉柏,虬枝半萎,苍影沉沉。有铁人四,高七八尺,巍立丰草间,摩挲移时不能去。

中岳庙大殿(1937年)
前殿九间,后殿较逊前殿,两旁配殿数十间。前后殿为黄琉璃瓦,殿陛轩皇,规制宏烈。庙外民居百余家,皆穷苦,污秽甚。

中岳神像(1937年)
时为中岳帝诞辰,四方祷祀麇集,余亦随众参谒,既肃且敬。晚宿中岳庙。
晨起,与张长松买面一饱,肩行李登顶。由岳庙左上十里至黄盖峰,有亭,少憩,前上北就土山,一缕仅容攀跻。

铁梁桥(林散之先生作)
约二十里,越东峰,西度狭脊,望绝顶行五里黑神目泷,抵天门,皆石崖重叠,下瞰绝壁,险临无际。询之长松,知为大铁梁桥。折而西,又三里,为登高岩遒劲郁勃。
登高岩,得回藏掩映之致。初入,有石砑然,斜壁透出,穿行数步,崖忽中断,莫可着趾。横以木,架为阁道,伛偻摩抚已过,心胆欲坠。过则怪石上覆,有乳泉、丹灶、石榻诸胜南宫问天。跻而上,得一台,三面孤悬,虚凭百丈,下临绝壑,上倚层岩,所谓登高岩也。
俯视登封,摩尔庄园超级向导远眺箕颍,城郭如芥,沙水微茫,至此尽登高之胜。
七、 天 半
越登高岩,左上二里,为白鹤观。观在山坪,去险就夷,至顶,犹有三里程。
余欲登顶,将行李存观中,与张长松同去煞到你的床。从观右上,磴陡滑,浓云如墨,岚气冗冗。长松已倦,不欲去,返观中。
余一人只身上,云气扑面,咫尺不见邹丹阳。上里许,足疲甚,坐石上稍憩。云气压人更甚,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几如在蒸笼水汽之中,令人气闷。坐少顷,忽大风从东南来,面前之云,划然砉(xū)开,则所坐之下,即万仞悬崖,深不见底,神魂俱失,奔走不遑。

太室绝顶(林散之先生作)
不敢留,摸磴上,而云气渐上渐开。里许,至真武庙,荒废无人,从庙后小路上半里至顶,怪石峨峨,已在天半。有残基,方广数丈,叠石为之,即宋真宗所筑之避暑寨也。
至是,天气大开,斜日未坠,坐断石上,俯视下方,湿云未褪,如抟絮,如堆墨,如涛如涌,起伏上下,腾踔奔崩,而万山怒攒,竞险争夺,烟罩云埋,出现隐现,夕阳下照,光怪陆离,而嶙峋少室,耸青插翠,遥遥于天外见之,虚无缥缈,浑浑灏灏,有如蓬莱琼岛之在海洋中也。平生奇观,无逾于此。
有顷,月东上亚坦尼斯,凉雾四塞,无所见七煌五狼黑,遂匆匆下,返宿白鹤观。
八、 仰 贤
中夜大风,晨犹未减,冷甚,道人煮稀糜饷余。少停,别白鹤观,由右岭横行,逾脊顶,陡下。磴极险滑,依岩凌石,悬空直下华夏天空,十里至炼丹岩。
仰望所来之路,已在云空,怒石横天,险恶悸魄杏璞霜,如鬼脸,如麻皮,斧劈刃削诡变万状,李将军粉本不逮也。
又五里,始出险,得正道,汪玲露抵无极殿。楼殿上下,倚岩附石,建制极宏,嵩岳附近妇女,来以焚香者,不下数百。妇女多缠足,无一解放者,风俗不开,可为一叹!然登山陟岭不觉其难,跻险凌高,异于常辈,此又奇也。得毋居深行险,习使之然耶?
与张长松饭于无极殿。

嵩阳书院(1938年)
饭后,下坡五里,抵嵩阳宫。
嵩阳宫初名太室书院,宋改嵩阳书院,为二程先生讲学之所。前后院宇甚广大,楼殿半就倾颓,殿左祀二程先生位,右祀清贤耿翕庵先生位泵打一成语。
翕庵十三刺客,汝州人,学以致知为本,力行为用,不尚空虚,隐居不仕,读书嵩阳宫,祀之以配二程,不忝也。
张长松倦甚,席地卧,忽忽睡去。余一人坐殿下,瞻仰前贤,师心千古,渺焉小子,愧以春风。

嵩阳书院之大将军柏树(1934年)
循前院,观三将军柏,森森郁茂,大者七人围,次三四人围,最大者其半将倾,好奇者支巨石扶之。

嵩阳书院之唐碑(1936年),人物为蒋介石

嵩阳书院唐碑细部(1934年)
院内宋明数代碑刻甚多,门外天宝徐浩分书碑,可八九尺,最高大。其阴刻宋元名贤题记。
时向暮,唤张长松醒,别嵩阳宫。
是日,天气昏暗,沙尘掩日,渡前溪,水甚浅,白石粼粼,为入颍河之水。与张长松濯足其中,寻村人家宿。
九、 少 林

会善寺全景(1921年)
清晨,与张长松趋会善寺。
会善寺在积翠峰下,门外银杏老枸,葱郁奇古。寺屋百余间,飞檐走槛,半渐荒废。院内蓬草,与人肩齐。询之僧人,云“寺产已没为学田,无能建立”。不禁唏嘘!

少林寺塔林(1934年)
寺左数百步,有贞元《戒坛记》,砌砖塔内,僧人导视西郊戒坛寺旧址,残石断碣卧蒿莱间,莫可辨认。少坐,即别去。
西南行五里,出大路,再十一里,至郭店,荒桥古驿,茅店鸡声,又一境矣。

少林寺(1938年)
出店,又西南行五里,为少林寺。寺在少室之阴,佛殿僧寮,可百数间,为一最大寺院。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遭冯军之难,已毁其半,剩前后殿及配房百余间。

少林寺1932年被毁后照片(1933年)
少林寺,魏太和年(北魏孝文帝元宏477~499)建,隋文帝改名陟岵,唐复名少林。时有天竺迦佛陀禅师至中国,居少林寺,其徒昙宗等,习技击术,即今所谓少林派者。其寺在明末之乱始毁坏,复半毁于冯军,物之兴废,各有数存,可胜长叹!

少林寺古柏(1928年)
少林寺门前及院内,修松桧柏,夹道森森,高俊而整。

少林寺唐太宗御书碑(1921年)
庭中碑刻,前后巍立,有唐武德初(618)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分书雅俊。寺右有面壁石,西北有面壁庵,即达摩九年面壁处也。

少林寺山门外风景(1928年)
少室亦称南塞,又称大塞,大塞者,即少室绝顶,横少林寺前如屏,高与太室等,峰峦峭拔,负九鼎莲花之名。

五乳峰及少林寺(1921年)
环少林后者,为五乳峰,迤逦东延太室。太室巍然坐,大如北斗,而少室则掩映削立如少微,两山面目,各自尊也。

少林寺《五百罗汉渡海像》壁画
传吴道子用两年时间绘(1934年拍摄)
余儿时,即耳熟少林拳技名。及入少林道,见二僧,硕大且黑,肩豆谷入山,每人可三四百斤,陟险跻高,如履坦途,余尾之,不能上,丧然色沮。入寺,见壁间刀剑戈矛,森严罗列,始惊少林技术,至今犹未替也。嵩山近十余年,成为匪窟,富者远徙,贫者与匪连成声气,蜂舞劫掠,所在滋扰,唯惧少林拳技,不敢近。

嵩山少林寺之拳法壁画(1931年)
余爱少林术,留寺中,访智光师,问以少林宗派,技击同异,苦苦数日不肯休。
十、 奇 境
从少林寺右渡涧,为登南寨路。

少林寺二祖庵(1921年)
十里,上二祖庵,庵半荒圮,院有银杏古柏各一,葱茏奇伟。
循庵右南上,转折半里,路陡险,狼牙参差,几疑无路,再上,为两膊岩。岩孤悬,下坠成壑,有泉从壑中流出,飞洒怒沫,而隔涧浮岚空翠,掩扑于前,奇境也。

十八挨(林散之先生作)
过此为十八挨,迳更仄,从石罅中行。两旁悬崖,直削万仞,无寸土。石骨磷磷,从脊仰上,悬攀直跻,上下手足,左右交敝。张长松胆怯,几为所阻。
凡七里,卒度险,路渐平舒,前之危崖绝壁,又忽然截然转出。荆棘莽莽,无从觅路,张长松在前,余在后,从乱棘中披拂以行。
南上五里,遂登南寨顶。是日微阴,至此已雨。余与张长松衣尽湿,茫茫四顾,不辨咫尺路易兄弟。不敢久留,奔少林寺。
十一、 摘 星

少林寺旁道路(1934年)
余以昨日未睹少室顶真像,复偕张长松去,出少林寺左上,为登少室正道。七八里,土山尽,翠微在望矣。
经十八盘,险与十八挨等,逶迤山脊间。五里,入寨门,益狭,拾级仰上,左右维谷。
五六里,峻路完,入平衍,即昨之截然转出处。复从草棘中莽莽上,数里至顶。云气乍开乍合,远近之峰,森森前立。中有一峰,从壑底特起,绝其附依,不可度,分摘星台,乃少室正中之峰,即北顶也。有仄径相属,仅堪容趾,可跻其颠,张长松不欲去,坐石上待余。

嵩山(1934年,航拍)
余遂摩岩扶磴,牵藤附葛,盘折三四,乃登其上。隔壑望南顶数峰,相离十余丈,彼此斩绝,中裂如剖西丰天气,砉焉划焉,不断一缕,而疑云异雨,时来出入,冥冥沉沉,不能窥其底蕴。
其四方之峰,如列屏,如立鼎,骈罗相峙,兀兀云空覃江巍,所谓九鼎莲花者也。岂知前日,坐太室顶,远望苍茫云外之峰,即此也耶?
惊惋久之。云气渐重,欲雨,下顶,与张长松从原路下山,往觅其舅氏家宿。其舅倪姓,业农,佃少林寺田,住鸟龙潭下。
鸟龙潭亦名龙潭沟,有大龙潭、二龙潭之别。水最清,景最奇。偕其舅氏往游,至晚方归。
十二、 云 外
与张长松别其舅氏倪翁,循二祖庵右趋,欲登三皇寨。从山脊下,陡险,十里至牛圈沟。山深无人,溪声汩汩,疑非人境。

三皇寨(林散之先生作)
又十余里,至梯子沟,更险仄幽奥。越沟,横山半行,攀岭,即见三皇寨高居云外。
少憩,下岭,至深沟中,复仰上,十余里,至三皇寨下。三皇寨,最高险,不易登,盖即少室之南顶也。
从山左东上,拾级数十,为三皇宫。宫为新构,依险而成。在宫中买麦饭与张长松同饱,将行李存宫内,攀三皇顶,出宫西向,即登峻坂,石层屶(huì),壁削千寻,循壁间凿磴、悬索以上,凌虚御空,兢兢不可下视。
五里至寨门,为第一关。凭高临下,险据南天矣。
逾关,复手铁索东北上,转侧二里,至三皇洞。洞西向,平顶,依岩凿石成之。道人见余远来,讶甚。
余问:“已至顶否?”
答曰:“尚有三里”。
余邀道人同去,遂从洞右东转,摩石壁行,怒石高压,磴仅容趾,行者须面向外,背擦石壁,曲膝蛇伏以度。
过险,北转至山顶。山顶广不数丈,四面孤悬,嶙峋,悸人心胆。昨日所登北顶诸峰,离奇徙倚,隔壑相对,而千山之云,倏起倏灭,攒峰露顶,競其险高,忽有西方云际,见有崇峰突出,高于众山,平顶如僧帽,孤奇特甚。
道人指谓余曰:“香炉寨也。”
与道人坐岭上,东西指顾,俯仰生平,为意甚得。
一小时下顶,留三皇洞。晚间,与道人话山中异闻,夜半始寐。
十三、 同 趋
在三皇洞遇偃师史万松山人,相谈甚得。史山人欲至莲花宫,因与同下,仍由铁索悬下绝壁,张长松在三皇宫内,肩行李,行十里,趋清凉寺。
史山人知技击术,道中谈少林技击甚精微。
由清凉寺转莲花宫,于歧道口遇一失路人,问路于余,叩之,方知为朝鲜人,亦欲至莲花宫者。形色惨然。问其姓,乃长叹曰:“亡国人无姓矣!出国已九年,家中父母妻子,均为日人驱逐,流离分散,不知死所!”言罢,复长叹。
观其色甚饥,因与席地坐,史山人出所携干饼饷之。噫!亡国之惨,可以见矣。

嵩山(1934年)
因与同趋莲花宫路。至带泉,路极峻,而溪流甚急,喷薄上下,耳目震眩,十余里至莲花宫。莲花宫在少室南峰之下,宫宇巍俊,堂构至新,少室诸峰,耸列左右。莲花高拱,隐约云天,奥隩之区也。
史山人与朝鲜人留莲花宫不去。少停,余遂辞别,随张长松从莲花宫后逾岭。
逶蛇石路二里,下岭复从里沟行,则双崖高逼,不测其深,怒石嵯峨,临空欲坠。凡十余里出里沟,左转循山麓七八里,至郭店,日已西,再五里,返宿少林寺。
十四、 回 视

初祖庵(1921年)
背少林寺五里为初祖庵。庵在五乳峰下,半就颓废,院中古柏数株,残碑三四,偃蹇剥落,荒凉已甚。一老僧坐庵檐下,祛衣扪虱,古拙如二百年前人物,不笑亦不言。
余欲由此逾大口,经偃师,趋洛阳。张长松谓:“大口久废,孤绝无人行,不若由小口便。”大口者,轩辕关也。

初祖庵内景(1921年)
遂与张长松从初祖庵左上,逾五乳峰,从山峡中行十余里,转大路,向西北去,渐行渐高,多行高原坡垄间。土多黄色,如渲重赭,几似黄大痴之秋山设色。

嵩山南麓(1921年)
与张长松坐垄上稍息。回视少室诸山,峙鼎列屏,缥缥缈缈,横于云际。余身入此山,不觉其高;今坐对此,恍疑是梦,岂知数日来即在此中游哉!
下垄十余里,抵颍水东南岸。水甚急,黄流滚滚,挟沙石去。乘渡船登岸氤氲的读音,从沙中行。数里,趋平地,地甚肥衍,麦苗青青,一望无际。
十余里,复行白杨绿柳中,路甚宽,如南方新辟之公路,而两旁白杨甚高,潇潇作风雨声。时农人正忙,来往驱牛车骡马车,络绎不绝,几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应接也。

二十里抵偃师城东关。入城,市肆荒凉。商店多土台。油炸烩,粗面馍外,无甚买卖。寻宿杜家店。
翌日,谢张长松,令其由大道返孝义,余乘车西赴洛阳。张长松送余至西关外车站,依依不忍别。且劝余:“西北路上甚难,君一人不可冒险远去,可早日归家为是。”言至恳恳,现于颜色,余甚感之。至余上车后从白蛇传开始,方作揖而去。
盖余嵩山之游,张长松伴余十有一日,道路艰险,多赖其力,而忠厚之情,发于至性,一旦别去,其情实不能已已。
本文由“终南山故事”独家整理发布
林散之先生1934年游记文章依次是:
一、由南京到洛阳(本文)
二、由洛阳至西安
三、在西安访古
四、走进终南山
五、关中西部之旅
六、游览太白山
七、秦岭古道历险记
八、自汉中至成都
九、 自成都至峨嵋,返回南京(由于日寇入侵上海,本篇未及发表,原稿被毁,永远丢失)
返回顶部